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一部援鄂医生亲历抗疫日记——《查医生援鄂日记》今首发

4月20日,由仁济医院主编,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仁济医院呼吸科查琼芳医生撰写,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查医生援鄂日记》正式首发。这是国内第一部正式出版的援鄂医生亲历的抗疫日记。

据悉,查医生的日记在受到中国媒体的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吸引了外国出版社的目光。本书的越南语的版权已经输出并启动翻译工作,将于近期出版,泰语版等其他语种版权亦在洽谈中。《日记》外文版的迅速翻译出版,将为世界各国共同抗击疫情提供中国经验。

《日记》揭开了中国迅速控制疫情的密码

2020年1月24日,除夕之夜,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启程,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参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救治工作。查琼芳作为这支敢死队里交大医学院系统唯一的女医生,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每天发回一段日记,以一线医生的视角记录大疫之下的举国之战。

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也是迄今上海最早出发、援鄂时间最长、最少思想准备的一支队伍,是最少有成熟经验参考、早期最缺防护物资和防护条件的一批人员,同时也是拯救最危重病患的一群勇士。

从除夕到3月31日,查医生日记共67篇,跨越援鄂的整整68天,也是目前出版的最完整的抗疫日记。《查医生援鄂日记》揭开了中国迅速控制疫情的密码:再现了医务人员以及所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面对灾难、面对危险时表现出来的义不容辞和善良勇敢,并用这种无私无畏的精神构筑起了巨大的中国力量。

院士院长亲自写《序》

中科院院士、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陈国强为此书撰写了《序》。

他写道:两个多月来,我在感动、担忧甚至哽咽中为数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援鄂医疗队送行,更通过微信朋友圈关注在湖北、武汉“玩命”的援鄂战友,那种“去留肝胆两昆仑”、“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大无畏精神,可歌可泣!在这些信息里,我看到了查琼芳医生的《日记》,她的文字朴实无华,但情真意切,让我感慨,也时常令我泪目。

陈国强表示,《查医生援鄂日记》通篇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每天的日常,而就是这些医护人员、警察、社区工作人员、货车司机、公交司机、志愿者司机、快递员普通人的日常,一点一滴拼出了中国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路线图。

《日记》后方的执笔者

说是日记,其实,查医生发回来的是语言。最终形成文字仰仗的是仁济医院宣传处负责人袁蕙芸。

查琼芳感慨万分:“我们虽然辛苦,但是有后方的支持,也成就了援鄂白衣战士的光辉形象。”她说,最初,每天说一段,对自己一天工作进行梳理,也是一种自我解压的方式,同时也让自己的朋友、亲人放心。

语音日记经袁蕙芸等宣传处战友整理成文后,被广大媒体广泛转载,读者的期盼成了查医生坚持每天记日记的动力。查医生在日记里记录了她身边许许多多让人感动的人和事:她看到每一个医护人员无私无畏,永不放弃,和时间赛跑,与病毒抗争;她看到被病魔折磨的病人,在医护和病友的关爱和鼓励下,用坚强的毅力与病毒斗争,直到能迈开脚步,笑着走向阳光的那一刻;她看到志愿者们无私奉献,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把周到的服务送到需要帮助的人身边;她看到来自党和政府、社会各界源源不断的关怀和支持......

查琼芳说:“每一个我们都是平凡的,可是我们都有勇气!有勇气逆行,有勇气去战疫。感谢这些饱受创伤却依然心怀感恩的武汉人民,希望他们以后的日子一帆风顺。”她说, “这是一段难忘的历史!而今天起,我们将再出发!”

《日记》将多语种、多媒体呈现

该书还收录了援鄂队员李佳医生以查医生为原型创作的歌曲《等你》、《勇气》以及由东方卫视牵头制作、著名导演鲁国良执导、著名歌唱家廖昌永演唱的MV《勇气》。此外,该书的有声版也将在喜马拉雅、蜻蜓等平台陆续上线。

栏目主编 张琪

责任编辑 徐玲

图片来源 查琼芳供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