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行業有“癮”,倒下的餐飲人,心中都有“100個不服”


餐飲行業,被稱為“百業之王”。我其實並不知其緣由,不知是因行業重要性來論,還是根據任何行業都要吃飯來衡量。

餐飲行業有“癮”,倒下的餐飲人,心中都有“100個不服”


在市場中,最難受的不是“生”也不是“死”,而是不知道,應該再投讓其“生”,還是止損讓其“死”,生不如死最難受!


互聯網的餐飲資訊一波趕著一波,今天唱罷,明日又登場。今天某餐飲發了,明日某餐飲死了,靜觀變化,其實不過小異動,大未變。看看周圍做餐飲的朋友,好像沒幾個關店,前幾天轉讓的地方又有新的人接手。

餐飲行業有“癮”,倒下的餐飲人,心中都有“100個不服”


這也許就是餐飲的“癮”,這些年見過許多餐飲企業的起起伏伏,卻沒見過一個餐飲人“服”過!好吃為什麼會倒?辛苦的付出為何沒有結果?錢沒了,只要有一線生機,也要再試試,這種“癮”真的很大,也讓人敬畏!


“生門”還是“死門”?這實際是一個偽命題,生或死也許在天,能生多久在人!我們必須正視一個問題,那些平日生意好的店,復工之後依然有強勁的爆發力,那些本來奄奄一息的店,只是在倒閉的時候給自己多加了一條理由!

餐飲行業有“癮”,倒下的餐飲人,心中都有“100個不服”


接下來的話,寫給向“生”且“不服輸”的餐飲人,未必對,大家可參見!

重新審視菜品!

菜品是餐飲企業的主營收入,菜品好與壞是誰說得算?是老闆還是廚師?其實,是進店的客人,他們買單就是“好菜品”,可以支持餐飲企業的持續化發展。懂未必做得好,不懂未必做得不好,我這種略懂的更不如前兩者!

餐飲行業有“癮”,倒下的餐飲人,心中都有“100個不服”


有太多新入行的餐飲人,按照自己的喜好選品,也有許多老餐飲人按照自己的經驗選品,選來選去,都沒按照顧客的需求來,跟顧客想到一起還好。每天逆著自己的想法開飯店需要一定的心理承受力……

重新審視成本!

是要買幾斤大骨熬湯,還是用統配的湯料?在成本的驅使下,如何選擇?我給大家講一個前幾天探店的事情,一家開在商圈巷內的螺螄粉店,風味差一點,普適性較強。老闆讓我提提意見,我就實話實說了,以為他的螺螄粉是用料包調的,他從冰櫃裡拿出螺給我看,原來是自己熬的。那些螺是活的時候被凍起來,再解凍熬湯,問其做法與我知道的螺螄粉做法也相差很多。食材成本與人工成本都在加大,結果還不如工廠標準料包,這就需要深思了。

如果手工有優勢可以發揮手工的優勢,通過溢價,獲得利潤。如果沒有優勢,就要降低成本減價獲客了。

餐飲行業有“癮”,倒下的餐飲人,心中都有“100個不服”


重新審視格局!

未來的餐飲會怎麼樣?我能看到的狀況是食品與匠人共存。所謂食品,是通過大宗採購,集約化生產,更符合標準的食物。所謂匠人,是那些對食材、烹飪熟悉,暫時無法被工業化替代的人。有些菜品,當下還是無法模仿出手工的味道。例如:手擀麵與掛麵的口感,鮮米線與幹米線的口感……

那麼中間力量會怎麼樣?能取代的人會慢慢被取代。因為對消費者來說,呈現的出品都一樣,任何一個掌舵人,都不會花高成本,去完成一樣的結果。

餐飲行業有“癮”,倒下的餐飲人,心中都有“100個不服”


餐飲行業有“癮”,有著一群不服輸的人,有生,有死,伴隨著忙忙碌碌的人們!餐飲行業不是飯店少了,而是以前太多了。餐飲企業的數量會隨著市場的供求關係波動,想生隨時都有機會,想被清算一個念頭兒就了結。我是騫味,懂媒體,懂美食,懂餐飲。有多懂?略懂,略懂,略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