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历史的缝隙中解密:《赵宋》解构18位皇帝的家国与人生


1、宋朝,一个让人无比纠结的朝代

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但是历史会惊人的相似。

人们对于历史会如此地重视,盖因为前世的所经历的事件,大概率会成为后世之鉴。

说起中国历史,宋朝是不能不提的一个朝代,同样也是一个让人无比纠结的朝代。

在这个时代里,显现出无比繁荣的景象,政治清明,文化多样,科技发达,四大发明有三项出现在宋朝,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理学、文学、史学、艺术都达到了历史上的一个巅峰时期。可以说,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上,宋朝是绝对不可以忽略的。

但同时,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宋朝又是衰弱的,靖康之耻、檀渊之盟、崖山之劫,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受尽屈辱的事件,宋朝又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至于文官之贪腐,武官之无能,皇帝之昏庸,更是让人感觉到这是一个不堪的朝代。

繁华荣耀、积重难返;光芒四射、黑暗无边。这完全不同的形容词,居然都可以无比契合地应用在宋朝身上,可以说是非常神奇了。

从公元960年到1279年,宋朝延续了316年之久,仅次于两汉,也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可以说,宋朝经历了一个朝代,一个社会可能遇到的所有复杂情况,研究宋朝的历史,对于理解当今国际社会上错综复杂的形式也不无裨益。

于历史的缝隙中解密:《赵宋》解构18位皇帝的家国与人生

历史的研究有许多种方面,游彪老师通过宋朝十八位皇帝的视角,创作出《赵宋:十八帝王的家国天下与真实人生》,力图以此为突破口,为读者展现出宋朝的真实社会状况。

毕竟,作为皇帝,万万人之上的至高王权拥有者,他的能力,他的见识,直接关系到一个帝国的生死存亡。宋朝的十八位皇帝,有开疆拓土者,有善于守成者,也有昏庸丧国者,如何将这些统治者与宋帝国的兴衰统一起来为读者展现,对作者是极大的考验。这一点,游彪老师做到了。

2、赵氏王朝的家国天下

历史学家陈寅恪评价:"华夏民族……历数干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或许,这也是本书"赵宋"一词的来源吧。

于历史的缝隙中解密:《赵宋》解构18位皇帝的家国与人生

《赵宋:十八帝王的家国天下与真实人生》以宋朝帝王为核心线索,将整个历史进行了串联,展现宋朝由兴盛到衰败的一个历程。其实类似的书有许多,毕竟历史在那里摆着,写法也都大同小异,很难再有什么新的形式。

但是游彪老师独辟蹊径,针对每个皇帝都建立了一个"皇帝档案",包括姓名、年号、谥号、继承人、最得意、最失意、最痛心、最擅长、最不幸等。这些看似零散的线索,实际上概括了每个帝王的一生,也是帝王一生成就的墓志铭。

在这些档案项目代号的背后,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皇帝,而不是符号化的面南背北的九五之尊。毕竟,宋朝是赵家的宋朝,天下是赵家的天下,家国天下,是古代文人志士的最高理想,对于帝王来说,更是需要全力呵护。

家国天下,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并不是说说而已,是需要帝王有一种一种责任和担当,真正将国家与人民放在心上。

这些,有些帝王做得出色,有些帝王则完全不合格。按照当代的话来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某些统治者,连老百姓的死活都不顾,连国家的安危都可以当儿戏,何谈"家国天下"。

遍读《赵宋》结合之前阅读的书籍,对两位皇帝印象最深。

3、宋仁宗:在位42年却没存在感的宋朝皇帝

北宋有一位在位42年的皇帝,您知道是谁吗?

他就是赵祯,庙号"宋仁宗"。

于历史的缝隙中解密:《赵宋》解构18位皇帝的家国与人生

在宋朝,宋仁宗的名气既赶不上"杯酒释兵权"的太祖赵匡胤,

也赶不上"弑兄夺位"的太宗赵光义,

连"靖康之耻"的徽钦二帝都比他的名气大,当然不是什么好名声了。

仁宗皇帝在位的时候实在是太没有存在感了。

他没有在历史上留下"丰功伟绩",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件,

宋仁宗的一生似乎就是在"庸庸碌碌"中度过了。

《赵宋:十八帝王的家国天下与真实人生》中"仁宗档案"最得意的是狄青大胜而归,最失意的是对西夏三战皆败,似乎也印证了他的"庸碌"。但是档案中还提到一点,那就是:知人善任

仁宗性格上有些优柔寡断,大事自己不做主,为人低调异常,似乎都不像是一个皇帝。

但是就在宋仁宗的碌碌无为中,在他任命的一班贤臣引导下,中国古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却悄然来临了。

