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美达2019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苏美达(600710)2019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上升的复杂局面,公司上下沉着应对、精准发力、重点突破,实现了稳健经营、高质量发展。

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843.65亿元,同比增长2.94%,其中进出口总额74.86亿美元,同比增长6.6%,内贸营收397.51亿元,同比3.4%;利润总额19.04亿元,同比增长8%。2019年,公司荣获了“江苏省质量管理优秀奖”,这是江苏外贸行业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二、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19年,公司在“以供应链集成服务为主体,以先进制造和工程承包为两翼的国际化企业集团”的总体定位指引下,坚持稳中求进主基调,加快推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发展,持续夯实平台赋能、组织赋能和人才赋能,增强公司发展内在驱动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1.推动供应链运营业务转型升级

大宗商品和机电设备进口业务致力于成为行业领先的供应链集成服务商,积极推进战略落地与持续升级。一方面持续深化国内市场商品品种和国际市场布局多元化,积极拓展“三国贸易”,加快打造国际化经营能力和国际贸易供应链整合能力,构建国内外资源融通和贸易服务新优势,在运营周期大幅缩短、市场价格低位震荡下行的态势下,实现规模不降反升,保持千万吨级以上运营体量;另一方面以“达天下”设备进口服务平台为载体,着力推进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巩固了全国最大的机电设备进口商地位,成为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先锋。2019年机电进口开证突破40亿美元,进口实现15%快速增长,各类大宗物资运营总量突破3600万吨,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同时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第二届进出口博览会签订了超过1亿美元的高端设备采购合同。

贸易与服务是公司传统优势业务,经过多年发展已逐步向相关产品上游延伸,并建立起“贸工技”协同发展的一体化能力。在国内经济下行、世界贸易不确定性增加等背景下,公司从全局谋划,积极转变发展理念,以客户为中心,围绕主流客户配置资源、优化组织架构、强化产品创新。机电板块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增加科技附加值提升品牌竞争力。公司下属企业五金公司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参与起草的5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实现在国标领域的零突破,佳孚洗车机全年销售规模同比增长超631%,自主品牌价值持续提升。动力机械“FIRMAN”品牌出口占该产品出口比例超过85%,全年出口60万台,出口规模同比增20%。在非洲主力市场建立发电机售后服务体系,带动配件销售超1千万美元。光纤业务2019年逆势上扬,实现出口超3千万美元,规模利润增长率均超过60%以上。纺织服装板块围绕提升产业链竞争力,着力实施优客户一体化发展战略,拓展“六国制造”,加强实业能力体系建设,加快供应链重塑与布局,提高美国订单海外生产加工的比重,对冲中美贸易摩擦风险,取得积极成效。同时,积极推进市场布局多元化。在深耕欧美市场的基础上,主动开拓新市场和国内市场,持续提升非美市场比重,通过开拓非洲、欧洲、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非美市场,分散业务国别过于集中的风险,优化全球市场布局取得新进展。“伊顿纪德”校服业务继续稳固中国校服品牌行业领导地位,以“深内涵,强管理”为主线,持续深化品牌管理、合规经营、风险管控,累计为3400多个学校提供校服系统解决方案,近三年同比稳健上升近20%。

2.提升工程承包业务运行质量

工程承包板块持续深耕重点市场,抓好项目履约,2019年中标签约、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再创新高,实现了内外开花。在国内,围绕“长江大保护”,主动对接三峡集团,连续斩获芜湖城南、九江鹤问湖两座污水处理项目,为后续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础;继续深耕优势市场,宁波、南京、六安等市场连续中标,其中南京江北新区北部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项目合同金额超1.8亿元,南京首座同时也是目前梳理能力最强的餐厨垃圾处置终端准时投产,树立了固废处理的一面旗帜,增添了发展动力;推进市场开发模式创新、加强与外部机构的战略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方式开发新市场新业务,成功签约湖北利川污水处理厂和南宁埌东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项目。在国外,紧跟全球清洁能源发展的强势趋势,顺势而为。2019年在越南光伏电站提前并网发电同时,又成功开发执行越南格桔62MWp、金兰64MWp、菲律宾圣米格尔82MWp光伏电站EPC工程,捷报频传,实现了高质量履约完成和新接订单双丰收。

3.夯实管理基础提升管理效能

2019年是公司的“严格管理年”。通过严格管理推动公司提质增效发展。一是专项工作精细化。精心优选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全面开展资产清查,排查隐患;持续加强“两金”管理,深入摸排亏损企业现状,压实责任。强化投资预审功能,从严把关。复盘近五年投资项目运营情况和投资效益,分析原因,提出投后管理改进措施。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压减管理层级,瘦身健体,减低管理成本,提高组织效率。二是风险防控体系化。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管理,风险管控的体系化建设进一步优化。三是议题督办常态化。对过往一年多以来的议题逐项梳理,并按照审批权限进行跟踪,督办责任部门落实,形成闭环,提升决策执行力。四是加强管理制度化。先后制定了涵盖担保管理、费用管理、期货业务、内部审计、投资后评价细则等多项制度,为堵塞管理漏洞、提升管理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升级公司文化体系提升软实力

