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器”正過“萬重山”浙江重大裝備製造業一季度逆勢增長

“重器”正過“萬重山”浙江重大裝備製造業一季度逆勢增長

杭汽輪集團生產車間裡,工人們正在生產汽輪機。

高端裝備製造業是浙江著力培育的“八大萬億產業”之一。經過多年發展,浙江的裝備製造業已形成產業基礎紮實、特色優勢明顯、集聚程度較高的局面。尤其是以空分設備、汽輪機等為代表的重大裝備,在全國乃至全球同行中佔有重要位置。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少有機會與這些矗立在工業生產一線的龐然大物打交道,但其重要程度絕對稱得上“不可或缺”。前兩年央視專門為這些“大傢伙”製作一部紀錄片《大國重器》,並用“構築基石”“造血通脈”“發動中國”這樣的詞彙來描述它們的作用。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蔓延,這些為中國工業鍛筋骨、塑脊樑的企業生存狀態如何?近日,記者走進一批重大裝備製造企業,實地探究。

增長中有隱憂

疫情影響尚未完全傳導

在杭州鍋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鍋集團”)常務副總經理侯曉東的辦公室裡,放著一塊金燦燦的獎章,這是控股公司西子聯合控股有限公司為杭鍋集團頒發的2020年一季度業績增長獎,以表彰其在一季度的優異表現。原來,今年一季度,杭鍋集團本部銷售收入增長約10%,訂單增長量約8%。

“受疫情影響,我們位於崇賢街道的製造基地2月10日才開始有序復工,疫情重區的丁橋總部2月25日才開始復工,直到3月初,工廠產能才基本恢復到節前水平。”侯曉東表示,一季度業績增長雖不及預期,但實屬不易。

相較於宏觀形勢,這已是逆勢上揚。浙江省一季度經濟形勢分析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一季度,浙江省工業增加值下降10.1%。

無獨有偶,在杭州製氧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氧集團”)和杭州汽輪動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汽輪集團”)記者也瞭解到相似的情況——疫情之下,一季度的訂單量均較同期增長10%左右。

“這與行業性質有一定關係。”杭汽輪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鄭斌說,重大裝備生產週期長,今年一季度生產的多是去年的在手訂單,疫情帶來的影響短時間內尚未完全顯現。

與他們相比,客戶更加著急。2月3日,杭氧集團便接到了春節後的第一筆訂單:一個河南的化肥項目需要配套的空分設備,希望儘快簽約。“我們的設備都是為項目配套,與我們相比,項目更怕延誤工期,所以我們還沒復產,客戶便急著要簽約。”杭氧集團董事長蔣明說。

下游企業穩得住,上游配套企業日子也算“滋潤”。杭州新宇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工人正緊張有序地加工排缸、蒸汽室、底盤等汽輪機的配套大件,自復工復產以來,這家企業一直在為杭汽輪提供配套設備。“訂單一直是滿的,疫情雖然讓我們開工時間延後,但產能很快恢復到節前,現在正在趕進度。”公司總經理王汝平說。

銷售收入和訂單數量的穩定增長,顯示出重大裝備製造產業鏈還沒有出現明顯的需求不足問題。但面對“逆勢增長”,企業掌門人都保有一份理性。“一部分原因是疫情的影響還未傳導至此,下游企業在為我們頂著,一旦下游企業撐不住了,我們也將會受到不小的衝擊。”侯曉東前段時間曾去省內的化纖企業調研,看到堆滿園區的紡織原材料,他深切地感受到壓力。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盛斌認為,疫情首先影響各國下游產業,而後逐漸的傳導到上游產業,並且上游產業受到的影響更劇烈。

在重大裝備製造這條產業鏈上,這些組裝生產成套整機的企業位於下游,但若將其置於工業生產全流程,則是不折不扣的上游——以服裝產業為例,服裝的上游是紡織,紡織的上游是化纖,化纖的上游是煉化,而這些企業則為煉化項目提供配套設備。

“重大裝備製造企業生產的產品量少但價值大,而且都是經過長期研發摸索的成果,較強的穩定性背後是遇到衝擊難調頭的窘境,面對這種不確定,我們只能提升自己,將風險降至最低。”侯曉東說。

