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不耐受≠过敏,你是不是也混淆了

与过敏一样,食物不耐受时,患者也会出现慢性腹泻、腹痛、溃疡、消化不良、皮疹、红斑、皮肤瘙痒、偏头疼、失眠等症状。食物过敏与不耐受因

发病症状过于相似,往往被很多人弄混,甚至一些人会认为,食物不耐受就是过敏,对一些食物拒之千里。

事实上,食物不耐受和过敏完全是两码事,分不清的朋友们,赶紧往下看咯!

食物不耐受≠过敏,你是不是也混淆了

食物不耐受&过敏的区别

食物不耐受是指某一种食物进入人体内,不能被完全吸收而引起的不良反应。一般认为,这种反应是因为体内缺乏分解一些食物所需的酶,或是自身存在消化道问题,以致食物无法被人体完全消化,以多肽或其他分子形式进入肠道,在那里被人体作为外来物质识别,从而导致免疫反应的发生,产生免疫球蛋白G(lgG),该蛋白介导的过敏反应多为迟发型,人体往往在进食后数小时,或数天后才会出现症状。

而食物过敏是身体对食物中特定蛋白质产生的一种免疫反应。身体的免疫系统,会将这些蛋白认定为是外来入侵者,产生免疫球蛋白E(lgE)来对抗它们,lgE介导的过敏反应多为速发型

,一般发病急,症状重。

简单来说,食物不耐受和食物过敏的区别,如下所示:

食物不耐受≠过敏,你是不是也混淆了

对某食物不耐受,可能通过调整饮食恢复正常摄入,但过敏则需要永久禁食该类食物。所以朋友们,如果有需要的话,最好检测一下自己是对食物不耐受还是过敏哦!

食物不耐受—影响健康的隐形杀手

发病率高是食物不耐受与食物过敏最大的区别之一。

据统计,大约有50%以上的人会对某种或几种食物产生不耐受,然而由于其缓慢的致病过程和长期的慢性症状,导致其很少被人们发现或误诊。

了解食物不耐受现象,判断产生不耐受的食物品种,从而制定限制食物计划,避免让不适宜的食物持续损害机体,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十分重要

>>>>容易引起不耐受的食物

最易引起不耐受的食物包括麦麸和乳制品。

(1)麦麸

麦麸的学名叫麦醇溶蛋白,是一种氨基酸。研究发现它对免疫系统的刺激性非常强,特别是对于消化系统。大米、小麦、稻壳等谷类食物中都含有麦麸。

(2)乳制品

乳制品包括牛奶、酸奶、松软干酪、奶酪等。大多数亚洲人体内没有足够的乳糖酶来消化乳糖,所以摄入奶制品容易导致胀气、腹胀或放屁这类症状。一些商家为此专门推出了无乳糖的乳制品。

此外,牛肉、鸡肉、鱼、玉米、螃蟹、鸡蛋、蘑菇、猪肉、虾、大豆、西红柿等食品也是常见的易引起不耐受的食物。

>>>>食物不耐受的临床表现

长期食用不耐受食物可使患者血清中相应的lgG水平升高,并引起多个系统的慢性症状。已有临床研究证明食物不耐受与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病、肠易激综合征

(IBS)、皮疹、紫癜、过敏性鼻炎和偏头痛等有关。食物不耐受在消化系统症状包括不同程度的腹痛、便秘或腹泻和腹部饱胀等。

>>>>如何诊断食物不耐受

(1)食物激发试验

患者先吃1周基础饮食(已排除可疑不耐受食物),1周后症状应消失,然后每隔3-4天加入1种可疑食物,新添加的食物如果诱发症状,即可证明该食物可引起食物不耐受。这种检测周期长,过程繁琐,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2)血清学检测

检测食物特异性的IgG抗体水平是目前较为通用的方法。依据测定的抗体浓度分为4级,如果食物特异性IgG抗体超过临界值,则考虑对该食物不耐受,这种检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食物不耐受≠过敏,你是不是也混淆了

>>>>食物不耐受怎么办?

◆ 若不耐受食物较少,则全部忌食。

◆ 若不耐受食物较多,全部忌食会涉及到营养不良的问题,可以先将+2级、+3级阳性的食物列为“忌食”,+1的食物轮替饮食,轮替的周期一般在4天或以上。重新安排饮食后,可以获得较好疗效。当全部症状消失6个月以上,可以逐一将不耐受食物重新纳入饮食,每次纳入1种,如果没有不良反应,则这种食物可以重新食用,如出现症状,则这种食物应停食或慎食。研究表明,对大多数不耐受患者进行饮食管理是经济有效的。

需要注意的是,对某些能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食物,如虾会让你产生荨麻疹或致命的哮喘反应,就千万不要尝试这些食物。


参考资料:

1. 谢志贤,刘倩.食物不耐受与相关性疾病[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2):150-1.

2. 李正川,曹建彪.食物不耐受的诊治进展[J].北京医学,2015,37(3):266-8.

3. 马俊骥,赵丽梅等.食物不耐受患者的临床表现形式分析[J].河北医药,2013(12):1844-184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