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學名著導讀:法國拉伯雷《巨人傳》

[法國]拉伯雷:《巨人傳》

作者簡介

外國文學名著導讀:法國拉伯雷《巨人傳》


拉伯雷(約1483—1553),16世紀法國最重要的小說家、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也是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最著名的人文主義者之一。他出生於一個富有的律師家庭,27歲當了修士。雖然人在修道院,但他的思想卻受人文主義精神影響甚深。在修道院裡,他勤奮閱讀古希臘羅馬作品,積極鑽研法語和法律。他和一些著名的人文主義者都有頻繁的交往,思想異常活躍。後來由於言行不慎,觸犯了修道院的清規戒律,他的書籍盡數被燒燬。於是他憤然離開修道院,開始從南方漫遊到巴黎,深入瞭解經院教育統治的情況,廣泛接觸和了解了豐富的社會生活。37歲他到蒙彼裡埃大學學醫,兩年後在里昂市行醫,並利用業餘時間從事《巨人傳》的構思與創作。醫生職業使他廣泛接觸到社會各個階層的人物,對現實生活有了更為清醒的認識。1548年,拉伯雷在宮廷謀得職位,晚年在名義上管理過兩個教區。1553年,這位“巨人中的巨人”病逝。

背景鏈接

1532年,拉伯雷在一本民間故事集的啟發下,寫出《巨人傳》第二部,然後用假名《龐大固埃》於當年出版,一問世就立即被搶購一空,哪知它馬上被宗教勢力和巴黎大學視為“淫書”而遭禁。兩年後他才創作《巨人傳》的第一部《卡剛都亞》,結果也遭遇同樣的命運。由於宗教勢力對新教徒的迫害,拉伯雷不得不擱筆。1545年他在宮廷謀到一個新職位,經過多方努力,在國王的特許下,《巨人傳》的第三部才敢於1546年以真名出版。兩年後出版的第四部雖然在扉頁上題有獻給王后的詩,即便有國王的庇護,也未能免除被巴黎最高法院列為禁書的厄運。《巨人傳》的第五部雖然是拉伯雷生前寫好的,但沒公開發表。直到他逝世11年後才得以公之於世。《巨人傳》全書出齊前後竟達32年之久,這在世界文學史也是罕見的!

內容摘要

小說主要寫卡剛都亞和龐大固埃父子兩代巨人的神奇故事。

卡剛都亞的父親名叫格朗古傑,是烏托邦國的國王,一個愛喝酒的樂天派。卡剛都亞的母親嘉格美爾受孕11個月,在臨盆那天,由於牛腸吃得太多,不慎吃了太多收斂劑,把胎衣弄破了。後來胎兒鑽進大動脈,通過橫膈膜和肩膀,從左耳出來了。這個孩子一出世就高喊:“喝吧!喝吧!喝吧!”他的名字便來自這幾聲高喊:卡剛都亞,意為“大肚量”。像他父親一樣,卡剛都亞自小便嗜酒,聽到酒瓶酒罐的聲音如同聽到仙樂。他的體形尤為龐大,一件衣服需要用上萬尺布。無論他的出生多麼獨特,體形如何龐大,如何使性子、發脾氣,他還是像其他孩子一樣長大成人了。到了要接受教育的時候,國王給卡剛都亞請來兩位學識淵博的經院大師來教他。在兩位老師的督促下,再加上他自己的勤奮,竟能把書倒背如流。雖然他的經院教育成績優異,但人卻變得越來越傻了。在發現這種糟糕情況後,國王為了保證卡剛都亞的健康成長,立即辭退了兩位大師,決定送卡剛都亞去巴黎求學。一來到巴黎,卡剛都亞就坐在巴黎聖母院上面休息,竟摘下教堂的大鐘做他的馬鈴鐺。在巴黎學習的卡剛都亞接受了人文主義教育,結果是學得得心應手。時間如白駒過隙,到了收穫葡萄的季節。這時,列爾內國買燒餅的人和烏托邦國的人發生衝突。那些膽小的修士竟用祈禱來抵擋敵人的進攻,這時有個叫約翰的修士挺身而出,用十字架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鄰國國王畢可肖乘機率軍侵犯烏托邦國,進行肆無忌憚地搶掠。恰逢國內局勢緊張之際,格朗古傑立即向兒子請求援助。接到父親的信,卡剛都亞馬不停蹄地返回國內,正碰上畢可肖大軍的進攻。在戰鬥中,卡剛都亞的坐騎撒了一泡尿就淹死了一大批敵人;敵人的炮彈打在他的太陽穴上,不過像一個微小的葡萄粒。戰鬥進行到最後,為了少犧牲國人,卡剛都亞拔起一棵大樹,摧毀了敵人的城堡、高塔和炮臺,然後親自統率大軍,在約翰修士幫助下,打得畢可肖落荒而逃。為了報答約翰修士的援助,卡剛都亞為他修建了一座可以在裡面為所欲為的德廉美修道院。這座修道院裡的修士修女可以自由生活、公開結婚,稱心如意地發財致富。

