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低調“皇弟”:平淡教書一輩子,活到2015年,壽長97歲

本文講述史上最低調的“皇弟”。有人說他是中國近代史上關係最硬的人物之一,比如說慈禧太后是他奶奶。其實這是不對的。慈禧太后只是他奶奶的姐姐而已。不過他的關係還是很硬的,他的父親是晚清攝政王愛新覺羅·載灃,而載灃又是愛新覺羅·載湉即光緒帝的弟弟。所以他就是光緒帝的侄子,而且還是宣統帝溥儀的弟弟。

一個標準的“皇弟”,但他生活十分低調,堪稱史上最低調皇弟,他一生有兩個怪癖;他當老師教書一輩子,卻高壽達97歲。

(一)大清王朝的末代皇弟

做為大清王朝的末代皇帝宣統帝溥儀之弟,“末代皇弟”愛新覺羅·溥任似乎生不逢時。1918年9月21日,溥任生於北京什剎海北岸的醇親王府,此時他的大哥溥儀已經退位6年多。不過這絲毫不影響溥任的皇族血統,他仍是一個有貴族身份的人。

史上最低調“皇弟”:平淡教書一輩子,活到2015年,壽長97歲

醇親王府可不是一般的府邸,這裡“兩度潛龍,一朝攝政”,向來是個神秘的所在,從這裡走出了光緒、宣統兩代皇帝和一位攝政王載灃。可以說在晚清的數十年,滿清朝廷裡唯一可以分去慈禧光環的就是這三個男人。在慈禧死後,兩歲的溥儀自然不能當政,則由其父載灃充當攝政王,執掌朝政。然數年之後,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2月12日,6歲的宣統帝在皇太后隆裕帶領下,宣佈退位,但溥儀仍以“遜帝”的身份居住在皇宮。

在這樣的背景下,溥任誕生,他是溥儀的四弟。此時溥儀已經退位,所以溥任儘管有皇弟之名,卻沒有皇弟之實。但毋庸置疑,他的幼年還是在錦衣玉食里長大的,而且受到了良好的傳統教育,這為他之後的人生做好了鋪墊。溥任在父親載灃的教育下,自幼學習傳統史文、書畫等,自是有一定學識,很有國學功底的。不過由於時代原因,他當然沒有父親和兄長那樣可以擁有很“厲害”的歷史地位,他擁有的只有低調,但低調中卻有更加綿長的幾乎長達一個世紀的精彩人生。

(二)大清王朝的最後痕跡

溥任在少年時期一直生活在王府的深宅大院裡,出去的很少,還都是跟著父親去紫禁城看望雖已“遜位”,卻仍然暫居皇宮的大哥溥儀。1924年11月5日,當馮玉祥把溥儀從宮中徹底逐出回到醇親王府時,溥任6歲。面對大哥的落魄,他幼小的心靈裡產生了極大的觸動。他不知道什麼叫改朝換代,但他似乎意識到一些“災難性”的東西要來臨。命中註定,他不會成為一個貴人,但也不會成為一個紈絝子弟。

不久,不甘心的大哥溥儀又悄悄潛往天津。4年後,溥任也隨父親和家人遷到天津。而此時的溥儀,在日本人的挾持下到東北就任滿洲國的傀儡皇帝。1931年,“9·18”事變後,溥任曾陪同父親赴長春看望他的哥哥溥儀和溥傑。

史上最低調“皇弟”:平淡教書一輩子,活到2015年,壽長97歲

當親眼看見兒子處處受制於日本人,看到日本關東軍飛揚跋扈的樣子時,父親很痛心。父親對溥任說,“當人家的兒皇帝有什麼好處?連石敬瑭都不如!”父親就急於離開長春,可溥儀卻希望他們能留在那裡“享福”。這遭到載灃的極力反對,為此他還以裝病相要挾。溥儀怕父親因此出事,無奈之下,只得讓他們返回關內。

回到北京的載灃徹底對政治失去興趣,他時時自我警告,每日只是讀書,絕對不涉政局。在父親的要求下,十幾歲的溥任當然也絕對不幹政事,此後他數次謝絕兄長讓他從政的邀請,一心專於讀書。