“必須密切關注新訂單的進展,一旦下游的不景氣傳導上來,我們必須馬上與客戶溝通,做出反應,轉變生產重心,將損失降到最低。”蔣明說。

“重器”正過“萬重山”浙江重大裝備製造業一季度逆勢增長

杭氧集團生產車間。

優勢中看短板

部分核心零部件靠進口

與未來的不確定相比,擺在重大裝備製造企業面前的還有一個更迫切的難題:隨著全球範圍內疫情形勢越來越嚴峻,海外供應鏈斷了。

在這波衝擊中,重大裝備製造企業幾乎無一倖免。這些鋼筋鐵骨的龐然大物,由成千上萬個零部件組成,其中難免有一些依靠進口,而這些進口零部件恰恰是整套設備的核心零部件。“在復工復產初期,這個問題並不顯著。”鄭斌坦言,隨著國外疫情越來越嚴重,給企業帶來的巨大壓力逐漸顯現。

重大裝備對產業鏈依賴程度高,以汽輪機為例,中小件零件加工90%靠產業鏈解決,而大件零件加工50%靠產業鏈解決。但如杭汽輪這樣的重大裝備製造業企業在進行產業鏈佈局時,出於對運輸成本、工人素質等要素的考慮,會以企業為圓心,200公里為半徑,佈局配套企業。

這樣的模式讓此類企業在復工復產中凸顯出優勢。“這是意外之喜,在國內,除了一批湖北的鋼材,我們想辦法走了綠色通道,其他配件都在我們消耗完庫存之前恢復了供應,讓我們的產能保持飽和。”鄭斌說。

但這種配套模式,不包括國外進口的關鍵零部件。高速齒輪箱共有13臺合同在執行,分別延期1至2個月;美國沃克夏、金氏伯雷,德國BHW的軸承延期1至兩個月;意大利EA的閥門延期兩個月……這些配件全都印在鄭斌腦子裡,受海外疫情影響,供貨成了未知數。

鄭斌口中的這些零部件都是汽輪機的核心零部件,一旦長期斷供,影響不容小覷。“第一,與客戶簽訂合同時,他們會要求這個零部件進口;第二,國內同類產品的質量確實不如進口,很難替代。”鄭斌說。

同樣的困擾也發生在侯曉東身上。侯曉東的電腦上有一張紅黃白三色的表格。其中馬來西亞進口的調節閥被標上紅色,表示生產企業已經停工,美國進口的調節閥被標上黃色,表示生產企業雖未停工但交貨時間延期。

這一問題無法避免,短期內也難以解決,製造能力上的差距短時間內無法彌補。面對這一情況,杭汽輪集團做了預案,跟客戶反覆溝通,先用上國產軸承,等進口軸承一到貨再安裝替換。但國產軸承只能自己掏錢,這是一筆不低的成本。

“作為一個以核心設備製造為主的重大裝備成套企業,你不能要求我在每一個零部件上都做到頂尖,這不現實。”侯曉東告訴記者,要想在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需要的是整條產業鏈的提升。

“越是重大裝備,其涉及的供應鏈越長,全球協同程度越深,某些零部件依賴進口的概率也越大。這是由系統的複雜性所決定的。我們要真正不被國外卡脖子,必須要在每一個關鍵部件上取得突破。”杭氧集團總工程師韓一鬆告訴記者,實現真正的國產化任重道遠。未來,阻礙中國重大裝備製造業進步的可能是一個高速齒輪箱、一個軸承、一個閥門,甚至可能只是一個小小的密封橡膠圈……

疫情正倒逼這種提升。南京高精傳動設備製造集團有限公司正加緊佈局研發性能更高的高速齒輪箱。“目前,我們的部分參數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但距離完全的進口替代還有一定距離。”該企業相關負責人說。而杭汽輪集團也將投入更多資金,用於控制系統的研發。

“重器”正過“萬重山”浙江重大裝備製造業一季度逆勢增長

杭鍋集團復工

挑戰中尋機遇

迎接重大項目紅利釋放

重大裝備製造業關乎工業發展命脈,面對擋在前方的“萬重山”,再難也要走下去。

無論是當下還是長遠,疫情中暴露出的問題,讓這些已經走過數十年發展征程的企業感受到了危險的信號。坐擁一季度尚好的發展情況和國內穩定的產業鏈,這些企業沒有選擇“以靜制動”,它們時刻關注著行業發展的新動態,尋找著發展的新機會。

