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人才选拔不妨多一些

近日,四川宜宾市委组织部发布公告,为进一步强化农民工政治激励,扩大干部选拔视野,决定从优秀农民工中公开选拔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

公告一出,引发多方热议。从具有外出务工经历村干部队伍中通过考试选拔乡镇副科级干部,此举打破层级逐步选拔干部“定式思维”,突破“编制”限制,从非在编人员的现任村党组织书记中优中选优,灵活用人导向,有利于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拓宽“农而优则仕”渠道,使队伍建设更具代表性,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奋力追赶、创先争优的干事热情,是人才选用的有益探索。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不拘一格“选”人才,才能种好“梧桐树”,引回“金凤凰”。宜宾市是劳务输出大市,据有关资料显示宜宾市农民工劳动力168余万,其中市外就业达130多万。返乡担任村干部的农民工之中,不乏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但传统领导职级晋升在体制内进行,农民工群体在学历和年龄上并不具备竞争条件,甚至达不到“准入门槛”。学历不等于能力,用才不分长幼,公告中指出具备专业技术职称等条件的可放宽年龄、学历条件。从长远来看,此举更加鲜明的向社会释放了用人导向,吸引一批有理想、有能力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为优化基层治理干部结构、工作思路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筑巢引凤是动力,固巢用凤才是目的。公告指出,现任村党组织书记,必须具备至少三年村干部经历和一年的外出务工经历。农民工群体学历普遍本科以下,但社会未尝不是一所“实践大学”,企业和农村工作的双重经验,辅以从群众中来的基层情怀,在管理中融会贯通、相互借鉴,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基层治理工作思路。此外,此举选拔出的乡土人才,要在选岗用人时,使其岗位和实践经历紧密的结合起来,让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实现岗位与技能相匹配,能够更有效推动基层的事情基层办,不断提升城乡基层治理实效。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必须在基层找“答案”。“农民工副科”从基层中来,最终也要服务基层,独具一格选拔一批能干事、会干事的干部人才,探索基层人才选用新思路,这样的人才选拔不妨多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