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步行街設計如何規避“靠天吃飯”?可能還需加個“頂”

開放、親近自然、沉浸式的場景體驗街區,逐漸成為在冷漠的鋼筋混凝土城市中被人們需要的一處休閒棲息地。

而對於開放式的商業街區,“靠天吃飯”成為了無法避免的被動要素。同理於“屋簷避雨躲烈日”的道理,那最簡單的解決方式就是給街區“加個頂”。

空間印象整理出以下經典案例,和大家一起看商業街區如何利用頂棚的設計改造,吸引人流提升商業購物中心的本身價值。


英國伯靈頓拱廊街

玻璃頂棚的奢侈品購物街


給商業街加“頂”並非新生概念,早在1819年的英國,就建造過一條設有玻璃頂棚的奢侈品購物街——伯靈頓拱廊街(Burlington Arcade),它用玻璃拱頂把街道兩邊的二層高的商店連接起來,給人們提供了一個舒適的購物環境。

商業步行街設計如何規避“靠天吃飯”?可能還需加個“頂”

伯靈頓拱廊街是19世紀中期的歐洲購物廊和現代購物中心的先驅之一。興建伯靈頓拱廊街來源於第一代伯靈頓伯爵對妻子的寵愛,為了讓妻子和其它貴婦人與紳士們能在舒適的環境裡逛街購物,找建築師設計建造。

商業步行街設計如何規避“靠天吃飯”?可能還需加個“頂”

商業步行街設計如何規避“靠天吃飯”?可能還需加個“頂”

由於不同的建造年代與地區的拱廊街承襲了不同的建築形式和風格,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時光的歷練,也逐漸改進著自己的風貌。時至今日,還有許多拱廊街被完好保存,不僅繼續承擔購物空間的功能,更代表著當地市民的獨特品味與審美。

商業步行街設計如何規避“靠天吃飯”?可能還需加個“頂”

商業步行街設計如何規避“靠天吃飯”?可能還需加個“頂”

米蘭埃馬努埃萊二世長廊

國際時尚之都的商業地標建築


埃馬努埃萊二世長廊的歷史同樣悠久,始建於1865年,地址位於米蘭標誌性建築米蘭大教堂的廣場北側。

商業步行街設計如何規避“靠天吃飯”?可能還需加個“頂”

埃馬努埃萊二世長廊長廊呈十字形,長196米、寬105米、高47米,是一個帶頂棚的拱廊街,得名於意大利統一後第一位國王埃馬努埃萊二世。

商業步行街設計如何規避“靠天吃飯”?可能還需加個“頂”

整個長廊的設計是一個帶有頂棚的拱廊,兩條交錯的玻璃拱廊在中心與八角形空間的設計相連,形成了一格完整的玻璃圓頂。

商業步行街設計如何規避“靠天吃飯”?可能還需加個“頂”

商業步行街設計如何規避“靠天吃飯”?可能還需加個“頂”

彩繪玻璃的頂棚,給人絢麗多彩的視覺感觀。臨近頂部的部分有四大洲壁畫裝飾,金碧輝煌的皇家格調,讓埃馬努埃萊二世長廊成為歐洲最漂亮的商業街之一。


新加坡白沙浮購物廣場

懷舊復古並又“年輕活力”的商業步行街

商業步行街設計如何規避“靠天吃飯”?可能還需加個“頂”

空間印象2019年新加坡考察之旅

說到頂棚設計,其實最先浮現於腦海的是之前公司去新加坡時考察的Bugis Junction。

商業步行街設計如何規避“靠天吃飯”?可能還需加個“頂”

Bugis Junction是懷舊風格的商業街,以低密度2-3層商業為主,主要業態為餐飲休閒及影院為主,是新加坡一個重要的藝術及娛樂聚集商圈。

商業步行街設計如何規避“靠天吃飯”?可能還需加個“頂”

這裡號稱是“悠哉的空調街市”,是新加坡第一家玻璃拱頂空調控溫的購物街。

由昔日的舊店屋改造翻新而成,完美地展現了懷舊建築風格和現代購物環境地自然融合,是一個非常精緻,值得停留的室內街區。在這裡,既能享受到冷氣的舒暢,又能感受到陽光的溫煦。

