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的鍼灸理論體系對後世的影響如何?

由於《黃帝內經》中的針灸學理論集以前針灸學之大成,涉及針灸學的各個層面

,而且在某些方面已經較為完備,因此對後世針灸學理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經絡方面,《靈樞·經脈》中對經絡的論述非常全面,後世不管是經絡圖的繪製,還是經絡循行的描述,無不基於該篇。元明以後許多醫家專門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如以忽泰必烈、滑伯仁為代表提出的十四經理論,就是在《靈樞·營氣》經脈流注次序的基礎上提出來的。而且,因為經絡理論在針灸學理論中的重要位置,後世醫家在解釋疾病表現或對其他臟腑組織器官的影響時,無不以《靈樞·經脈》中的經絡理論為指導。

《黃帝內經》的針灸理論體系對後世的影響如何?

腧穴方面,雖然《黃帝內經》中的記載不夠完善,但是其中的許多內容仍然影響著後世的腧穴理論。如《靈樞·骨度》中所記載的取穴分寸,在《黃帝內經》後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內一直是指導臨床取穴的重要標準。即便是今天的骨度分寸,基本上也是以該篇為基礎,只是在某些部位稍作變動。

針刺方法與灸法方面,《黃帝內經》中的許多論述對後世影響也十分深遠。如《黃帝內經》中的針刺得氣及候氣理論,是後世該理論的基礎。元代·竇漢卿在《標幽賦》中對得氣的強調,應是受《黃帝內經》影響的。如《靈樞·九針十二原》強調“刺之而氣不至,無問其數;刺之而氣至,乃去之,勿復針”,“刺之要,氣至而有效”,竇氏則說“氣速至而速效,氣遲至而不治”,與《黃帝內經》如出一轍。後世所論述的徐疾補瀉、開闔補瀉、呼吸補瀉及其他針刺手法,基本上就是《黃帝內經》中所記載的。

《黃帝內經》的針灸理論體系對後世的影響如何?

另外,《黃帝內經》中所列出的針刺原則與相當一部分禁忌,一直為後世醫家所強調。針灸治療方面,《黃帝內經》是以經絡辨證和臟腑辨證作為針灸論治的依據和方法,對後世醫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汪機在《針灸問對》中明確指出:“《素》《難》所論針灸,必須察其脈以審其病之在經在絡,又須候氣以察其邪之已至、未來。”不僅如此,後世醫家在治療一些與《黃帝內經》中相同的疾病時,也常採用《黃帝內經》中的取穴。如張潔古等在其著作中記載的治療傷寒熱病的取穴,基本上是本自《素問·刺熱》熱病五十九穴。其他如《黃帝內經》中所用的一些具體選穴,如“合治內府”等,一直是今天臨床治療的主要選穴依據。

上述內容說明,《黃帝內經》針灸學理論對後世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正是《黃帝內經》奠定了針灸學的理論基礎。誠如楊繼洲在《針灸大成》中所說:“若古之方書,固離婁之規矩,師曠之六律也…

《黃帝內經》的針灸理論體系對後世的影響如何?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歡迎留言評論一起探討中醫藥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