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ry 读蒙台梭利儿童教育(1)

孩子教育是如今每个家庭都倍加关注的问题,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和发展自我。长大以后可以出人头地,成为栋梁之材。于是乎,针对孩子的培养从孩子很小甚至还未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著名如所谓的胎教,给还未降世的宝宝听音乐,说话、讲故事、念唐诗等。这无不说明父母家人都为孩子的成长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为要塑造孩子出色的人生。


中华民族一直都有尊师重教的良好传统,古代便有五子登科和孟母三迁的美谈。又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三字经,将开篇即谈到教育,从诸多方面对教育的重要性、方法、事例等都作了十分重要的阐述。以此突显出教育在人生的旅途中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而作为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孩童教育的重大责任不言而喻。都说父母是孩子成长初期的启蒙老师,因此用什么方法教育引导孩子,促进孩子的发育发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值得每一位家长注意和学习的。


古代中国传统的教育一以贯之的方法主要还是以先生教学为主体,学生学习的内容也主要依赖于老师所授内容,而且以儒家经典和传统文化为主题。这样自上而下形成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缩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范围,形式也相对死板,看上去墨守成规。在教育中,为师之人有绝对的权威,所谓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又有父为子纲。所以,孩子在学习中可能是被动接受的。无疑在此基础上的教育,对孩子的思想力和创造力,乃至对自己的认识上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西方的教育方式相对东方传统教育方式,更加强调自由度,包括知识的自由度,学习的自由度,学生的自由度。比如知识不限于课本条条框框的束缚,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成为知识的来源。又如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并总结分享给其他人。亦或志趣相投的小伙伴可以共同学习探索。知识的答案也有广阔的自由度,或者说有些问题根本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相比之下,我们中国孩子更为注意问题的是非对错,即答案是唯一性。在某些情况下,这固然是对的,比如计算一道数学题。但也有很多情况下,对于同一个问题分析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可能大不相同。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儿可能发现,事情的结论并不是唯一的。每个人的背景、经历、学识以及所处的时空环境都可能造成对事物的看法有所不同。似乎那些非对即错的问题全然不见了,而人生面对更多的是这种需要人不断探索和积累才能解决的复杂性问题。


应当说,现代西方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影响,对于教育,更强调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那种生气,以及对于外界知识孜孜以求的态度。在很多情形下,都鼓励孩子自己成为学习的主导者,通过自己的探索建立起学习的主动性。作为家长,要积极正确地引导孩子,要配合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正确指导孩子学习新的知识。注意尊重孩子的个性,不应该用自己所谓的绝对权威来强制要求孩子。这样会对孩子的情感和个性造成伤害和影响。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也开始学习蒙氏的思想体系和方法论,结合中国传统中优良的方面,加强孩子的教育,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孩子在学习的同时,个性也得到了十足的发挥,个人的兴趣爱好也被充分满足,自己能够在与父母的交流中得到尊重,建立更为健康和睦的家庭关系。


家长往往会抱怨孩子不听话,十足的叛逆,总是跟大人对着干。其实,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由于家长不能及时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并理解孩子的心理和行为造成的。大人站在自己的视角高高在上俯视孩子,忽略了孩子的切身感受,不能够将心比心,实实在在和孩子沟通,当然就无法体会和了解孩子的心理,造成了父母子女问的隔阂。


以后将陆陆续续分享蒙氏教育法的细节,并结合实际,谈一下自己的感悟和从中获得的启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