商業步行街設計如何規避“靠天吃飯”?可能還需加個“頂”

沿街的建築立面基本保持原貌,只是外牆和門窗重新做了油漆處理,色彩簡單活潑。

街道尺度很舒適,中間挨著一輛又一輛的手推車攤位,兩邊是一家家精緻的零售店,還有咖啡小食等,逛累了就隨機坐下來休息一下,感受街區特有的歷史風情。

商業步行街設計如何規避“靠天吃飯”?可能還需加個“頂”

Bugis Junction多而全的選擇,很受男女老少的喜愛,街道邊的小食店充滿了地域特色,來這裡遊玩的人們邊吃邊逛還可以感受異國風情。


中國上海六合路商業街

歷史片段與新介質的並置


商業步行街設計如何規避“靠天吃飯”?可能還需加個“頂”

六合路商業街位於素有“中華商業第一街”之稱的上海南京路步行街西首。長72米、高43.7米、單邊懸挑15.4米的懸臂式挑棚輕盈地覆蓋於第一百貨商店(市文物保護單位)、一百商城、東方商廈之間,形成立體連廊凌空交織、交通與商業空間互聯互動、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築特徵共同呈現的多功能公共空間。

它是城市商業轉型背景下規劃審批、市政交通、文物保護、設計施工等多部門通力協作的系統工程,提供了城市更新改造中“向史而新”的上海樣本。

商業步行街設計如何規避“靠天吃飯”?可能還需加個“頂”

六合路仰視

商業步行街設計如何規避“靠天吃飯”?可能還需加個“頂”

夜景鳥瞰圖

市百一店作為市文物保護單位,其外立面及結構形式不能改變,新增頂棚及新增連廊均不能觸碰歷史建築。

同時,六合路仍需保留其市政道路屬性,所有新增結構不能跨越道路紅線。

商業步行街設計如何規避“靠天吃飯”?可能還需加個“頂”

設計思路


商業步行街設計如何規避“靠天吃飯”?可能還需加個“頂”

限制因素

設計在靠近東方商廈一側僅有的5米可建造範圍進行了豎向空間的複合營造,以懸臂式挑棚的形式完成頂部空間的圍合,通過多維度多路徑的介入空間,強化新老樓之間的緊密關聯,將消極的交通型空間與商業業態相互聯動,形成建築再生與城市更新的重要紐帶。

商業步行街設計如何規避“靠天吃飯”?可能還需加個“頂”

懸臂式挑棚完成頂部空間的圍合


商業步行街設計如何規避“靠天吃飯”?可能還需加個“頂”

頂棚和連廊關係


商業步行街設計如何規避“靠天吃飯”?可能還需加個“頂”

5F 連廊顧客視角


商業步行街設計如何規避“靠天吃飯”?可能還需加個“頂”

通高立面一共2萬餘根聚碳酸酯管,宛如一席紗簾,與歷史建築比鄰而立,透明圓管內置LED燈帶,夜間形成不斷變幻的燈光效果,打造“中華商業第一街”的新地標。

商業步行街設計如何規避“靠天吃飯”?可能還需加個“頂”

頂棚與幕牆融為一體


商業步行街設計如何規避“靠天吃飯”?可能還需加個“頂”

發光幕牆


商業步行街設計如何規避“靠天吃飯”?可能還需加個“頂”

商業街夜景


商業步行街設計如何規避“靠天吃飯”?可能還需加個“頂”

頂棚與文物建築的懸置關係

六合路商業街提供了一個場所,讓不同歷史時期的城市斷面及建築特徵在這一場所同時呈現保留。歷史片段與新介質的並置,共同形成了當下城市空間的新景觀。


一個完美的商業步行街設計,一定是能夠成為人人擁簇打卡的城市地標,從而帶動消費經濟的增長。

商業街區的根本最終還基於“人”,一切規劃設計都應從為人們創造出更好的場景體驗空間而出發。而室外商業街區的頂棚設計與裝飾,正是商業體驗空間注重人性化的重要體現之一。


本文由空間印象整理部分圖文來源於網絡

圖文僅供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