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背誦默寫天團的入團條件是什麼?蘇軾為何趕不上范仲淹

今天聊個有意思的話題,扯一扯我們仁宗朝的“背誦默寫天團”。《清平樂》的熱播不光使更多的人瞭解了那段風華絕代的歷史,更捧紅了一大批手下的名臣。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是北宋在位最久的皇帝。他的宅心仁厚、寬仁平和營造出了極佳的社會環境和風氣,給了才子們盡情揮灑才華的機遇。短短几十年間,井噴般湧現出一大批才華橫溢的大文豪,晏殊、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蘇軾、富弼等等。這些人的名字不止一次的出現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上,是大家從小就要面對並背誦默寫的對象,因此也被戲稱為

“背誦默寫天團”

《清平樂》背誦默寫天團的入團條件是什麼?蘇軾為何趕不上范仲淹

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不知道大家是否留意,就是我們的男團成員,大部分死後諡號都帶有一個“文”字,比如范仲淹和司馬光,諡號“文正”,歐陽修、蘇軾和富弼,全部都是“文忠”,只有晏殊的諡號是“元獻”,看起來似乎和文不沾邊。為何“文”成了背誦默寫天團的標配?文正和文忠有何區別?晏殊又為什麼如此另類呢?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一聊。

為何背誦默寫天團成員諡號大部分都有“文”

所謂諡號我們來個通俗點的比喻,就好比你生下來是一張白紙,這一輩子做的每件事都是在紙上寫出的答案,至於這張卷子完成的如何,那就要等你死後別人給你打分了,打的這個分也就是諡號。高分者流芳百世(上諡),低分者遺臭萬年(下諡)。

諡號是周開始的,除了天子,諸侯、大臣也有諡號。皇上的諡號就不多說了,因為基本上從唐朝開始皇帝大都用廟號來稱呼,比如宋仁宗就是廟號而不是諡號,到了清朝,皇帝們更是喜歡用年號來指代,比如康熙、乾隆。今天我們要聊的是大臣們的諡號。

《清平樂》背誦默寫天團的入團條件是什麼?蘇軾為何趕不上范仲淹

話題還是拉回到我們“背默天團”成員身上,來看看想參團必須要具備的硬件:諡號為文。

我從諡法中摘錄幾句吧: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博聞多見曰文;敏而好學曰文;說白了就是見多識廣,才華橫溢。這幾位夠格麼?范仲淹不用說了,那是寫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等千古名句的人、司馬光更牛,人家可不是隻會砸缸,那筆頭子跟開過光一樣,一部300萬字的《資治通鑑》道盡歷代帝王得失,除了同為司馬家的太史公所著《史記》,千百年來再無一部書能與之匹敵。毛澤東讀《資治通鑑》就曾讀到上癮,茶飯不思,一生共通讀過17遍,可見這部書的經典程度。

《清平樂》背誦默寫天團的入團條件是什麼?蘇軾為何趕不上范仲淹

不過這個世界上沒有最牛,只有更牛,在不世出的東坡先生面前,再光耀的星星也會顯得黯淡,就算你是文曲星下凡,可架不住蘇軾這等“外太空”生物。一名文學家,一生能有幾句流傳後世的名句就足以告慰此生了,可是蘇軾呢,幾乎隨手拈來全是名句。

祭奠妻子時: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思念兄弟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感悟人生時: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遭貶不開心時: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一不小心想通後: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清平樂》背誦默寫天團的入團條件是什麼?蘇軾為何趕不上范仲淹

不能再列舉了,因為根本列舉不完,蘇軾代表的就是宋朝文學的最高峰,這個“文”絕對的當之無愧。

至於歐陽修,小時候總背過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吧,這要沒背過,那麼《醉翁亭記》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呢?

富弼的名氣相對小一些,不過名氣小可不代表水平低,從小就有“洛陽才子”之稱,范仲淹極為欣賞他的才華,還做媒介紹給晏殊當女婿,沒真憑實學能做得到麼?

《清平樂》背誦默寫天團的入團條件是什麼?蘇軾為何趕不上范仲淹

富弼

說到了晏殊,那麼我們來聊下,為何女婿富弼都能諡號為“文”,明顯文學成就更高的晏殊的諡號卻與文無緣,而是“元獻”呢?

要知道,相對於晏殊的才華,他還有一個更加為大眾稱道的優點,就是善於發現人才並且舉薦人才,不光給自家閨女釣了富弼這個金龜婿,范仲淹、歐陽修、韓琦、王安石等都跟他的推薦和提攜有著直接的關係。根據諡法,能思辯眾曰元。別之,使各有次。所以自然不難解釋為何晏殊不用“文”為諡了。

《清平樂》背誦默寫天團的入團條件是什麼?蘇軾為何趕不上范仲淹

晏殊的朋友圈

古代文人的最高理想,諡號“文正”

諡號同皇帝廟號的最大區別就是,諡號並非一味溢美之詞,有好有壞,也就是所謂的上諡、下諡、甚至於惡諡。既然分三六九等,那麼相對於文士來說,最好的諡號是什麼呢?