对于体量超800亿元、员工总数超2.2万人的苏美达来讲,企业文化对于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9年,公司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一是升级公司文化体系。结合新形势下公司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成立了企业文化领导和工作小组,通过深入研讨、广泛征求意见等多种方式,对公司文化体系进行系统梳理、归纳提炼和丰富完善,集聚智慧、精心打磨,形成了新版的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理念,为苏美达下一步可持续健康发展构建了精神内核、注入了源源动能。二是着力打造幸福苏美达。公司用心用情用力,举办了首届亲子嘉年华、乒羽联赛、歌唱比赛、健步走等系列大型活动。开展自强感恩、主题知识竞赛等特色活动,丰富员工文化生活,广受员工欢迎和好评。通过发挥党工团合力,公司总部与子公司上下联动,践行了关爱员工的幸福苏美达理念,为提升公司凝聚力起到了润物无声的重要作用。三是颂扬有为奋斗者。深入挖掘“两优一先”“六种人”的先进典型,深入开展“身边的榜样”系列主题宣传,并在年度评比中首次设立攻坚克难、担当奉献特别奖项,以此弘扬奋斗精神,展示榜样力量,激发正能量。同时,做强微信等宣传平台,策划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讲好苏美达故事、传播苏美达好声音,鼓舞全体苏美达人奋勇前行,向着梦想砥砺奋进!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宏观经济

1.国际: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受国际政治形势、经济走势、安全局势、新冠疫情等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依然脆弱,全球贸易低景气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扭转。

2.国内:中国经济不仅面临较大的外部挑战,而且面临内部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和“三期叠加”风险以及新冠疫情影响,下行压力较大。但中国在持续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持续加大开放改革,释放新机遇。预期我国经济将继续稳中向好发展。

具体产业

1.供应链集成服务

近年来,我国供应链行业规模整体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同时,供应链行业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大量涌现,传统供应链行业正在逐步转型和升级。苏美达所处的供应链集成服务行业,也将面临转型升级挑战,将引导企业加速融合和运用新技术、新商业模式,进一步提升业务的运营效率,推动进一步增长。

2.先进制造

随着我国“制造强国”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实、传统制造业的加速转型升级,未来我国先进制造行业规模将进一步发展扩大,制造水平也将进一步的提升,特别是在高端精密设备、核心零部件、进口替代等领域将实现重大的突破。

公司所从事制造的动力工具、发电产品、汽车零配件等细分产品,也将顺应先进制造整体行业变化,在技术、使用效率、商业模式等方面迭代升级,呈现智能化、精细化、高效化发展,产品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

3.工程承包

近几年,我国能源消费需求逐年攀升、环保政策、激励措施不断出台。公司所从事的能源、环境等工程承包业务呈快速增长态势。同时,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落地,我国工程承包企业更多的开始承接海外能源、环境工程的建设工作,能源、环境等工程承包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预期2-3年内,我国能源、环境工程承包行业将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行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的总体定位为:以供应链集成服务为主体,以先进制造和工程承包为两翼的国际化企业集团。具体内涵如下:

1.供应链集成服务

通过对产业链上下游的价值发现和供应链价值重构,持续关注上游供应商、中间合作方与下游客户间的供需关系,打通上下游供需各方之间的核心痛点,坚持围绕产业链、集成供应链、挖掘价值链,充分整合“资源供应、商务咨询、金融支持、物流服务”四位一体的供应链运营服务,实现“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建设成为信息化、数字化、平台化为特征的供应链集成服务商。

2.先进制造

秉持“制造强企”理念,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立足现有业务基础,发扬“工匠精神”,全面导入“精益生产”体系,瞄准“智能制造”高地。重点打造船舶(船舶制造与运营)、轨道交通零部件、汽车零配件及相关业务,发展服务机器人等“智能制造”,打造苏美达“先进制造”集群,努力把产品、成本、质量、效率做到行业领先。

3.工程承包

放眼全球,积极整合国际国内工程承包产业链核心环节资源,进一步提升系统集成能力,提高为客户提供一揽子全方位解决方案的能力。深耕节能环保业务领域,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不断拓展业务结构。加快延伸业务价值链,积极探索“EPC+”业务,推进“投、融、管、建、运”一体化能力体系建设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业务覆盖更高利润环节。坚持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升国内工程承包业务的市场份额。同时,积极探索工业工程领域,培育新的业务方向。

2020年,公司是“十三五”战略规划的收官之年,同时也是“十四五”谋划之年。公司将认真科学谋划“十四五”战略规划,为公司未来五年乃至更长发展周期指明方向。

(三)经营计划

1.优化市场结构

国际市场方面,公司将继续深耕欧美传统优势市场,同时,大力开拓新兴市场。特别是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工程承包和国际产能合作,提升海外研发营销及售后服务能力体系,适时开展能增强产业整合能力的海外投资并购,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国内市场方面,公司将积极抢抓国内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调整、国内消费升级的机遇,巩固和扩大先进设备及大宗商品进口的领先优势,探索培育面向国内C端消费者的产品、业务及商业模式,推动业务升级发展。