抗戰時期,他們一家遠離北京的王府,暫住天津。1938年,天津突然鬧起洪災,他們的暫住地也受到水患衝擊,無奈之下,父親又領著他們全家人遷回京城的王府舊居。

歷時8年的抗戰終於結束,中華民族的災難也結束了。可是,對於溥任一家來說,仍然是前途未卜。一是他遠在東北的大哥二哥溥儀、溥傑生死不明,二是國民黨的軍隊進駐北京後,有傳言說,所有舊王府都要收歸國民政府,醇親王府就面臨被沒收的局面。一旦這樣,愛新覺羅家族的“榮耀”是不是在世界上徹底消失了?屆時,對於溥任來說,可真就是“國破家亡”了。

此時,溥任和父親載灃,為了保住一家人賴以生存的家業,為了保住大清王室最後的“榮耀”或者最後的痕跡,他們不得不苦苦地尋找對策。

(三)辦學校,興教育

終於有了轉機。溥任和父親得知國民政府有條規定,凡開辦教育事業的前清王府舊宅,都可以保留。本來,辦學校興教育就是一件利國利民的事情,在任何時代和任何國家,這一點都是必須被肯定的。於是溥任和父親一商議,決定在醇親王府義務辦學。

1947年,一所名為“競業”的小學在醇親王府的淨業寺舊址掛牌成立了。父親載灃出任學校董事長,溥任任校長,他們還聘請了幾位教師,另外溥任的妹妹金志堅也擔任了授課教員。因為當時按照清帝遜位時的規定條款,愛新覺羅家族的人在辛亥革命後全都改了姓氏,“金”便是其中的一個。溥任的新名字就是金友之。

學校是私立的,當然一切開銷全靠自己出,溥任和父親變賣了不少家產來維持學校的運營。老師不夠,溥任本身也要兼課。不過學校辦得很有起色,最多時有200多個學生。這樣溥任一家的生活暫時安定了下來。

但不久後,國內革命戰爭期間,溥任家的安靜再次被打破,曾經的醇親王府再次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那時,國民黨軍隊進駐王府,特務機關也看中了這座幽深的王府,把裡面秘設了監獄。自己的家被弄成監獄,這讓人如何生活?他們全家人被趕到一個花園的角落裡。遭此變故,年近古稀的父親終於被疾病壓倒,他只能終日躺在床上,或者猥瑣在狹小的輪椅裡,徘徊在狹小的花園,回想數百年來滿清王朝曾經的輝煌了……

於是全家老小的生活,裡裡外外全靠20多歲的溥任承擔了。兩個哥哥自偽滿洲國覆滅後生死不知,解放大軍勢如破竹圍困北京的勢態不詳,而每日艱難不安的生活又受到府內軍、特務的騷擾,一家人生活的煎熬和困苦可想而知。“那真是度日如年的日子啊!”溥任後來回憶說。

終於,1949年1月30日北京和平解放,盤踞在醇親王府裡的軍隊特務一掃而光。王府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然而臥病在床的載灃心裡仍是憂心忡忡。全家賴以生存的王府產業會不會被人民政府沒收,一家老小今後的生活怎麼辦?

結果出人意外,當時的市領導請示了中央,醇王府作為載灃的私產,政府可以出錢收購,以解當時辦公用房短缺之急。

1949年10月,載灃讓溥任出面將王府出售給高級工業學校,年底全家遷到東城魏家衚衕一個大宅院裡。

1951年,溥任的父親載灃因病去世。父親去世後,溥任繼續以校長的身份,主持競業小學的教務活動。1957年,溥任將競業小學連同所有房地產上交給國家。隨後,溥任被調入北京西板橋小學任教。從此,曾經的末代“皇弟”愛新覺羅·溥任成了人民教師金友之。在此後的30年間,溥任接著從事教師職業,相繼在西板橋小學、廠橋小學等處教書,他長期奮鬥在教學第一線,併為此奉獻一生。

溥任的三哥溥倛,幼年早殤;1967年,大哥溥儀病故;1994年,二哥溥傑也去世了。溥任似乎成了大清王朝最後的“餘輝”,但他仍以殘陽般的光彩繼續燃燒著自己的餘生……

不過溥任從來不是靠吃“祖宗飯”的人,他靠自己的勞動生活。他以每月58元的微薄的工資,養育了5個子女,在節儉的生活中培養著下一代人的獨立品格。後來他的5個子女都成為有一定成就的普通勞動者。