在宋仁宗之前,最好的諡號乃是“文貞”,清白守節曰貞;憂國忘死曰貞;內外無懷曰貞;忠道不擾曰貞;保節揚名曰貞。可以說,文貞是讀書人夢寐以求的諡號,比如魏徵、宋璟這等名相,死後都諡“文貞”。那麼為何後來再也沒有大臣被諡“文貞”了呢?這還要從宋仁宗說起。

《清平樂》背誦默寫天團的入團條件是什麼?蘇軾為何趕不上范仲淹

仁宗的名字叫趙禎,按照避諱原則,“貞”這個字也就不能用了,於是文貞變為了文正。宋初賢臣李昉、王旦等獲諡“文貞”之人也被改成“文正”。從此以後,歷代讀書人生前追求的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瀟灑,死後巴望的則是被追贈“文正”的無比尊榮。

北宋的“九個半”文正公,最後這半個真可悲

正因為“文正”的條件高,因此我們的背默天團中也僅有范仲淹和司馬光喜獲此號,其他團員們終究還是在“正”字上差上一些,這個正並不單指人品正直,還需要有一定的政治級別和對國家的貢獻。整個北宋,名相輩出,真正獲得“文正”諡號的也不過區區九人而已,分別是李昉、范仲淹、司馬光、王旦、王曾、蔡卞、黃中庸、鄭居中、蔡沈。這些名字我們大都如雷貫耳,可是恐怕少有人知道,宋仁宗時期還有一位名臣,死後被仁宗親贈諡號“文正”,然而由於司馬光的極力反對,最後到手的鴨子又飛了,真是死了都能氣活過來,這人就是被戲稱為半個文正公的夏竦。

《清平樂》背誦默寫天團的入團條件是什麼?蘇軾為何趕不上范仲淹

夏竦此人,從小才華橫溢,《清平樂》中,賈玉蘭在馬車上含淚吟唱的一闕《鷓鴣天》就是他的大作。

史書上說他竦資性明敏,好學,自經史、百家、陰陽、律歷,外至佛老之書,無不通曉。為文章,典雅藻麗。三十一歲就當上了當時還是太子的宋仁宗老師。因此“文”這個字當之無愧,至於官職和貢獻,也沒啥挑剔的,當過樞密使,又長期鎮守西北邊境,保護了宋朝不被西夏入侵。按說“文正”諡號當仁不讓,但他壞就壞在私德有虧上,帶兵打仗期間隨身攜帶小妾這等小事就不說了,他還生活奢靡,夏竦出行都是兩個轎子連起來,中間放著一個價值數千兩銀子的錦帳,整個一古代版加長勞斯萊斯。而且其在各地任上貪汙腐敗之事,史書中也是多有記載。

不光這些,夏竦還常服仙茅、鍾乳、硫黃等物,弄的自己晚上一睡著渾身就冰冷如死人一般,通體僵硬,早上醒來需要女子貼身取暖良久才能動彈。在思想保守的古代,這些行徑做法可謂聳人聽聞,也造成了很壞的影響。

《清平樂》背誦默寫天團的入團條件是什麼?蘇軾為何趕不上范仲淹

夏竦死後,宋仁宗感念其傳授自己知識的恩德和對國家的貢獻,不光要“為夏竦成服於苑中”,還決定親自給夏竦老師改一個響亮的諡號——賜諡“文正”。這一下可就鬧出事了,當時的考功司與太常禮院已經擬好了諡號“文獻”。皇帝這橫插一槓子算什麼?

知禮院司馬光直接跳了出來,先從“程序正義”角度勸諫宋仁宗說:負責議諡、擬諡的是考功司與太常禮院的禮官們,皇上您這麼做明顯是將諡號之公器當成天子之私恩,是對法度的敗壞。宋仁宗無法辯駁,乾脆裝聾作啞,用起拖字訣來,裝沒聽見。

《清平樂》背誦默寫天團的入團條件是什麼?蘇軾為何趕不上范仲淹

等了幾天不見回應的司馬光牛脾氣上來了,拿出砸缸的勇氣繼續上書,要說司馬溫公真不愧是編纂《資治通鑑》的鐵筆桿子,這次他從“實體正義”開展了論述,話不多隻有寥寥數語,但卻是字字誅心,諡之美者,極於文正,竦何人,可當?就你夏竦那人品,怎麼可能擔得住文正這樣的極品美諡呢?一句話就給夏竦定了性,也從根子上否決了宋仁宗的小心思。無奈之下,宋仁宗不得不收回成命,改賜夏竦另一個諡號:“文莊”。至此這場沸沸揚揚的議諡之爭才算落下帷幕。

不過很可惜,北宋末年,朝廷法度已亂,諡號有時竟然成了天子向權臣示好的手段,連蔡京之弟蔡卞也能諡“文正”。讀史到此處,不由得為我們的夏文莊公發出一聲深深嘆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