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僅是吳派樸學大師,而且還精通中醫理論

在眾多的清學大師裡面,有一位吳派的重要人物沈彤,留下的記載資料不多,但的確也可以稱得上是一位特異人士了。

他不僅是吳派樸學大師,而且還精通中醫理論


沈彤,字冠雲,號果堂,江蘇吳江人。 《清史稿》裡說他,“自少力學,以窮經為事。” 大學者何焯在東南倡導古學的時候,四方各地來求學的弟子很多,沈彤為其中的佼佼者。他年輕時為人“淳篤”,絲毫沒有南方士人的名士氣。讀書以窮經為根柢​,貫穿古人之異同,務求其至是。文章不屑辭華,獨抒心得。為人很低調,“世鮮知之者。”

他科舉之途不順,曾由諸生應博學鴻詞​科,寫奏賦到夜半,沒來得及成詩,也就沒考上。後來他被舉薦參與編纂過官方的三禮及大清一統志。書稿完成後,被授予九品官,他感到很羞恥,拒絕接受就回家養老去了。窮年屹屹,閉門撰述,對群經皆有考訂。

他不僅是吳派樸學大師,而且還精通中醫理論


沈彤的品格很高,國學大師劉師培在《清儒得失論》中評價他,“吳人有沈彤、袁廷檮,亦屏華崇實,不以所學自矜,異於逞稽古之榮者矣。”

沈彤為人極為尊奉孝道,父母去世,三年中不茹葷,不內寢。平時起居都講求經世之務,關心時事,並不是一頭扎進故紙堆餖飣章句。他著有《保甲論》,得到當時官員的肯定。

沈彤的主要研究領域是三禮。在康、乾時期“兼採漢宋”學風的禮學思潮下,沈彤順應和張揚這一治學風尚,研治《儀禮》並不宗主漢、唐、宋、元眾多學者一家之說,而是善於運用考據手段,從鄭《注》、賈《疏》、敖氏《集說》等各家訓釋分歧捕捉入手,剖析前賢各自立說的是非得失,進而形成可信的訓釋見解。 比如宋代歐陽修認為,在周朝官多田少,俸祿供養不足。後人多沿襲此說。沈氏卻祿“詳究周制,撰周官祿田考,以辨正歐說。分官爵數、公田數、祿田數三篇,積算至為精密。其說自鄭注、賈疏以後,可雲特出。”

他不僅是吳派樸學大師,而且還精通中醫理論


他又撰《儀禮小疏》一卷,取“士冠禮、士昏禮、公食大夫禮、喪服、士喪禮為之疏箋,足訂舊義之譌。”他的《果堂集》十二卷,多訂正經學之文,皆援據典核。大學者惠棟撰《古文尚書考》時,請沈彤為之作序,沈氏對惠棟的著作推許備至。以為“二十五篇之古文,非不依於義理,顧後儒之作雖精醇,不可以混淆聖籍。《揚子》《文中子》之擬經,皆謂之僭​;況以偽亂真者!故欲尊古經,必辨後出者之偽;而欲辨後出者之偽,必據其前之真者而後可;此定宇之書所以高出於群言也!”可以說是持平之論了。

他還編纂有《吳江震澤二縣誌》,震澤是古代吳江的屬地,沈彤修此二縣誌時,“於二志經緯分合各有法,可以為天下分邑修志者之式”。其他尚有《尚書小疏》一卷,《春秋左傳小疏》一卷。

他不僅是吳派樸學大師,而且還精通中醫理論

他還精​通醫術,又為《氣穴考略》《內經本論》,各若干卷。沈彤詩寫的也不錯,現存一首《釣魚歌題凌支南真》:“愛釣非愛魚,無魚​心已足。閒把一竿行,迥塘泛秋綠”。意趣盎然。

沈彤於六十五歲時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