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線上召開、辦公遠程進行、盡調運用科技手段、發佈網絡手機APP,這幾點可以概括為信託公司科技戰“疫”期間復工復產的現狀。這些科技應用,其實僅僅算是金融機構科技運用的基本功能。近年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對各個行業都在不斷滲透,但不得不說,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之下,科技應用在金融機構展業過程中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金融機構的科技實力成為能否更好應對此次疫情大考的關鍵因素。
推動線上展業,運用金融科技助力復工復產,這是金融機構的共同命題。此次抗擊疫情過程中,為保障辦公及業務開展需要,一些信託公司積極搭建金融科技展業平臺,一方面確保實現安全、順暢的內外部通訊;另一方面,實現對產品及運營的線上全流程管理。梳理這些方面較為突出的公司,平安信託算是其一。疫情發生以來,平安信託不僅實現100%遠程復工,而且運用平安信託E家、資金資產撮合平臺等線上智能工具,保障了業務的平穩、高效運轉,有效提升了客戶服務效率。再如中融信託,目前已經舉辦各種場景的在線視頻會議、培訓會議數百場,最高接入終端量超過1200個;在業務管理方面,公司根據疫情對各類業務的影響程度,詳細制定了各類業務在此期間的風險關注重點,對新業務,為減少疫情期間項目盡調過程中的人員接觸,公司部分項目採取了視頻電話訪談、無人機盡調等方式瞭解交易對手情況。
突破經營難題,約10家信託公司開展遠程盡調。在業務開展方面,受疫情影響,盡調成為擺在信託公司面前的一大難題。從目前行業實踐看,包括中航信託、平安信託、中融信託、中信信託等信託公司嘗試了遠程盡調。在信託業內人士看來,遠程盡調作為疫情期間特殊應對手段,當下可以幫助信託公司突破空間地域限制,推動項目進展,未來也可以成為常規現場盡調方式的有效補充。一方面,信託公司可在把握風控原則基礎上,篩選適合資格的交易對手,一戶一策制定遠程盡調要點;另一方面,信託公司可利用視頻連線、無人機、公開數據分析等手段獲取項目信息,通過異地團隊、中介機構、合作金融機構等人員協助開展現場走訪。
拓寬運用場景,將更多創新場景與業務模式相結合。一般而言,信託公司金融科技運用的典型場景可以包括身份認證與風控、智能營銷、財富管理、信用服務等方面。在業界的實踐中,消費金融和財富管理均發揮了科技的作用。中融信託自主研發的“天巡”消費金融科技系統,可以實現自主風控審批;還有信託公司自主研發“普惠星辰”系統為公司普惠金融業務發展提供支撐。在財富管理服務方面,為在疫情期間確保正常發行,有的信託公司客戶可以在家通過電腦或手機APP實現產品預約、視頻面籤和電子簽約,完成線上認購的全流程。據瞭解,自2月3日復工至3月31日,中融財富已為近8000多位個人投資者和500餘家機構投資者提供了財富管理服務。當前,伴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進一步完善與運用,可以暢想一下,一方面,未來的信託科技可著眼於開發智能信託服務,即充分運用金融科技手段,對個人財富管理、新型消費信託、家族信託等開展智能服務;另一方面,可著眼於服務實體經濟的智能產業信託,通過金融科技助力信託資產管理能力提升,創新拓展場景,將遠程盡調、線上會議、數據應用、智能撮合等手段融入業務的各個環節,實現更多的價值挖掘,從而全面提升信託公司的投資管理以及風險管理能力。
當然,信託公司與科技的結合並不容易。公司既需要具有高瞻遠矚的戰略佈局,又需要投入人力、物力。以建一個APP為例,據信託業內人士介紹,APP對外提供的功能越簡單,說明信託公司內部系統的集成度越高,這對於外購軟件居多的信託公司而言,資金投入壓力不小。而且APP前期建設及後期維護偏向於依賴外部科技公司,但從長期看,APP建設等工作終歸需要靠信託公司自己的力量。若沒有做好梳理內部流程、整合內部系統的工作,APP最終使用效果必定大打折扣。
可以看到,以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正加速向傳統行業滲透,未來信託行業的一個顯著特點即與金融科技加速融合。那麼,更高層次的信託科技運用會是什麼呢?似乎並沒有現成的答案。畢竟,任何一件事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當其作為一個結果呈現在世人面前時,必已經歷千百遍試驗打磨。比如,如果信託公司沒有搭建好智能化OA系統、沒有強大的線上技術支持,在疫情來襲時,信託公司如何能夠快速實現各種決策會議、項目路演、遠程盡調以及可移動的全流程管理等業務的順利開展呢?
碼文不易,如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關注並留言討論,如果對您有用,請點贊支持下。
【免責聲明】本文轉自《金融時報》,我司力求本文所涉信息準確可靠,但並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做出任何保證,對因使用本文引發的損失不承擔責任。我司尊重原作者版權,除無法確認作者外,在轉載時我們將會註明作者以及來源。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