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品茶話養生!一茶祛溼,一茶增強免疫力,都別錯過

昨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穀雨。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穀雨作為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溫回升加快,大大有利於穀類農作物的生長,有道是“雨水生百穀”。

穀雨品茶話養生

穀雨,正是盛產茶葉的時節。

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說採茶的時節:“清明太早,立夏太遲,穀雨前後,其時適中。”穀雨時,天氣溫和,雨量充沛,自然是採製春茶的佳期。

穀雨品茶話養生!一茶祛溼,一茶增強免疫力,都別錯過

中國人喜歡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雖然位列末席,其地位也不可小覷。

據可考的資料,漢代之前並沒有“茶”這個字,有的是與之相似的另一個字——“荼”,泛指一些苦味的野生植物,也包括如今的茶。

至於後來為什麼只有“茶”從“荼”中獨立出來,恐怕與其獨特的食療功效被發現有關。

舊時,有“神農嘗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再比如有人發現巴蜀地區“番民以茶為生,缺之必病”。而在缺醫少藥的年代,人們慢慢發現茶葉既止渴又清神,既消食又利便,其地位自然也就慢慢高了起來。

穀雨品茶話養生!一茶祛溼,一茶增強免疫力,都別錯過

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說,茶對於人體確實有一定的生理作用,茶葉中的茶多酚、咖啡鹼、鞣酸等,自有其各自功效,雖談不上藥效卓越,但適當飲飲也並不壞。

3種喝茶誤區,千萬別犯!

1.喝隔夜茶

經過長時間沖泡,茶湯的品質已經下降,而且可能滋生細菌而變質。

2.用保溫杯/不鏽鋼壺泡茶

茶葉長期悶在保溫杯裡,香氣會減少,影響茶湯的品質。

不鏽鋼壺屬於金屬,會影響茶香、茶味。茶中的成分也可能與不鏽鋼發生反應,影響品質。沏茶最宜用陶瓷或玻璃壺杯。

3.喝燙茶/冷茶

茶湯溫度太高,容易燙傷口腔、食管,長此以往,可能誘發食管癌。而冷茶會加重涼性,易聚痰、傷肺。

穀雨喝3茶,去溼氣、提高免疫力

此外,除了正兒八經地品新茶之外,對症喝一些中藥茶,亦能起到不同的養生功效。

1、枸杞茯苓茶:去溼氣

做法:取茯苓100克,枸杞子50克,紅茶100克。枸杞子與茯苓一同研成粗末。每次取5~10克,加紅茶6克用開水沖泡8~10分鐘即可。

每日3次,代茶飲用。

茯苓,味甘而淡,甘能補,淡則能滲,藥性平和,既可祛邪,又可扶正。這就意味著,它利水而不會傷正氣,實為利水消腫之要藥。更寶貴的是,不論是寒、熱、虛、實諸證,茯苓配合其他中藥服用,均可發揮其獨特功效。

穀雨天,難逃溼氣,而枸杞茯苓茶,健脾又祛溼,當下喝再合適不過了。

穀雨品茶話養生!一茶祛溼,一茶增強免疫力,都別錯過

2、白朮黃芪茶:增強免疫力

做法:取白朮10克、黃芪30克、防風10克,用開水泡之當茶飲。

白朮,味苦甘,性溫,可以補氣健脾,燥溼利水,與黃芪一同烹煮,甘香健脾,補中益氣,還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適用於體質較差人群。

注意,健脾祛溼,一般用炒白朮為宜。另外,白朮性偏溫燥,熱病傷津及陰虛燥渴者不宜服用,或建議在醫生或藥師指導下服用。

3、桑菊茶:緩解感冒不適

做法:菊花10克,桑葉10克。放入茶杯中,用開水沖泡,溫浸10~15分鐘,即可飲用。

穀雨後,氣候回暖,是風熱感冒的高發季。一旦生病,發熱、頭疼、咳嗽等不適接踵而來,讓人直呼難受。

而菊花、桑葉,兼具有疏風散熱的功效,且能清肝明目,對緩解風熱感冒初期的發熱、頭痛等症很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