“我們這個行業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與國家投資政策關聯度大。”侯曉東提到這句話時輕描淡寫,但這背後卻是他對發展前景的思考。

最近“新基建”這個熱詞觸動了他,“特高壓,是新基建的一種,與我們息息相關。建設特高壓項目就需要建設電源點,就要用到我們的鍋爐產品。”這段時間,他敏銳地覺察到招投標項目的變化,火電和核電的項目多了起來,杭鍋集團也抓住機會參與到多個火電和核電項目的競標中。

“這是一個新戰場,為追趕全年經濟發展目標,全國各地肯定會擴大投資,依託重大項目拉動經濟增長,這就是我們的機會。”侯曉東說。蔣明也持相同觀點,他認為,重大項目大批上馬的影響在一季度的訂單中還未顯現,但企業必須做好準備,迎接紅利的釋放。“面對重大工程的啟動,我們要具備配得上的實力。”蔣明認為,疫情之下,這次競爭不再僅是製造能力的競爭,而是一次企業全流程管理的較量,考驗企業能否順利高效地解決疫情帶來的一切問題。

在企業管理上,必須將疫情之下的應激之策轉為常態化機制,這已成為重大裝備製造企業的共識。

雲平臺的建設至關重要,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雲”幫了這些企業大忙。2月初,杭鍋集團接到任務,要在當月19日前幫助希臘一個太陽能光熱電站項目完成調試。可受疫情影響,原計劃要到現場的6位調試人員只有1位在場,杭鍋集團通過遠程指導完成了“雲調試”。杭汽輪集團通過視頻“雲監造”的方式完成了工廠內部的空負荷試車,追回了工期。

“我們也在不斷提升集團的雲工作能力,去年建成的雲研發平臺在疫情期間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蔣明認為,除了手段上的創新,疫情下的一攬子管理規則也要重新制定,如現場作業新規範、居家辦公考核方式等。“經過這次疫情,這些都將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完善的管理流程能夠切實降低企業運行成本。對於身處全球化競爭的重大裝備製造業企業來說也是一次新機遇,在疫情最早得到控制的中國,我們握有先機。”蔣明說。

“其實最大的機遇是我國重大裝備製造業的氛圍將會越來越好。”重大裝備製造業行業專家趙金立認為,這次疫情讓人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重大裝備國產化的重要性。

3月16日,全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在杭州召開。這也是時隔17年,浙江再次專門召開高規格大會,推進製造業發展。“這種重視給我們打了強心針。在和同行的交流中,整個行業的精氣神變了,大家都鉚足了勁自我提升,要做出世界頂端的產品。”浙江佳禾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尉百源說,公司作為整個環節中的一環,不能掉鏈子。

“重大裝備製造業是一個最需要合作的產業,每一個環節都有追求世界一流的決心,才能造出真正的國之重器!”蔣明表示,作為這條產業鏈上的最後一環,杭氧集團將持續改進流程工藝,完善成套技術,為重大裝備國產化貢獻最大力量。

【記者手記】

攜手攻堅正當時

疫情在全球範圍內蔓延,海外產業鏈的斷裂讓浙江重大裝備製造業陷入窘境。省內許多重大裝備製造產業鏈上的企業都傳出同樣的聲音——必須抓緊提升製造能力,不在關鍵零部件上被國外卡脖子。重大裝備國產化的迫切性再次凸顯。

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境外疫情加速蔓延給國際經貿活動造成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挑戰,但同時也給我國加快科技發展、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帶來新機遇。

如今,國內重大裝備製造業進入到危中尋機、彎道超車的關鍵時期。在採訪中筆者發現,面對疫情,整條產業鏈都鉚足了勁。下游裝配集成企業研發投入不減,持續改善生產製造流程、優化裝配方案,把好產業鏈最後一關;上游零部件訂單不減卻自加壓力,瞄準世界頂尖的攻關目標時刻不放鬆……“因為國外產品進不來,我們的訂單反而越來越多,但我們得配得上這些訂單,疫情結束後,也要爭當首選。”一家零部件企業負責人如是說。

重大裝備國產化最終要實現整條產業鏈的國產化,不能只靠一套設備、一個企業。當下,重大裝備製造產業已形成共識:疫情之下,攜手攻堅正當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