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ry 讀蒙臺梭利兒童教育(1)

孩子教育是如今每個家庭都倍加關注的問題,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和發展自我。長大以後可以出人頭地,成為棟樑之材。於是乎,針對孩子的培養從孩子很小甚至還未出生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著名如所謂的胎教,給還未降世的寶寶聽音樂,說話、講故事、念唐詩等。這無不說明父母家人都為孩子的成長髮展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為要塑造孩子出色的人生。


中華民族一直都有尊師重教的良好傳統,古代便有五子登科和孟母三遷的美談。又作為兒童啟蒙讀物的三字經,將開篇即談到教育,從諸多方面對教育的重要性、方法、事例等都作了十分重要的闡述。以此突顯出教育在人生的旅途中是多麼重要的事情。

而作為子女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在孩童教育的重大責任不言而喻。都說父母是孩子成長初期的啟蒙老師,因此用什麼方法教育引導孩子,促進孩子的發育發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是值得每一位家長注意和學習的。


古代中國傳統的教育一以貫之的方法主要還是以先生教學為主體,學生學習的內容也主要依賴於老師所授內容,而且以儒家經典和傳統文化為主題。這樣自上而下形成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縮了學生的學習內容和範圍,形式也相對死板,看上去墨守成規。在教育中,為師之人有絕對的權威,所謂一日為師 終身為父,又有父為子綱。所以,孩子在學習中可能是被動接受的。無疑在此基礎上的教育,對孩子的思想力和創造力,乃至對自己的認識上都具有深遠的影響。


西方的教育方式相對東方傳統教育方式,更加強調自由度,包括知識的自由度,學習的自由度,學生的自由度。比如知識不限於課本條條框框的束縛,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成為知識的來源。又如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課題進行研究,並總結分享給其他人。亦或志趣相投的小夥伴可以共同學習探索。知識的答案也有廣闊的自由度,或者說有些問題根本沒有固定的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相比之下,我們中國孩子更為注意問題的是非對錯,即答案是唯一性。在某些情況下,這固然是對的,比如計算一道數學題。但也有很多情況下,對於同一個問題分析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也可能大不相同。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兒可能發現,事情的結論並不是唯一的。每個人的背景、經歷、學識以及所處的時空環境都可能造成對事物的看法有所不同。似乎那些非對即錯的問題全然不見了,而人生面對更多的是這種需要人不斷探索和積累才能解決的複雜性問題。


應當說,現代西方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蒙臺梭利教育思想的影響,對於教育,更強調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那種生氣,以及對於外界知識孜孜以求的態度。在很多情形下,都鼓勵孩子自己成為學習的主導者,通過自己的探索建立起學習的主動性。作為家長,要積極正確地引導孩子,要配合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並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正確指導孩子學習新的知識。注意尊重孩子的個性,不應該用自己所謂的絕對權威來強制要求孩子。這樣會對孩子的情感和個性造成傷害和影響。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長也開始學習蒙氏的思想體系和方法論,結合中國傳統中優良的方面,加強孩子的教育,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孩子在學習的同時,個性也得到了十足的發揮,個人的興趣愛好也被充分滿足,自己能夠在與父母的交流中得到尊重,建立更為健康和睦的家庭關係。


家長往往會抱怨孩子不聽話,十足的叛逆,總是跟大人對著幹。其實,在很多情況下都是由於家長不能及時從孩子的角度考慮並理解孩子的心理和行為造成的。大人站在自己的視角高高在上俯視孩子,忽略了孩子的切身感受,不能夠將心比心,實實在在和孩子溝通,當然就無法體會和了解孩子的心理,造成了父母子女問的隔閡。


以後將陸陸續續分享蒙氏教育法的細節,並結合實際,談一下自己的感悟和從中獲得的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