执政者对民间生活的干预少,人民生活舒适,老百姓口袋里有了钱,整个朝廷的氛围也比较宽松,仁宗时期称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值得怀念的时期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圣明"的皇帝去世后的谥号,一般都是"文""武""明""章"等,到了仁宗去世后,朝臣们为了体现他的特殊性,提出了"仁"字,开创了古代"仁宗"的先河。

这个"仁"字,体现了他在治国上的理念,不折腾,不乱政,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暗合了"无为而治"的一种理念吧。

唐宋八大家有六位出现在仁宗一朝;

世界上第一张纸币诞生在仁宗一朝;

中国的四大发明中,火药、活字印刷术,罗盘出现在宋仁宗一朝。

文化、经济、科技,无比的繁荣。

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就是以宋仁宗为原型来创作的,而范仲淹、欧阳修、晏殊、韩琦这些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在仁宗一朝熠熠发光。

4、宋徽宗:被皇位耽误的全能艺术家

与宋仁宗的政治清明相对应的,则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热爱艺术",在政治上却极为昏庸的皇帝,宋徽宗-赵佶

于历史的缝隙中解密:《赵宋》解构18位皇帝的家国与人生

"徽宗档案"中总结到,宋徽宗最擅长绘画、书法。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2000多年以来有三四百位皇帝,若论艺术气质,论诗画才华,或许只有南后主李煜能与宋徽宗相提并论。

可叹的是,这两位才华横溢的"才子皇帝",都是亡国之君,从这个角度看来,不务正业的人真是当不了好皇帝。

宋徽宗爱好十分广泛,品味高雅。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被誉为"千古画帝"

元朝汤垕在《画鉴》中赞道:"历代帝王能画者,至徽宗可谓尽意。"南宋邓椿《画继》开卷第一句"徽宗皇帝,天纵将圣,艺极于神。"

除此以外,宋徽宗还是一位建筑和园林专家,建设了不少亭台楼阁。

为了建造这些美轮美奂的建筑,宋徽宗让各地进献珍惜的花草树木、奇峰怪石、鱼虫鸟兽,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花石纲"。《水浒传》中杨志就是因为在黄河中翻船丢了"花石纲",无法回去交差,只能占山为王。

"花石纲"也只是宋徽宗奢侈无度、荒唐任性的一个缩影罢了。由此带来的后果也是极为严重的。

"徽宗档案"中谈到宋徽宗最失意的是被金人俘虏,最不幸的是客死他乡。而这,也是中华历史上极为耻辱的事件。

在宋徽宗任意胡为的时候,北方的金国和辽国并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慢慢地已经成长为足够威胁到宋朝的一股强大势力,而这些宋徽宗根本就认识不到。

为了满足宋徽宗的奢侈用度,蔡京通过财政改革,征敛了民间大量财富,导致怨声载道。宋徽宗这时候使用了一个历代帝王都会用的方法:利用对外矛盾来化解民怨,将内部矛盾引到外部去。这个对外的矛盾就是"燕云十六州" 。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好大喜功、不学无术的宋徽宗的这一决定将整个北宋帝国拖入了无底的深渊。

宋徽宗艺术家的理想主义和天真烂漫

,在外交政策和战略决策上就表现为轻佻为政,摇摆不定,优柔寡断,忠奸不分。最终金国灭北宋,一代书画皇帝含屈而终,死相惨烈至极。

5、在历史的帷幕后,探寻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

十八位帝王,延续316年的帝国,无论如何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笔划。

从900多年之后回头去看,透过岁月的漫漫长河,人们能否分辨清楚,从哪里才是大宋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是不是从英宗的"濮议之争"开始,让皇帝的权利越来越不受制衡,一种盛极而衰的历史宿命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是不是从王安石独揽大权,朝堂上再兴"朋党之争",让宋朝政治生态变坏开始,大宋的走向已经开始不受控制?

是不是从神宗刚愎自用,盲目对外兴兵,不知兵而专权,导致一再失败,大宋帝国已经逐渐暴露出颠覆的危险;

抑或是哲宗政治的反复无常,大臣的党争不断,加之随后的宋徽宗好大喜功,朝廷日渐腐败,曾经繁荣无比的大宋帝国开始慢慢滑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我们生活在难得的和平时期,中华民族通过多年的卧薪尝胆,快速发展,无论是科技水平,还是财富水平,都已经走进世界的前列。但是我们还要居安思危,毕竟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稍有不慎,就会一步错,步步错。

#紫焰小说读书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