卡剛都亞年老得子,妻子巴德貝克為他生下一個兒子。巨人後代的體形可想而知,由於兒子太龐大了,竟導致他母親難產而死。於是,卡剛都亞為兒子取名為龐大固埃。這個龐大固埃自幼便力大無窮,讓他父親整天為他提心吊膽。為了防止兒子為非作歹,卡剛都亞讓長大成人的龐大固埃四處遊學。龐大固埃遊學到巴黎,結識了一個名叫巴汝奇的天性幽默的流浪漢,兩人一見如故,就結為生死與共的好友。正當龐大固埃學有所成之際,國內遭到渴人國侵犯。由於卡剛都亞年老體弱,無法再親自率軍抵抗。龐大固埃聞訊後立即離開巴黎,回到國內幫助父親禦敵。在戰場上,龐大固埃像他父親的坐騎一樣,小便如決堤的洪水,淹死了一批又一批敵人。後來他把渴人國巨人隊的首領生擒活捉,並將他當作武器,把其餘300個巨人全部打死,最後俘虜了渴人國國王。在征服渴人國之後,龐大固埃將國人移民到渴人國,並把他的好友巴汝奇推選為總督。有了權力和固定的收入,巴汝奇打算結婚,卻又怕妻子被人勾引,自己要戴綠帽子。帶著困惑他向龐大固埃請教,雖然龐大固埃學富五車,但也沒有解決這個疑問的好辦法。為了幫助朋友解決這個疑惑,龐大固埃建議巴汝奇去找女巫、聾子、詩人、神學家、醫生、立法家、哲學家等,結果這幫聰明機智、學問淵博的人也討論不出所以然來,最後就不了了之了。正當巴汝奇被這個疑問折磨得精神恍惚之際,意外得知在中國和印度之間有個萬能的神瓶可以解答世間的一切疑惑。為了幫助巴汝奇找到神瓶,龐大固埃和巴汝奇一齊乘船出海,四處尋找神瓶,其間經歷了種種人世間難得一見的怪事怪人。他們先後到過“聯姻島”、希卡努人領地(訴訟人)、盧亞島、帕普菲格人領地、鐘鳴島、判罪島、五元素王國,最後才到達神瓶所在的“燈國”。珍藏神瓶的廟宇裡的噴泉噴出的不是水,而是卡剛都亞父子的至愛——酒。後來巴汝奇被單獨帶到一個小殿堂裡,在殿堂裡他看到了他夢寐以求的神瓶。這時,空中忽然一個聲音說:“喝吧!”這就是他和龐大固埃一直都求而不得的答案!

解讀引導

《巨人傳》以其荒誕不經的故事情節、妙趣橫生但不免流於粗俗的誇張和非同尋常的人物形象,以及深刻的思想內涵而傳諸久遠。

正如作者開宗明義指出,小說表面上“無非是笑談,遊戲文學,胡說八道”,但隱藏在戲謔、幽默和誇張背後的諷刺隱約可見,尤其是關於中世紀黑暗的教皇統治、腐敗的政治生活和世俗的盲從,“顯示出極其高尚的哲理和驚人的奧秘”。

作為一部百科全書式的作品,拉伯雷借用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和淵博的人文知識來凸現兩代巨人形象:卡剛都亞和龐大固埃。在他們父子身上,有著充沛的生命激情、強烈的求知慾望、樂觀的生活信念和無畏的英勇氣概以及善良的道德品質。他們追求個性自由、個性解放,反對暴力侵略,主張和睦相處。“反對神權神性,主張人權人性”。在他們的所作所為中,體現出人類的智慧、力量和美德。“巨人”並不只有非同尋常的體魄,更代表了崇高的品質和優秀的美德。

