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历史上每次抛弃儒家思想都会导致乱世,你怎么看?

东风一起千帆动


首先明白一个问题,儒家在历朝历代基本上只能介入社会层面,政治层面主要是由法家负责,这就是儒表里法。

历代皇权尊孔是一回事,目的是用仁,义,礼,智,信达到规范社会,使社会稳定。那么一个井然有序的社会对老百姓,对君权都是有利的。对平民而言,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一个崩溃,战乱,饥荒,圣战(运动)的时代是人人都不想遇到的。很多人觉得只要皇权在一天,就该一直乱下去,直到实现现代制度为止,这是典型的脑瘫。经过几千年的实践,儒家作为社会稳定剂,交出了完美答卷。中华民族的血脉延续至今。

但是问题在于,儒家的一系列天下为公,藏富于民,推崇德政,反对苛政,善待百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民本思想,不仅不能进入政治领域。反而要为君权的昏庸,贪婪,暴虐。为愚民,贫民,贱民的法家驭民术负责。

逻辑就在于皇权尊孔了,因为君主穿上了孔子的外套,那么孔子得负责。所以近代中国为什么落后?孔子得负责。科学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孔子得负责。请问这些键盘侠,智商正常吗?

要说批孔会造成什么影响?就是秦朝,法家的君本主义,就是近代,早晚三炷香的神本主义。让法家和“神”来管理社会层面能是什么后果?就是赤裸裸的蔑视生命和道德,就是混乱和疯癫。


空空空42973354


应该说,历史上,每出现社会动乱时,都会抛弃儒家思想。原因是:

秦始皇奉行法治,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实行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車同轨,“焚书坑儒”但保存了农书,在各方面统一了中国;但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孔孟之道改造成符合封建政权的护身符,从此,儒家圣人孔子已变成封建统治者的鬼儡了,成了封建专制压迫人民的工具;历代封建统治者都不断对儒学进行注释,引伸,使之适应其巩固统治的需要!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当封建统治者压迫得人民忍无可忍时,就会揭竿起义,直接反抗反动统治及其一套完整的统治工具(包括被改造了的儒学)。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人民起义,反对的是封建专制制度及其鬼儡,並不是如题所说的“每次反对孔子都会带来动乱”!

今天,人民当家做主了,我们还其孔子(包括儒家)原来在历史上的地位(和诸子百家一样的地位)。对古代文化,应该有批判地吸收,而不是无条件接受。例如,我们奉行男女平等,反对其“男尊女卑”的大男子主义;又如,我们遵守社会主义宪法,奉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官再大,只要贪污犯法,就要受法律制栽),反对“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等等,都表明,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以上回答,供参考之。





桂花芳香77105282




这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中国历史上真正尊奉儒家思想的朝代并不多,更谈不上抛弃就动乱。

中国思想更光辉灿烂的年代是春秋战国,当时社会比较宽容,知识分子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在各诸侯国之间来去自如,普遍都有很高的待遇。诸子百家思想就在这个时候开始兴盛, 成为中国历史的绝响。

然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是根本不受尊崇的。孟子至少还得到了各国君王表面上的尊重,孔子就是一只丧家之犬,很多时候连最起码的尊重也没有得到过,最后在郁闷中死去。

秦始皇焚书坑儒坑的也不光是儒家弟子,还有其它杂家。况且这和秦朝灭亡也没有直接关系。秦朝的灭亡是因为秦始皇太急切的在山东六国推行秦法,引起了各国贵族的强烈反对,并演变成了遍地的起义,才导致亡国。



汉朝建国后,尊崇的是道家的清净无为思想。到了汉武帝年间,表面是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是以思想路线斗争为由,来进行政治斗争。

换言之,汉武帝并没有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思想,而是得用儒家思想来打击政敌,加强自己的中央集权。当董仲舒企图限制皇权时,就受到了汉武帝的毫不留情的打击。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出,汉武帝并不是看重的是儒家思想本身,否则也不会发动几十年的汉匈之战。汉匈之战和汉武帝对权贵豪强的强力打击表明汉武帝是不可能采用孔子的仁义礼智信来治国,一切都是幌子。