2.优化客户结构

公司将继续致力于聚焦主流客户、优质客户业务,在当前全球经济放缓、风险系数陡增的背景下,在客户选择上,公司将着重服务优质客户、高信用等级客户,放弃风险高、信誉不佳的客户。选定主流客户后,根据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针对性地配置资源和建设能力、满足客户需求,创造客户价值。

3.加强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已成为行业发展主流,并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公司将从公司层面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在原有信息化、数字化转型业务基础上,深入研究、紧跟趋势、勇于探索,持续创新商业模式。探索培育数字经济业务,一方面促进现有产业数字化升级,另一方面创造新的增长点和企业价值。

4.加强产融结合

公司将继续聚焦主责主业,坚定围绕战略方向,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及所属资本平台资源,通过发行股份或债券、组建产业投资基金、联合下属企业共同投资等多元化的资本运作方式,稳妥开展面向获取产业链核心环节、优质资产的并购重组、产业投资,有效整合配置资源,补齐产业链短板,孵化和培育新业务,推动现有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和提升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水平。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当前,全球经济走弱,后劲不足,多边贸易机制受到较大冲击,贸易摩擦此起彼伏。国内经济发展增速放缓,正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经济的波动将影响公司整体经营状况,若未来宏观经济发生不利变化,则公司可能存在经营业绩下降的风险。

2.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风险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导致全国各地春节假期后均采取了延期复工的措施,贸易业务的境内主要客户、主要供应商的生产经营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订单交付相比正常进度有所延后或被替代。在中央和各地积极有力的防控措施下,我国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全国各地复工情况良好,国内疫情形势对贸易行业的影响已得到有效缓解。但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本次疫情对贸易公司的影响逐步从生产端向需求端转移,会对海外订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呈加速传播趋势,预期新冠肺炎疫情将对贸易行业2020年上半年乃至全年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3.贸易保护风险

逆全球化思潮继续蔓延,众多国家通过加征关税、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安全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来对多边贸易进行约束,保护本国产业、维持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地位。公司主要出口纺织服装、发电设备、园林机械等产品,容易受到进口国加征关税、贸易壁垒等因素的限制,从而给公司的经营带来影响。

4.市场竞争风险

随着商业全球化演进,贸易主体呈多元化,市场已经形成充分竞争。公司面临着价格、质量、市场占有率和服务等方面强有力的竞争。近年来,公司专注主营业务发展,始终坚持传统产业做精、优势产业做强,新兴产业做大,实行出口、进口和内贸协调发展,形成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重,促进了业务模式和发展质量的持续优化。但是如果公司不能利用自身的优势保持并提高现有的市场地位,将面临现有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

5.产品价格波动风险

近年来国内钢材、煤炭等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明显,公司通过持续管理提升,降低库存总量,将产品价格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但因经营规模大、客户众多、需求多样等影响,仍需保留一定库存比例。因此,下游需求的变动以及产品价格的波动,将给公司的经营带来一定影响。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体制机制优势:公司建立了骨干员工持股制度,并实施动态管理,“能高能低,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持续深化“以奋斗者为本,高绩效导向”文化建设,形成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良性互动,打造形成了公司和员工之间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关系,吸引和粘合了一大批优秀人才队伍,成为公司“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的核心资产。在高效的体制机制牵引下,公司员工“不用扬鞭自奋蹄”,致力于推动企业的创新超越,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商业模式优势:公司立足自身核心优势,致力于成为全球产业链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积极向产业上下游延伸,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搭建集成化服务平台,以大量优质客户及供应商资源为基础,实现公司三大板块的共生和联动,联动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充分运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产融互动,持续提升业务全球资源配置效率和结构效率,具有较强的客户粘性及流量变现能力。

渠道资源优势:公司立足江苏、服务中国、辐射全球,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产品和服务,国内围绕一湾(渤海湾)两角(长三角、珠三角)三区(海西经济区、中南经济区、两江新区),国外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进行布局,在海外设立了39家分支机构,海内外设立了36家全资实业工厂,基本形成了总部在中国,研发机构在中国、欧洲,金融及航运中心在香港、新加坡,实业基地在东南亚、非洲的格局,有效捕捉市场需求并作出快速响应。

风控能力优势:“行稳致远”是公司的重要经营理念,公司一手抓创新发展,一手抓风险管控,两手抓,两手硬。公司目前已经建立了“经营专业化、流程标准化、管理精细化、评审动态化、救援预案化”五化风险体系,按照“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信息智能化”的总体思路,持续加强管理能力提升及信息化系统建设,逐步构建了公司强有力的风控体系和风控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