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個語言黃金期,父母把握好三點,寶寶語言能力“快人一步”

#育兒心理說#

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有幾種特定的敏感期,也稱之為黃金期,如果爸爸媽媽能抓住了這些關鍵時期,培養孩子的興趣,會將教育效果取得不錯的效果——


孩子有個語言黃金期,父母把握好三點,寶寶語言能力“快人一步”

語言敏感期

出現時間:3-4歲 6歲關以後就沒有了

孩子在1歲的時候,就開始有意識地區說話了。起先是吚吚呀呀的練習,接著是單字的出現“媽媽”“爸爸”聽到的孩子的最早的語言,然後是詞—短語—短句—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使用語言內在的功能,經過了這幾個階段,我們發現從語


4個月時,寶寶會夠觀察父母的嘴唇動作,並開始模仿爸爸媽媽的聲音;6個月左右,開始慢慢吐出一些簡單的音節,有些甚至可以叫“爸爸”、“媽媽”等;10個月左右開始對聲音敏感,且能感知說話者的指令、情緒等;1歲左右,可以嘗試著說出一些簡單的字詞;1~2歲正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對說話特別感興趣,有時會自言自語,咿咿呀呀停不下來;2~3歲正式進入“語言爆發期”,變成話癆,經常模仿父母說話。


孩子有個語言黃金期,父母把握好三點,寶寶語言能力“快人一步”

怎麼抓住孩子的語言黃金期

語言輸出前需要有一個輸入的過程。因此家庭教育中一定重視跟孩子們的交流,

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看尊重這三個方面


孩子有個語言黃金期,父母把握好三點,寶寶語言能力“快人一步”


第一,要跟孩子進行大量的,真實的,互動式的交流

要跟孩子進行大量的交流,溝通有互動式的交流。

避免低水平的重複,低水平的重複對話,對孩子的語言發展沒有太大的意義。

什麼是低水平的重複,例如今天玩得開心嗎?吃的好不好,幼兒園好不好玩?

這種簡單點 你問我答的對話,對孩子的語言發展沒有太大的作用,而且孩子碰到這類問題的時候,甚至都不想回答,更別說有意義的對話。

爸爸媽媽需要對孩子提出開放性的問題,例如今天在幼兒園玩了什麼?今天吃了什麼?今天跟哪個同學完了,玩了什麼?

這樣讓孩子暢所欲言,同時爸爸媽媽要給孩子正面的反饋,慢慢孩子對交流會產生興趣,也願意跟你交流。

總之,溝通交流的時候我們應該是一個平等的姿態


孩子有個語言黃金期,父母把握好三點,寶寶語言能力“快人一步”


第二,引導式的語言與孩子進行溝通

有一個理論叫腳手架理論,腳手架理論認為,當孩子開始學習新的概念時,他們需要來自於教師或是其他成人的主動支持。在一開始,他們依賴於成人的支持,但逐漸地,他們在思考過程和獲得新技能。新知識的過程中,會變得越來越獨立,因而這種支持也會逐漸減退。

什麼意思呢?我們要根據孩子的階段來設計語言的難度,如果孩子太小我們就不要用太長的句子,儘量用短句甚至可以用道具,肢體語言等非語言的輔助。


孩子有個語言黃金期,父母把握好三點,寶寶語言能力“快人一步”

第三,給孩子進行大量的閱讀

如果只是爸爸媽媽跟孩子天馬行空的聊天,可能很難擺脫爸爸媽媽慣性語言習慣。

因此,我們需要藉助繪本書籍來跟孩子接觸更多的語言風格。

同時進行深入的探討。

而其中繪本是一個很好的輔助工作


家庭教育對於孩子是影響深遠的,因此作為父母我們應該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孩子還可能養育成我們期望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