到了唐朝,李渊和李世民为了掩盖自己身上的胡人血统,拢络汉人,就声称自己是老子的后代,自然奉道家思想为国教。儒家思想只不过是李唐的调味料,不可能成为唐朝的核心思想。



儒家思想在中国占据统治地位是从宋朝开始的,宋朝开国时那个没什么文化的宰相赵普自称“半部论语治天下”,从此确立了儒家思想成为宋朝的统治思想和主流思想。也正是从这时起,儒家思想中的圣人多了起来,之前的朝代少之又少。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宋朝官方考试正式考儒家思想的内容,因此儒家思想开始大热。


之后的明清都以儒家思想为主流思想来统治人们的大脑。当然他们的统治也充分证明了用儒家思想来培育奴才是比较成功的,儒家思想在帮助皇帝稳固统治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我们也能明显看到,正是从宋朝开始,中国的开放程度开始大大降低,自由奔放的民风快速内敛,整个国家变得越来越没有活力。



经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管信不信儒家思想社会都会发生动荡,甚至 我们可以说信了儒家思想社会问题更严重,本来不信只是国内动荡,信了儒家思想后,中国基本上在对外战争中也被压制的抬不起头了。



儒家思想讲究的是社会稳定,一切都按固定规则走,严重压制了人的创造性,让整个社会变得僵化。五四运动时讲的“打倒孔家店”不是没有道理的,不知道为什么到了现代,还有人替孔孟思想鼓吹。

题目中暗含这样一层意思,就是儒家思想是社会安定和发展的助推器。有了儒家思想,中华民族就会走向伟大复兴。


回头看一看,信奉儒家思想的朝代也并没有看出有什么好下场,没有信儒家思想的朝代也没有多惨。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的新思想,而不是复古。当年孔子的思想就是妄想复古到周朝初年周公的时代,然而历史向前发展,一切都回不去了,孔子周游列国,想混个一官半职,却最终没有一个国家愿意用他。他的命运就是儒家思想的缩影,这个落后的思想在中国社会并没有多大市场。


新知传习阁


“民愚则国稳,民慧则世乱”,这就是儒学的精髓。

治国方略,唯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为最佳。

开民智,启民慧。

穷人识字,普及知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让中学生学点逻辑学,提高国民素质。

相信人民,依靠人民。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

密切党群关系、军民关系、干群关系。

缩小三大差别 (即 : 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不需要理由3644374


儒学核心观念是入世,用唯物论看,比转世,升天,宗教极积。因为入世又产生争斗一面,所以儒又要人中庸。他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及仁义礼智信确实起到维护统治的作用,可是当社会激化到极点,儒思想也就被人抛弃了。但仁义礼智信几千年确实起到了决定中国人基本道德的作用,对于儒学只能采用毛主席说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老许76559


这句话说反了。不是在中国历史上每次抛弃儒家思想都会导致乱世,而是在汉代以后,两千多年的时间里,每到乱世的时候,儒家失去作用,每到治世的时候,儒家便开始兴旺。道理很简单,因为儒家思想不是打天下的方法,而是治天下的工具。

儒家的核心内容是“礼”,礼就是社会秩序。在乱世之中,战乱年代,社会秩序是无法保持的。儒家的核心价值是“仁”和“义”。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仁是爱人,是文质彬彬的谦恭礼让。在乱世之中,依然是做不到。所以,乱世之中,儒家无用武之地。下面根据此题描述中所列的事项,简单谈点个人看法。

