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是发达国家工业的粉碎机

中国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2014年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我们是怎么做的?

中国在短时间内走完了其他发达国家很长时间的发展道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在某些领域确实借鉴了其他国家的一些已经做过的技术,照着说明书做一定会比按照一张白纸做要快一些。

中国改革开放,实际上仔细看宏观层面,它是很有章法的。比方说今天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这个全世界都公认的,但是很多国家都出现了逆全球化,中国基本没有出现。为什么中国成为受益者,很多国家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为受益者?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在拥抱全球化的最初,就明确把全球化界定为经济全球化,不是政治全球化。西方推动的是政治全球化,还有经济全球化,还有其他全球化,邓小平说No,我们就拥抱经济全球化。在拥抱经济全球化的时候,我们又做了一个区分,还是趋利避害。我们大规模地开放,但是有些领域根据我们民情、国情,没有开放或者开放得比较慢,比如资本市场。你看所有资本市场极致开放的国家,在亚洲金融危机、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中,资本可能被西方国家席卷一空,但中国没有出现这样的危机。也就是说,在借鉴西方的模式、学习西方的时候,我们确实知道什么是要学的,什么是不能学的,有选择地借鉴。这是中国成功的关键。

比如“中国高铁模式”,我们是利用中国的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吸引三四家世界最好的高铁公司,花大价钱买你的技术,但你要将这部分技术转让给我。技术来之后,我组织几十万的工程师——中国的工程师是非常优秀的——来研究这些技术,把它们整合起来,发现每种技术的长处和短处,在这基础上再精益求精!中国一生产,就让很多东西变成白菜价了,然后就没法竞争了。

它对多数人,对世界上多数国家,甚至对西方国家的老百姓都是带来好处的。比如看彩色电视、用手机,非洲过去想都不能想,现在也开始有了。甚至西方国家很大程度上在这方面进步,也是因为中国使这个产品变得更便宜了。所以理论上这绝对是好事情,利大于弊,实际上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如果是西方国家提出这些问题,可以引用他们经常讲的新自由主义理论,竞争多好,竞争带来降价,带来更大的福祉。

实际上面对竞争也不太容易的,这也是为什么西方国家现在害怕。我们是真的希望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达国家)不能老是享受超额的利润,白菜价是有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