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大诗人宋之问被贬谪到江南,在路过杭州时,他前往名刹灵隐寺参观。晚上朗月当空,宋之问心中郁闷难遣,于是在寺院中的长廊下散步吟诗。宋之问苦苦思索,想了两句诗
“鹫岭郁苕峣,龙宫锁寂寥”,便没了灵感,不断地口头打着草稿。忽然,一声沧桑的声音传来:“少年人,半夜三更不睡觉,在这里晃悠念叨什么。”宋之问回头望去,只见一位老僧燃着青灯,在身后房间中打坐参禅。宋之问便说自己在吟诗,想题灵隐寺,但没有佳句,只吟出了两句比较好的,并且把这两句诗说了出来。
老僧听到这两句,细细吟诵了几遍,然后张口接上:“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听到后,只觉气势磅礴,有壮秀之美,于是他顺着这两句继续写下去,最终篇是:
《灵隐寺》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老僧接上的那两句,成了其中最警策有名的一联。诗作完,宋之问心满意足的回到房间休息,但他越想越不对劲,唐朝能够有如此笔力者,屈指可数,莫非这个老僧是那位?宋之问想起了一个传言,于是次日天一亮,宋之问便去拜访那位老僧,老僧却飘然而去。
经过对寺中僧人几番盘问,宋之问证实了自己的想法,那位老僧就是骆宾王,想来他也是因为吟出惊人之句,怕自己暴露,才连夜离开灵隐寺。
骆宾王是浙江义乌人,虽然出身寒微,但天资聪颖,少有才名,七岁诗《咏鹅》技惊四座,被誉为神童。骆宾王性格十分孤傲,曾经在道王李元庆府中任职时,道王让他陈述才能,骆宾王认为如此很耻辱,拒不奉命。
所以闻一多说骆宾王天生一副侠骨,喜欢打抱不平、扶危救困。后来武则天执政,骆宾王更是多次讽刺,并因此入狱,他那首著名的《在狱咏蝉》就是因为骂武则天入狱而作。出狱后,骆宾王被贬谪为临海丞,不过他已经不在乎了,他耻于向武则天称臣,于是弃官游历。
公元684年,徐敬业在扬州起兵,骆宾王则在他麾下任职,掌管文书,起兵的时候,他写了一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文采斐然,慷慨激昂,可谓千古闻名。其中有一句:
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武则天当时在宫中读到这篇檄文,虽然是骂她,然而她看得津津有味,当读到这一句的时候,武则天忙问,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左右人回答是骆宾王,武则天感叹不已,说此人这么有才,但却沦落在野,去了她的对立面,实在是宰相的过错。
此足见骆宾王的才华,王杨卢骆,初唐四杰,名不虚传。这四位才子不仅是因为才华高,享有此盛誉,更是因为他们一扫六朝之弊,开创了唐朝新诗风。骆宾王作为一位承上启下的诗人,作品中充满着“刚健”与“风骨”,对后来的盛唐气象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徐敬业九月起兵,十一月就兵败,而骆宾王却下落不明,有传闻他遁入空门,可却不知道具体的下落。大诗人宋之问遇到的那位是不是骆宾王,一直争议不断,但很多人相信,那位续诗的老僧就是骆宾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