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背上的誘惑

樂活

啟動、慢跑、奔騰,捲起的氣流掃過騎手的眉梢,掃過飛揚的馬鬃,肆意而優雅……近年來,各項馬術賽不斷落地四川,普通市民也開始睜大眼睛,驚奇地注視這項對他們而言很新很新的“紳士運動”。賽事席捲而過,而集優雅、紳士、健身和益智於一體的馬術,卻深深刻在了腦海。與此同時,不少人因為抑制不住馭馬之心,開始果敢介入,而人馬相處的純粹,又誘惑和吸引著更多的人參與其中……

一根韁繩

帶來奇妙的感受

初中小丫

打開了一個世界

馬術吸睛

走入普通人視線

張明

享受人馬合一的狀態

從成都市區開車50分鐘,就到了青白江區客家杏花村風景區,天驍馬術運動俱樂部就隱匿於蔥鬱植物間。

初春的訓練日,張明如往常一樣早起,匆忙洗漱後跑到了馬廄,兩根胡蘿蔔裝在口袋裡。

“莽子!”一喊,一個黑棕色的馬頭“嗖”地從馬廄最尾端的第二個馬欄裡探出來。“它其實有著洋氣的外國名,莽子是我給它取的。”張明邊說邊把自己的臉貼上莽子的臉。莽子配合著,頭順勢下探,嘴伸向張明的衣袋,熟練地從裡面叼出胡蘿蔔。

人馬如此默契,令旁觀者心生羨慕。

身材精瘦,短髮幹練的張明,是當前四川籍馬術運動員中第一位能在場地障礙賽中成功跨過150釐米級別的選手。

張明第一次有騎馬的體驗,是15歲那年在洛帶古鎮玩。一根韁繩,竟然能奇妙地感受到馬的情緒。很多年後,他仍記憶猶新,“我腳部肌肉貼著馬身,手拽著韁繩。緊繃使馬有些躁動,但神奇的是,透過韁繩你也能感知馬對你的態度。”

回家後,張明在一本課外書上,知道了“馬術”“騎手”這些詞。那年暑假,張明“鬧著”到了郫都區(當時稱郫縣)的一家馬場,開始跟教練學騎馬、洗馬、刷馬和收拾馬廄。和馬待的時間越久,他騎馬的慾望就越強。先騎著走,再學著跑,再後又想著能不能在馬背上玩花樣動作。原本平淡無奇的生活,因為騎手這個夢想,開始躁動。

2010年,張明獨自去浙江,在當地一家頗具規模的馬術俱樂部裡拜師學藝。在這裡,他開始系統學習馬術,瞭解專業理念和規矩。學習的過程很開心,7個月後張明回到了四川。不過,騎手夢既已萌芽破土,張明再也回不到從前。回川不久,他又北上北京,在一家馬術俱樂部繼續過起了“馬工生活”。工作辛苦單調,可他毫無怨言,早上5點起床,餵馬、清理馬房、備馬、遛馬、訓練……晚上9點半,又去馬房給馬加水加草料,如果第二天有比賽,還要給馬綁腿,以防馬腿腿腫。

長期的馬房工作,讓張明對馬的生活習性、生理狀態和心理狀態瞭如指掌,也使他對馬術運動有了比同齡選手更深刻的看法,“除了技術,馭馬很關鍵,而前提,是瞭解馬。”一路曲折但始終懷揣騎手夢想的張明,終於在2019年加入了新成立的四川馬術隊,並在更多的大賽中嶄露頭角。

每一次跨欄的升高對於馬和人來講,都是一次挑戰,而已經跨越了150釐米的張明,正期待著與莽子的配合,能衝擊更高的高度。現在,張明每次跨欄進行障礙跟身(上身向前傾,輕靠馬脖的動作)時,莽子在起跳瞬間都會直豎耳朵,全神貫注。這種人馬合一感覺,總會讓張明的心中驀地騰起一種滿足感。

瞿佳練馬術能健身也很“燒腦”

13歲的瞿佳正上初中。和周圍朋友不一樣的是,別人的週末都忙著穿梭在各種數理化補習班,她的週末卻基本都泡在了馬場。

2016年,瞿佳去英國讀了一年書,學校附近有一家馬術俱樂部。想起自己8歲在旅遊區騎馬的經歷,小瞿佳把自己想學習馬術的念頭告訴了父母。但因為遠在異國,習練馬術又有一定風險,父母一口否決了她的想法。不過,小瞿佳偶爾會趁老師不注意,偷偷溜進馬場,遠遠看著奔跑的馬,任由自己的騎馬夢想馳騁。

回成都後,瞿佳再次向父母提出想學習馬術,這一次,她如願了。“孩子喜歡,我看過賽馬比賽,想著這個運動挺優雅,就帶她去了。”瞿佳的父親瞿傑說。在馬場,瞿佳第一次進了馬廄,一眼看過去,數十匹馬刷刷地映入眼簾。不少正悠閒吃著草料的馬,也好奇地打探著瞿佳,哼哼唧唧,搖頭晃袋。見到這麼多對人友好的馬,小瞿佳很興奮,她拿出準備好的小胡蘿蔔,小心翼翼遞給一匹黑馬,“嘎嘣”一聲,馬就把胡蘿蔔吸入嘴中,而這匹馬,隨後也成了瞿佳的第一匹坐騎。

在馬術俱樂部,瞿佳從馭馬慢走到騎馬奔騰,隨著技術的進階,她開始嘗試場地障礙。對準障礙後,訓練有素的馬都會顯得很興奮,這時候,瞿佳會用韁繩和腿部力量,讓馬把這股勁憋著,等到了起跳點,才讓馬把憋著的勁釋放出來……跨過的那一瞬間,瞿佳都會覺得自己打開了一個世界,“太好玩了!”

