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通報不是猜謎,別用“某”字讓大家“腦補”

新華社北京4月20日電(記者楊思琪)4月20日,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刊發題為《疫情通報不是猜謎,別用“某”字讓大家“腦補”》的評論。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政府新聞辦公室19日召開新聞發佈會稱,牡丹江市新增的2例確診病例,是一起境外輸入病例關聯的新冠肺炎疫情。這二人為夫妻關係,妻子因肝病曾在定點醫院住院治療,其丈夫陪護。發佈人員說:“4月5日,因定點醫院收治境外人員確診病例,夫妻二人乘坐私家車轉至某二級醫院住院治療”,並回避記者提出的“二人是否為院內感染”等問題。

相關視頻在網上傳播後,引發不少網民質疑:“某二級醫院”到底是哪所醫院?疫情通報非小事,為何要用“某”字讓大家猜猜猜?

疫情通報越精準就越安心,這是此前各地抗疫的重要經驗。與病毒作戰就是與時間賽跑,任何信息延遲都會對疫情防控產生不利影響。一個“某”字,可能讓很多密切接觸者錯過篩查,埋下疫情擴散隱患,與中央強調的“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要求背道而馳。

疫情信息發佈,關鍵是要公開、準確、全面,尤其確診病例及無症狀感染者的行動軌跡等關鍵信息,直接關乎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不應該讓公眾去猜測、“腦補”。疫情信息越公開,病毒傳播路徑就越容易追溯,就越能實現有效防控疫情的目標。

疫情信息發佈遮遮掩掩、模稜兩可,可能為謠言傳播留下空間、增加疫情擴散風險。教訓就在眼前——近日,哈爾濱一名入境人員的性別被誤傳,導致網上出現各種版本的“謎之劇情”,引發猜疑和擔憂。

一個“某”字,遭到諸多質疑,為有關部門敲響了警鐘。哈爾濱出現聚集性疫情、牡丹江出現境外輸入關聯病例,教訓已經很深刻。當前,無論是職能部門還是普通民眾,都積累了很多有效、科學應對疫情的知識和做法,其中,第一時間精準發佈權威信息是一條基本經驗和普遍做法。為幫助市民及時瞭解病例線索,減少居民猜疑、焦慮,便於社區有針對性地開展防控工作、遏制疫情擴散,對確診病例,不少地方詳細地公佈其活動軌跡,具體到病例活動過的小區或場所。疫情通報越及時精準,百姓和各有關部門越心中有數,既能消除社會疑慮,也能壓縮謠言空間,還利於查清傳染鏈條,控制傳染源,切斷病毒傳播途徑。(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