“秦始皇焚书坑儒,开启了秦末乱世。”这话一听,似乎坑儒一事之后,儒家被秦所抛弃,之前儒家主导秦国政治一样。这显然是不对的,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历经六代,一百多年,是秦朝走向强大的过程。在焚书坑儒之前,秦朝的统治思想不是儒家,而是法家。所以,秦末乱世的开启,与儒家的被抛弃,没有什么关系,他们既没有被任用过,也就无所谓被抛弃。秦末之乱,是秦朝的严刑峻法高压统治下所引起的反弹,另外还有秦以武力扑灭六国之后,六国后代因为不甘心而进行的反扑。和儒家没有一分钱关系。

汉初的时候,儒家慢慢发展起来。他们的发展,不是因为他们在争天下是有用,而是在治天下的时候有用。刘邦打下天下之后,朝廷秩序一片混乱,君臣之间没大没小,没上没下,叔孙通等大儒为刘邦制订朝廷礼仪,从此之后,刘邦才知道为君的好处。到汉武帝的时候,儒家被定为统治思想,此后两千多年,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统治思想。

从汉末三国两晋,到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战乱时期。汉末动乱的原因,这里且不说了。乱世之中取得权利的人,大都是从前朝自己主子的手上取得的政权,包括曹操父子,司马氏父子,以及后来的刘裕,萧道成,萧衍,莫不如此。这种行为是不符合儒家道德的。因此,这一时代,儒家是不吃香的。

到杨坚统一中国,国家在政治上又实现了大一统,这是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就变得重要了。于是,儒家重新被重视起来。

从题目描述的这些事例中,还蕴含着儒学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随着是代的前进,不断发展的过程。比如魏晋时期出现的玄学,在现实政治条件下,儒家不吃香了,他们便把老子,庄子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学问玄学。

因为玄学的产生,使得外来的佛学与中国文化融合,形成中国化的佛学。这样,就形成中国文化核心的儒释道三足鼎立之局。释与道虽然在某些时间很兴盛,但中国文化的根基,始终是以儒学为根本。

唐初时期,是佛学大发展的时期。佛学的被推崇,与女皇武则天有些关系。如果按照儒家的观点,武则天的执政是违法的。既然儒学不能给我支持,那么,我就从其它学术中寻找自己合理性的理论依据。佛家理论能给以帮助,自然受到推崇。武则天的推崇佛教,与南朝时期兴梁武帝的崇佛,在内在上,应该是有相同原因的。

佛教在中国流传之后,中国文化就形成三教合一的基本格局。随着不同的时代情况,文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有时佛突出一些,有时道突出一些。但知识分子主流思想,还是以儒家为主。

宋徽宗崇信道教,是有他个人原因的,这与明朝的嘉靖皇帝也有某些相同之处。儒家思想,对人生的终极关怀上是不太关注的。他们更多关注的是现实政治。孔子不是曾经说过吗?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远之。对于一些政治上庸禄的皇帝,他们对国家治理的关心,远远不及对自己个体生命的关心。他们在享受了人世的荣华富贵之后,更关心的是,百年之后,自己到那里去。而这些,佛教与道教,都有自己的回答。这是宋徽宗与嘉靖皇帝这些人崇奉道教的原因。但就算是这些人当政之时,社会的主流文化形态,还是以儒为主。

儒学在南宋发展到理学阶段,理学是吸收了很多佛学成果的。这也是它与时俱进的表现。理学形成之后,统治了中国上千年。

明末李贽是大思想家,他虽然对当时的主流思想进行了批判,但却很难说他的思想与儒家完全不同。不过是儒家内部的学术派别之争。理学从两宋时期形成,已经过了几百年,李贽的思想代表了对已经僵化了的儒学进行发展与创新的努力。但是,由于理学绝对维护统治者利益的作用。使得统治者必然尽力维护它,所以,李贽最后自杀。李贽的自杀,标志着儒家文化,主要是理学,已经失去了在旧的体制内自我更新的能力。因此,在清朝建立之后,理学继续成为统治思想。其内在保守的倾向,为中国近代的落后,埋下了种子。

清末洪秀全的失败,与他反孔大概是有点关系,因为他信了洋教,抛弃了自己的祖宗和文化上的根,因此失去了知识分子的支持。但即使是他不信洋教,恐怕也很难成事。当然,历史不容假设。