直到1988年,年近70的溥任,金友之老師才戀戀不捨在廠橋小學的工作崗位上光榮退休。

史上最低調“皇弟”:平淡教書一輩子,活到2015年,壽長97歲

(四)擁有兩大怪癖的老人

世界上的不少與眾不同的智者,都會有些令常人難以理解的“怪癖”,溥任也不例外。他也有兩大怪癖。一是,他只要騎車出門一趟,必到書店瀏覽一遍,買到心儀的書之後才肯歸家,有時候回到家才想起忘了辦別的事了。他太喜歡讀書了。他和老伴住的屋內顯得有些擁擠,裡面擺著幾個碩大的書櫃,書櫃中放滿了各種版本的史書。

第二個怪癖是,溥任出門遛彎兒時,總會低頭留意腳下。每見路上有石頭, 他都要彎腰拾起,然後揣在手裡沒完沒了地琢磨。街坊有人開玩笑地說:“四爺,您是在練腰功吧?”他只是微微一笑。他居住的小院牆邊,總有一堆大小不一的石頭。那些沉默的石頭,也是有生命的,只有懂它的人,才能感受到它的重量和溫度。

溥任退休後,他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清史研究中,他發表過的作品有《晚清皇子生活與讀書習武》、《納蘭性德與〈通志堂集〉》、《醇親王府回憶》等,還整理了其父親載灃的《使德日記》等。

由於小時受到傳統文化的燻淘,溥任對古玩、字畫頗有研究,他的山水繪畫,落筆大有古風,書法中的楷書也很有造詣。但他非常謙虛,常自稱他的作品算不上繪畫,只是臨摹而已。所以,他從沒參加過什麼“拍賣”活動

但是,由於他的特殊身份,他的行蹤和生活還是很引人關注的。退休後,溥任曾先後3次東渡日本,並赴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參加書畫展覽和文化交流活動。有一年,他赴香港遊覽,一家電視臺還專門邀請他們去做直播節目,在當地引起不小的轟動,許多人求他寫字作畫,儘管他執意不收報酬,但還是得到了一筆收入。他回來後不久,

就將這筆錢捐給了希望工程。

溥任先生非常熱心公益事業。1991年,他將書畫款10000元捐獻給北京郊區檀營滿蒙小學。同年,安徽、江蘇等省遭受了嚴重的洪澇災害,他又向災區人民捐贈5000元。

1994年,溥任和二哥溥傑合作的書畫在日本出售,得到60萬日元,回國後全部捐獻給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為建立我國“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基金”首開先河。1996年,他向古北口滿回民族小學捐款,並被該校特聘為名譽校長, 1998年他再次向此校捐贈10萬元。

1996年6月,溥任應邀赴韓國舉辦書畫展,行前他僅用300元人民幣買了一套廉價西服回國後卻把在國外出售書畫的錢全部捐獻。

出身皇族的溥任先生向來對金錢看得很輕,視金銀財寶如無物。早在1951年3月,他就先後3次分別向文物管理局和北京圖書館等單位捐獻了“醇親王寶”金印和鍍金冊、銅鏡、八音盒等珍貴文物共28件,及《二十四史》等古籍7121冊,還有清硃批諭旨14包和孫中山照片、載灃照片等大量文物。到80年代,他和溥傑又捐出了清帝康熙、乾隆、咸豐、宣統的御筆書法、澄泥硯,捐出了清宮皇帝畫像和慈禧太后的書法等文物。

溥任先生一生淡泊名利,甘守清寒。他所居住的幾間舊平房,年久失修,夏天還漏雨,他本來可以將書畫所得錢款用來修繕一下,或者搬到好一點的住處,但他卻將大量錢款用於公益事業,寧願同老伴靠微薄的退休金節儉度日。他參加文史館的活動,本來可以報銷出租車費,可他總是儘量騎自行車以便節省開支。平常所用的提包也是花5元錢買來的舊式書包,穿的是花30元錢買來的處理夾克衫。

這就是中國最後一個王朝的末代皇弟的低調生活。

史上最低調“皇弟”:平淡教書一輩子,活到2015年,壽長97歲

2015年4月10日下午,愛新覺羅·溥任在走過了97年的平凡的人生長路後,無悔而逝。也可以說,溥任用他低調的一生延續了愛新覺羅皇族的最後一抹精彩。

聲明:圖文來源於網絡,若侵權請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