如果,把騎馬只當做是好玩,就太簡單了。瞿傑一路陪著女兒參加訓練和賽事,他覺得馬術越到後面,越考智力。這一點,瞿佳感悟更深:駕馭馬匹在最短時間跨越障礙,要滿足馬不打杆,還要儘快通過,選擇合適的線路很重要。理論上,優秀的賽馬從起跳到落地能跨越3.5米,但騎手如果不能根據每一道障礙物的高度和寬度,精確計算出跨越障礙的起落地點,給馬留足反應時間,就難以完成哪怕是很小的跨越。更難的是,每一次跨越後,還要轉彎,究竟選擇切大彎轉,還是切小彎,都需要臨場應變,一面要手腳密切配合,另一面還要不斷計算和調整線路、速度,馬術的“燒腦”程度,不比解一道複雜的數學題容易。

和瞿佳一樣,她周圍很多小朋友也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學習馬術,並獲得了更多的成長。“學習馬術,可使肌肉和力量得到增強,肌腱、韌帶、肌肉的彈性得以提高,體力增強,還能使練習者體態優美,同時,還能鍛鍊人的思維敏捷度。”基於這些,瞿傑十分支持女兒。

同樣支持孩子學習馬術的,還有陳巧玲,在現場看了幾次馬術比賽後,她就帶著4歲的兒子陳斯琪去學習馬術,“從小受童話影響,我就覺得騎馬的人很紳士。”如今,7歲的陳斯琪已經可以在馬背上完成60釐米級別的障礙跨越了。“多一項技能,總是好的。”陳巧玲說。

唐剛見證四川馬術迎來春天

僅2019年,成都就舉辦了10餘場專業馬術賽事,首超北京,居全國第一,越來越多的騎手也走進四川愛馬人的視線。馬術運動是如何在四川興起?

四川省馬術協會秘書長唐剛,見證了四川馬術20餘載的沉浮。“1995年,成都市溫江區修建金馬國際賽馬場,發展速度賽

馬。剛開始,群眾對馬術的熱情高,發展勢頭不錯。”本期待著大幹一場,不料,因為經濟基礎還不足以支撐“馬術”這項“燒錢”的運動,沒過多久,就偃旗息鼓。

1997年上海全運會,馬術成了正式比賽項目,沒有自己馬術隊的四川,只能和當時的國家馬術二隊合作參賽,最後取得了第五名。在賽場邊,唐剛看著騎手馳騁賽場,心想,“要多久,四川才能有自己的馬術隊?”為此,唐剛在2000年還前往香港馬會取經,在那裡,他見識了出色的賽馬培養體系、專業的賽事運作、完備的後勤服務……回來後,唐剛與同事們都覺得,要在四川發展馬術運動,應引進賽事,讓更多人關注並切身感受這項運動,並最終撬動社會資本和力量的參與,才是正道。

2007年,四川終於在成都龍泉陽光體育城舉辦了第一次馬術賽——全國現代五項冠軍賽。唐剛回憶,當時,世界冠軍錢振華和曹忠榮來了,後來出征北京奧運會的我國頂尖高手也來了,近兩百人齊聚龍泉,成都市民熱情圍觀,“他們幾乎都是第一次在家門口看馬術比賽。”

有了好的開端,四川馬術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2010年,現代五項世錦賽落地成都雙流。當時國際現代五項聯合會時任主席舒曼、時任中國香港奧委會主席霍震霆,現代奧運會創始人顧拜旦的侄孫納瓦塞勒·德·顧拜旦均出席開幕式,四川馬術就此也有了國際聲望。

機敏的民間資本也嗅到了馬術市場的味道。成都豪威馬術俱樂部、成都和境國際馬術俱樂部、四川天驍馬術運動俱樂部等也如雨後春筍不斷冒出。到2018年,四川馬術的省級賽、國家級賽、國際星級賽全面開花,更帶動了新一批的新興力量加入馬術學習大軍,俱樂部會員人數大增。

在唐剛眼裡,馬術雖是小眾運動項目,但產業潛力巨大,中國也正在成為馬術大國和馬術強國。“馬術產業以馬術運動為核心,能帶動的周邊產品不少,畜牧業、製造業、服務業等都可受益,如馬匹繁育、馬匹拍賣交易、馬術培訓教學、馬術賽事節慶活動、戶外騎乘旅遊,等等。隨著社會發展和消費升級,馬術作為一項重要的休閒運動項目,所蘊含的優雅禮儀和休閒健身特點,正逐步得到人們的認可和追捧。”當前,成都已經開始嘗試將馬術和旅遊結合,打造馬術公園,推廣馬術騎行體驗。

現在,四川的馬術俱樂部有20餘家,與北京的200多家比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所以,唐剛堅信,“東風已起,馬術運動及其文化未來將會越來越多地走進四川普通人的生活。”

鏈接

馬術在四川

●在成都範圍內,有著成都金馬湖馬會、天驍馬術運動俱樂部、豪威馬術俱樂部、青城國際馬術俱樂部等大大小小20餘家馬術俱樂部。學習馬術的人群主要為青少年,一年學習費用在3萬元左右,40分鐘到1小時的課時費用為500到600元,部分俱樂部還提供親子馬術體驗活動、馬術攝影等活動

●賽事方面,近幾年,成都馬術賽事質量和數量並升,省級、國家級、國際星級賽事每年都有落地蓉城,進一步豐富了成都建設賽事名城的賽事體系

●2019年,為填補四川省馬術高水平運動隊的空白,由省馬術協會牽頭,採用政府、協會和俱樂部共建聯辦的形式,組建了四川省首支馬術隊,馬術人才鏈也在完善中


轉至:四川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