综上,此题的表述应该是把因果关系搞反了。应该说,在近代之前,乱世之时,儒家很难发挥作用。治世之时,儒家都会产生很大作用。因为儒家思想在明清之际,已经失去了思想发展和更新的能力。所以,到近代以后,他已经失去了做为政治统治思想的资格。但作为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直到今天,儒家思想依然可以提供给我们很多有用的东西。


七月流火140400643


这话没问题,抛弃儒家思想,的确会导致乱世,儒家思想,跟学儒的人是没有关系的,儒家思想一直都在那里,一些学儒的人为了自身利益,他们篡改儒家思想,行为与儒家思想背道而驰,所以,乱世到来是非常正常的,再好的思想也是人来用,人不行,再好的思想都不行,很多人都说,儒学兴盛了,就是乱世到来了,可你想想,儒学思想的确是兴盛了,可是大家只是妙笔生花,嘴上说说罢了,明知道儒家思想是对的,可跟他的利益不符,为了保证利益,打着儒家的旗号,干着儒家思想中小人才干的事,你说这儒家思想是兴盛了还是衰落了?思想,是给人用到心里的,只是嘴上说说,纸上写写,却没有进入心里,儒学环境再兴盛都没用!


易礼春秋


古来只是用来借鉴,是不足已来论今的!时代是不断进步的,思想也是不断进步的,拿古代当时的环境成就的思想,硬套当今社会,不但得不到借鉴,还会复古倒退!解释的不伦不类,更容易引起思想的混乱。

如果动不动就把古儒道思想拥为至理,引经据典,只能说这千来年,物质进步了,思想没有丝毫进步

儒道思想有有益的部分,应发扬光大,如今不应有儒道之分,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的一部分,发展首先是融合精华!然后创新!融合精华也不能区分中外!民族不同,但人类目标殊途同归,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只有向着文明进步方向,才能共生共存!把世界文化割裂,那是心胸和格局问题。利用世界文化思想精华,摒弃打击自私糟粕部分,便能快速发展自己,形成自己的理论核心,便功在千秋


孤峰雪影922


在历代的统治者中都扛着儒家大旗儒家思想严然成了统治人民的敲门砖,细观历史又有哪个朝代又逃脱了走向复灭的呢?在满口仁义道德之下统治者又是怎样推动社会向上向前发展的呢?为什么中国社会走到了近代己远远落后于西方文明的呢?没有抛弃儒家思想的社会难道真的繁荣倡盛?就一定对吗?为什么中国社会总没逃脱在一定的时期总要想废除儒家思想呢?难道我们的文化真没短处总是那么致高无尚,真是民族发展所必须的灵魂?真是推动社会良性发展的催化济?传统的思想文化总是需要以历史发展需要而审视继承的,它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进步而更新的,否则死般硬套盲目继承总会防碍社会进步的。

纵观世界各国的文明发展,凡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四大文明古国走到近代分分落伍,甚至远远落后当今发达国家,这总文化防碍了社会进步难道还不值得反思?不值得审视?不值得否定一些不健康因素的吗?到是一些国家历史较短没有夸奖祖宗优秀芸芸的资本,当今却发展世界一流,据知日本过去一直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较深,但至明冶维新后大胆抛弃了儒家思想到是一步"脱亚进欧"走到现在成为世界強国,我们能说日本弃掉儒家社会就混乱了吗?日本就没有文化了吗?世界上还有哪么多的国家根本与儒家思想无缘难道它们就一直混乱到现在?怕是令人啼笑皆非的吧。

继承只能在否定与肯定中继承,盲目继承是有害的。


l682o3o5O


凡儒道至圣时,就象大宋朝歌舞升平,文人墨客神仙居多,才子佳人名妓当道。国家疆域越来越小,各异族入主大汉民族深受歧视,大宋皇尚到处奔命不断移都,最后猫到抗州附近山城临安,这就是儒家思想伟大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