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敬业精神

“五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敬业精神

《看咸阳》讯:五年前一个骄阳似火的夏天(2016年6月7日),在汉长安遗址未央宫大殿前,一场以"亲近国学·致敬汉字"为题的国学讲坛盛大召开,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被季羡林先生称为"当代许慎"的国学大家李土生老师与众多国学爱好者、新闻媒体近千人共聚一堂,为大家精彩讲授每天都在使用的汉字包含的人生智慧,精彩解读传统文化国学独特文化魅力,这场大型的国学公益讲座是陕西土生书院承办的,笔者作为现场记者参与和报道,同时平生参与学习的第一场国学讲座,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深深的震撼了我的心灵,同时这家名为陕西土生书院的国学机构也在那会埋在了我的心底。

“五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敬业精神

时间如梭,五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因各方面原因我再没有去过位于北郊凤城六路古色古香的土生书院,可是我的朋友圈五年来,每天都有一位书院的工作人员转发的国学文化的文章链接,在我工作遇到压力时和生活中遇到困惑时,这些文章有关于家教智慧的、有人生智慧的,有国学商道的等等,对我有了莫名的帮助,在工作和生活中让我我的心灵深处燃起了强大的动力。近几个月因为疫情期间,在家的时间多了些,我每天都期盼这个老师的链接,不仅仅从国学文化的角度解释了,武汉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的含义,更从国学的角度分析了中西方文化的对于此次疫情的防护,我再次被中华优秀文化的强大所震撼,也深深的感受到我们中华文明五千年来经受各种磨难,依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们的中华民族在泱泱历史长河中走过了几千年,在血雨腥风的危难之中淬炼与升华的民族性格,在恢宏古老的土地中积淀的优秀文化,皆可作为时代列车滚滚向前的铺路石,坚定步伐,大道开明。我的内心中突然明白了国家领导提出的“文化自信”的真实含义。作为媒体人的那份职业感,我心中萌发了去采访一下这家书院的负责人,也想自己在博大精深的国学知识上有个学习的方向,就这样我迅速联系上了朋友圈里的老师,第二天就走进里这家书院。

“五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敬业精神

接待我采访的这位老师,就是我朋友圈的那位老师,交谈后才知道他是这位书院的执行院长,五年来每天书院公众号(陕西土生书院)发送的那些国学经常文章都是出自他的编辑,而且每一篇都是他看过后精心挑选的,突然对这位老师心中升起一份敬佩感。在交谈中明显感到老师对于中华文化的那份赤子情怀,也有在传承国学文化的一些运营困难而困惑过,而五年来不仅仅一直坚持,而且各种国学文化活动都在举办,这位老师不愿报道他个人的事情,说要报道就弘扬一下他们个各种活动吧,让社会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更多的家庭、学校、企业等各行各业。

“五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敬业精神

五年来陕西土生书院举办的各项国学活动:

1.2016年6月7日汉长安城 举办《亲近国学·致敬汉字》

2.2016年9月 第八届西部文博会

3.2017年 8月 《易道课程》邀请易学大家廖墨香先生古城讲学

4.2018年与陕西师范大学国学研究院举办《陕西省第二期国学师资培训》

5.2019年 举办《李土生先生弟子班》

陕西土生书院的老师走进了很多学校和企业,在前沿阵地为大家传播传统文化:

2016年12月走进江苏省久诚集团

2017年10月走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2017年10月走进延安市子长县秦地北集团

2017年10月走进渭南师范学院

2018年1月 走进西安市传统文化年会

2018年5月 受邀中企商会走进彬县大山里的水口镇小学

2018年9月主讲的《国学中的人生智慧》被共青团西安市教育局委员会评为“同心接力 梦想一课”精品义教课程,该课程同时入选“紫薇梦想接力”课程库。

2018年10月走进华商网童学会公益美誉计划

2018年10月走进临潼行者初级中学

2018年10月走进洛阳市第五十六中

2019年04月走进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南校区

2019年5月走进兴平市黄河小学

“五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敬业精神

看到一幅幅讲课的照片和视频,我的眼睛湿润了,内心中充满了敬意,当我问到书院开设的少儿课程时,这位老师告诉我,文化是在润物细无声的滋养着孩子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孩子建立完整健康的人格,可现实中依然有很多家长想快速见到效果,快速见到孩子的改变,快速的提高学习成绩,老师讲到这也流露出了心中的无奈,可是他随后说:“好的东西经得起检验,国学经典历经千年,历久而弥新,书院今年面向全市的周末少儿国学家庭班,向大家承诺孩子和家长没改变,我们不收费,请大家先走进我们的课堂,我们愿做中华优秀传文化教育传承中的践行者。”

“五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敬业精神

国学,是华夏文明的根基,是炎黄儿女的魂魄,悠悠千载,经史子集中包含了历代先贤于天人之际的思考,也蕴藏着兴衰隆替的智慧。她不是书斋里发霉的残页,也不是博物馆中供人观瞻的文物,国学,更是我们“日用而不知”的生活,正如孟子所说的混混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用。

“五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敬业精神

我们的国家领导在谈治国理政中的思想时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文化兴盛的支撑。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推动文化繁荣,才能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文化自信,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真正信仰!

(《看咸阳》通讯员 张硕 报道)

“五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敬业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