小說矛頭直指那些利慾薰心的封建貴族和宗教勢力,他們以權力為大棒,以魚肉人民為目的,專事欺壓弱勢群體。在作者心目中,所謂的國王不過是窮兵黷武的戰爭狂;法律是“蜘蛛網”;法官是“穿皮袍的貓”;羅馬教廷不是上帝拯救力量的現實化身,而是“世界的威脅”;修士更像是無惡不作的流氓。和這些仗勢欺人、墮落透頂的上層社會相比,下層社會是被侮辱與被損害的集合體,他們無權無勢,在死亡線上做著垂死掙扎。不僅沒有生活保障,反而時時受教權勢力的精神禁錮和思想束縛。於是,作者設計出一個烏托邦式的德廉美修道院出來,在這裡,人們不必為了生活忙碌和受苦,彼此之間和平共處,你可以做你願意做的任何事。約翰修士就是其中的代表,儘管是修士,但他可以不受任何天主教清規戒律束縛,有著天不怕地不怕的無畏勇氣。和那些膽小怕事或為虎作倀的修士相比,約翰修士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名言警句

1.忠義正直的人,不論友敵,無不尊敬稱揚;奸佞邪惡的人,只要一事暴露,必到處受人懷疑。即使敵人對奸邪之徒,為達到某種目的,一時加以利用,終究也會加以痛恨的。

2.人與人之間,最可痛心的是莫過於在你以為理應獲得善意和友誼的地方,卻遭受了煩擾和損害。

名家評論

1.俄羅斯著名評論家別林斯基說拉伯雷是16世紀的伏爾泰。

2.20世紀俄蘇文藝理論家巴赫金以拉伯雷的《巨人傳》為軸心來建構自己的“狂歡詩學”理論,從而使得拉伯雷的這部鉅著得以重見天日。他認為拉伯雷的身上“獨特地洋溢著未來的氣息”,並認為“他的小說應該成為開啟尚少研究和幾乎完全未被理解的民間詼諧創作巨大寶庫的一把鑰匙”。

3.郭沫若先生曾高度讚揚拉伯雷的《巨人傳》的藝術貢獻:“拉伯雷用淵博的生活知識,奇絕的想象暴露了封建法蘭西的社會矛盾,勾畫出陰冷的專制統治者、假仁假義的偽君子、冒充的學者們的原形。這部著作的宏大的現實主義力量,不僅在當時像雷霆一樣轟擊了中世紀的幽靈,就一直到今天也仍然放射著新鮮的光彩。”

藝術賞析

《巨人傳》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吸引著一代又一代讀者。

首先,作為民間文學的集大成者,無論是題材和人物,還是作品的內容和語言,都體現出民間文學的世俗性和大眾化。《巨人傳》看似一部荒誕不經之作,實際上小說題材和人物原型無不取材於現實生活。只不過拉伯雷在形象塑造方面做了藝術渲染和變形處理,從而使得那些司空見慣的人物和事件變得格外醒目。由於是諷刺傑作,它必須在真實的生活基礎上做特殊的藝術處理。

其次,浪漫主義手法的運用,使奇特的幻想和大膽的誇張相結合。《巨人傳》在題材和虛構方面明顯受阿拉伯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的影響,奇特的想象力在龐大固埃父子倆的生活習慣和打敗入侵的外敵方面有著集中體現。例如卡剛都亞坐騎的小便竟能淹死一大批外敵;還有龐大固埃遊學到巴黎,就坐在巴黎聖母院上面休息一會,竟還摘下教堂的大鐘做他的馬鈴鐺,諸如此類的內容在書中隨處可見。

最後,小說體現了詼諧幽默的語言風格。小說中的人物口語不僅形象生動,而且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離奇的誇張不失真實的細節,粗俗的口語不乏智慧的洞見,可謂是“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小說裡巴汝奇形象的刻畫完全體現在個性化的語言方面,他那玩世不恭的天性在其一針見血的諷刺性口語裡體現得淋漓盡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