“北山後窪”系列
“北山後窪”系列是張志民在2010年開始創作的一批作品。他解釋:“北山,顧名恩義,就是北方的山。它是個抽象的概念,是我心中的山。相對於南方的山而言,它樸實、厚重,甚至有種滄桑感和苦澀感。”
這一簡介明瞭地解釋了“北山”的涵義,不僅包含了張志民對生活的認知和理解,而且顯示了他在藝術上的追求和理想。
從內容上看,“北山後窪”系列作品的實質是張志民關注生活、體驗生活、反思生活的體現,揭示了中國當代社會在城市化進程的改造中對大眾生活的真實影響。例如,工業化的城市建設打破了原有自然生態的寧靜與安詳,隨之而來的是無盡的紛擾和聒躁,在無情抹殺生活品位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這代人的記憶,並且相對應的是,再次為現實生活中的人們重新填充和建構了時代記憶。
由此可見,張志民的“北山後窪”系列作品是其精神訴求的某種演化,它不僅象徵著熟悉的日常生活向陌生業態的轉變,而且意味著城市在重塑背後的苦楚和無奈。
從人文思考上看,在“北山後窪”系列作品中,往往會出現排列成隊的人物,身形傴僂,老態龍鍾,更像是一群畢生看護祖國山川的守望者,他們擁擠在狹隘的空間中,無時無刻不在關注和凝視著這一切的發生。然而,在時代轉型和改造的巨大推力面前,他們只能被動選擇順應時代的發展,只能默默接受並融入到這一不可逆轉的進程,只能休整和掇拾心中殘存的回憶和情懷,進而顯得更加弱小和無力。這才是張志民之所以痛徹心扉地“為山河吶喊”的根本原因。
號張大石頭,1956年2月出生於山東省陽信縣,1983年畢業於山東藝術學院,同年留校任教。1985年深造於中國美術學院(浙美)山水畫高研班。現為山東藝術學院名譽院長、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山東省首批齊魯文化名家、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山東省書畫學會副會長、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國家畫院張志民工作室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委員。
主要從事中國畫教學、研究、創作與藝術教育工作。出版有《張志民山水畫集》《中國山水畫構圖研究》等專著、教材數十部,主持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中國畫研究》等多項科研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