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創新意識 營造創新生態

強化創新意識 營造創新生態

超華科技工人正在安裝銅箔生產機器。南方日報記者 何森垚 攝

強化創新意識 營造創新生態

嘉元科技的科研人員全神貫注投入實驗。南方日報記者 何森垚 攝

強化創新意識 營造創新生態

暖陽照拂,萬物生長。在梅州,田間地頭、企業工廠、科研院所,到處都是一片繁忙。在全力抗擊疫情的同時,梅州積極採取措施,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

經濟發展,科技領航。4月23日,一年一度的梅州市科技創新大會召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科技創新,部署今年及今後一個時期科技創新重點工作,助推經濟“換道超車”。

近年來,梅州立足生態發展區定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市科技創新實力不斷提升,基礎不斷夯實,體系不斷完善。但科技創新仍然是梅州經濟發展中的一個明顯短板。梅州市委書記陳敏在會上強調,要把握大局大勢,把科技創新置於梅州振興發展的支撐地位,不斷強化創新意識,營造創新生態。

科技興則國家興,創新強則民族強。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下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佔領先機、贏得優勢,梅州正努力打好這場科技創新發展突圍戰,加快梅州蘇區振興發展。

●南方日報記者 汪思婷

強主體

深化產業鏈協同創新 打造中國“銅箔之都”

記者前往廣東超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超華科技”)時,銅箔事業部總經理孟基中剛剛見完來自臺灣的客戶。“他們是PCB臺資大廠,訂購了線路板銅箔,並與我們建立長期的合作。”孟基中說。

超華科技是梅州銅箔行業中的老牌企業。目前,該企業的銅箔產能為1.2萬噸/年,基本是滿產狀態。“今年6月份高精度電子銅箔工程二期項目將投產,將增加8000噸的產能,屆時銅箔年產將超2萬噸。”孟基中說。

這是超華科技近三十年的發展中一以貫之的創新結果。基於5G的廣泛應用,該公司不斷優化銅箔產品性能,提升產品競爭力,與飛利浦、美的等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展開深度戰略合作,為公司5G市場推廣奠定堅實基礎。

“我們與上海交大、華南理工、哈爾濱理工大學開展產學研合作,充分發揮雙方在基礎研究、產品開發及成果轉化方面的優勢。”孟基中介紹,企業與高校研製的“納米紙基高頻高速基板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正全力推動該產品量產。

同樣堅持與院校開展科研合作的還有廣東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嘉元科技”)。“我們與南開大學、華南理工、江西理工、嘉應學院建立了合作關係,發揮了高校研發實力強、具有前瞻性等優勢,這對關鍵技術的基礎研究和前沿判斷具有重要作用。”嘉元科技總工程師王俊鋒說。

該企業成立19年來,從一個山區小企業,成為全國首批科創板上市公司,也是當時廣東三家之一、梅州唯一的科創板上市企業。這背後的秘訣,就是科技突圍。

走入嘉元科技的自動化車間,映入眼簾的是十多臺全速運轉的全自動化設備,在設備的帶動下,薄如蟬翼的銅箔在流水線上一步步完成加工操作。據王俊鋒介紹,6微米高性能極薄鋰電銅箔是該企業的拳頭產品。“6微米相當於人頭髮的1/10。”王俊鋒指出,目前國內只有少數企業能夠研發,但嘉元科技已實現量產。

這一片片銅箔產品看起來並不起眼,卻是電子工業中的基礎材料,廣泛應用於汽車、電子、航天、軍工產業。特別是5G時代,銅箔是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當前,全國比較主流的銅箔企業不到20家,而在梅縣區雁洋鎮方圓三里內,就有3家銅箔生產企業——超華、嘉元、威利邦。今年梅州“兩會”上,市政協委員李凱順就提出把梅州打造成為中國“銅箔之都”。他認為梅州的銅箔產業具備一定的基礎,產能達到6萬噸/年,已經佔到國內每年總需求的十分之一左右。

“我們對這個提議十分贊同,當前我們幾家銅箔企業也朝著中國‘銅箔之都’這個方向在努力。”孟基中說,梅州只要久久為功,堅持科技創新,是有條件有基礎去做好這個事情的。

陳敏強調,梅州要大力提升產業鏈協同創新水平,立足現階段銅產業發展基礎,進一步促進銅企業整合資源、深挖潛力、抱團發展,瞄準關鍵前沿技術和配套互補鏈條,推動銅產業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邁進。

抓載體

充分發揮“三院”作用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前不久,梅州市農林科學院掛牌成立。這是梅州市委、市政府深化機構改革作出的一項重要決策,也是促進農林科技創新的一項重大舉措。

“農林科學院整合全市農林科研機構,設立林業、果樹、茶葉等10個研究所。”梅州市農林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卓國寧說,這對於梅州整合農林科技創新資源,補齊農林產業創新短板,提升前沿引領技術水平以及增強核心關鍵技術供給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組建梅州市農林科學院,是梅州為科技創新發展厚植“沃土”的一個縮影。

今年的全市科技創新大會中提到,梅州要抓載體,其中就指出建龍頭,充分發揮市醫學科學院、市農林科學院、廣東省科學院梅州產業技術研究院的作用,打造若干高水平科研院所,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走進平遠縣東石鎮的廣東越科新材料有限公司,隨著工人嫻熟地操作機器,一塊塊形似金屬塊的複合材料板錘赫然落地。現場技術負責人介紹,這些“金屬塊”是新產品,是電力、礦山、水泥、建築等領域的大型機械易損耗的關鍵配件。

新產品相較傳統單金屬材料產品,性能提升3倍以上,按照項目的良好發展態勢,新產品為企業帶來的年產值預計能達2億元,創造年稅收超過1500萬元。取得成效的背後,得益於廣東省科學院梅州產業技術研究院發揮了作用。

省科學院材料與加工研究所在平遠縣成功孵化廣東越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建設“年產1萬噸顆粒增強鐵基耐磨複合材料生產項目”。該研究院是省科學院與梅州市政府開展全面戰略合作,著力打造的產學研融合與成果轉化應用的重要平臺。

“建立以市場為導向,集政策鏈、創新鏈、產業鏈、資本鏈、信息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的科技育成孵化體系。孵化科技型企業及高新技術企業,是省科學院立足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培養產業技術高端人才的重要舉措。”省科學院梅州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梁磊說。

青年有衝勁,科技發展才有後勁。在科技創新工作中,梅州為青年提供更多“挑大樑”的機會,為他們提供了平臺——世界客屬青年創新創業中心(下稱“青創中心”)。

梅州市金雨燕科技有限公司、廣東幫啦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梅州村之翼科技有限公司……這些耳熟能詳的企業,都是從世界客屬青年創新創業中心“畢業”的。截至目前,青創中心入駐企業超50家,涵蓋了生物與新醫藥、環保、電子信息、文化創意、現代農業等領域,創新創業人員超500人。

據該中心負責人劉金明介紹,青創中心為廣大客屬青年創業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開放性的眾創平臺,對入駐企業免費提供網絡、場地、空調、裝修等各類硬件設施,併為入駐企業提供政策諮詢、項目申報、財務顧問、人才培訓等軟服務,提高青年創新創業的成功率。

重人才

補齊人才發展短板 千萬元激勵政策持續發力

走進嘉元科技實驗室,技術部總經理助理王崇華正全神貫注地投入實驗。他是該企業科研團隊的元老。“企業創辦第二年我就進來了,當時的科研團隊只有幾個人,如今已經發展到88人了。”王崇華說。

“現代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王俊鋒深有感觸地說,企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 創新發展”的企業文化和理念,在人才培養方面採取請進來走出去、專業培養和綜合培養同步進行的方式。如與嘉應學院合辦成人教育大專班、本科班,用好人才激勵政策。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據瞭解,去年底,梅州先後出臺了“科創20條”和“科技創新五年行動計劃”,再吹政策東風。“其中對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改進項目經費管理、解決人才實際困難、改革科研組織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優化落實梅州市人才服務保障政策的激勵措施,賦予科技人員開展科研更大自主權,能夠更加有力激發梅州市科技創新活力。”梅州市科技局副局長熊華說。

特別在科技創新方面,“科創20條”具有突破性科技創新政策措施,例如首次提出市財政對新認定的國家和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分別給予1000萬元和50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新認定的省級高新區給予300萬元一次性資助;省市科技專項資金對高新區創新平臺及孵化育成體系建設項目給予優先支持……

多士成大業,群賢濟弘績。以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這背後是梅州求賢若渴的決心。梅州深刻意識到,創新型科技人才、高端人才往往決定著一個城市的科技發展水平。當前,梅州亟待補齊科技創新發展中的人才短板。

全市科技創新大會強調,重人才是重中之重,梅州要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積極對接“廣東特支計劃”等重大人才工程項目,推進青年科技人才培育行動,繼續實施“企業家培養計劃”,完善市級農村科技特派員制度,加強科技系統管理人才隊伍建設。

梅州作為農業大市、林業大市,科研人才不只是待在實驗室裡,還有這麼一群人把實驗室建到田間地頭,極大推動了現代農業的發展,帶動了農民脫貧致富。他們就是農村科技特派員。

“特派員來了!”這個時節,正是大埔縣三河鎮舊寨村有機靈芝栽培基地最繁忙的時候,農村科技特派員前來為當地農戶答疑解惑。

在靈芝基地,羅叔把剛剛抵達栽培基地的靈芝菌包一個個整齊有序地碼起來。羅叔曾是舊寨村的一名貧困戶,2016年,在梅州市微生物研究所農村科技特派員的技術指導下,他開始試栽靈芝,沒想到成為了一名種植靈芝的好手。如今村裡還專門聘請他管理靈芝,每個月工資約2500元,去年成功摘掉了“貧困帽”。

“目前,梅州共有省級農村科技特派員78名,市級農村科技特派員212名,積極促成農村、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的有效對接和聯合。”熊華指出,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服務“三農”,這項科技興農富民的新機制展現出了強勁生命力。

■相關

實現多項“零”的突破

近年來,梅州相繼實現省重點實驗室、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等“零”的突破。梅州深刻意識到,建設一批高水平研發機構是創新發展的迫切需要,該市正努力從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創新動能。

◎2020年1月

1家獲評國家企業技術中心

廣東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入選《第26批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名單》,實現梅州國家企業技術中心“零”的突破,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可享受支持科技創新稅收優惠政策。

◎2019年12月

3家獲評省級新型研發機構

梅州市華師昆蟲發育生物學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廣梅園研發中心、航天生物集團廣梅航天育種研發中心、廣東洪裕智能製造研究院有限公司三家單位獲認定為廣東省新型研發機構,實現梅州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建設“零”的突破。

◎2019年11月

1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廣東壹號孵化器入選《2019年度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名單》,成為梅州首家通過科技部認定的國家級孵化器,實現梅州地區國家級孵化器“零”的突破。

◎2018年12月

2家獲評學科類和企業類省重點實驗室

梅州市人民醫院的廣東省客家人群精準醫學與臨床轉化研究重點實驗室和嘉元科技的廣東省鋰離子電池銅箔企業重點實驗室被列為2018-2019年度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實現梅州市學科類和企業類省重點實驗室“零”的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