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十四年》撲街,鬼吹燈兩極分化,找不準故事定位是翻拍災難

Q2季度第一波作品裡的《成化十四年》(下文簡稱《成化》)曾經頗受看好。

該劇原著人氣旺盛,製作團隊又有著“成龍監製”的噱頭,在官宣時便被視為“爆款預定”。然而,作為討喜、有多部成功前輩的雙男主耽改劇,又有著“大製作”加持的《成化》,卻不聲不響地撲了。

《成化十四年》撲街,鬼吹燈兩極分化,找不準故事定位是翻拍災難

如果不是近日《成化》陷編劇署名權之爭,恐怕熱搜已忘記了它的存在,因為只拿到5.5分的《成化》早被同期作品掩蓋熱度。

《成化十四年》撲街,鬼吹燈兩極分化,找不準故事定位是翻拍災難

而在署名權之爭裡,維權編劇曝光的“資方要求加女主、加劇集”等細節,也讓不滿改編的原著粉們找到了共鳴。因為,原著中不存在的女主、被削弱的主角人設、拖沓的節奏,這些是本劇觀眾吐槽的集中選項。

《成化十四年》撲街,鬼吹燈兩極分化,找不準故事定位是翻拍災難

但是,這些槽點其實只是作品問題的細節體現,它失敗的根源出在故事定位。

找不準故事定位,是IP影視化的災難

每一種題材,每一個故事都有他們的獨特魅力,懸疑的定位在於燒腦、歷史需要它的時代厚重感、言情且離不開虐與愛......而從文字走紅過一輪的IP作品,它的故事定位早已成型,且這個定位是它的核心魅力所在。

《成化十四年》撲街,鬼吹燈兩極分化,找不準故事定位是翻拍災難

影視化不能隨便打破IP已經成型的定位,更不能抓錯重心讓原本的定位偏移,使附帶元素喧賓奪主。若製作方對作品的定位認知出現偏差,那麼改編後的故事便會成為四不像​,觀眾吐槽的問題不過是因定位偏差引發的細節漏洞罷了。

以《成化》為例,這部小說原著的定位很明確:正劇風清水古耽。

《成化十四年》撲街,鬼吹燈兩極分化,找不準故事定位是翻拍災難

簡單來說,它是一部有正劇基調且感情線委婉的作品,核心魅力在於人物嚴謹又不失幽默的查案故事,以及群像下的朝代風韻。這樣的IP對於影視化來說非常有利,它既有能撐起正劇的故事背景,又不必讓編劇費心思對感情線進行大幅度變動。

然而,《成化》的製作方卻把故事定位成有點熱血的輕喜劇,成品風格更偏向古偶。

因為定位偏差,溫雅幽默並帶著吃貨屬性的唐泛純粹以一個為吃成迷的誇張形象出場,乍一看還以為《方大廚》食客走錯片場;

《成化十四年》撲街,鬼吹燈兩極分化,找不準故事定位是翻拍災難

因為定位偏差,唐泛與隋州攜手抽絲剝繭的查案,夾雜了雞飛狗跳;

《成化十四年》撲街,鬼吹燈兩極分化,找不準故事定位是翻拍災難

因為定位偏差,雙男主與冬兒共同生活後溫馨有愛的日常,變成賣萌耍寶現場;

《成化十四年》撲街,鬼吹燈兩極分化,找不準故事定位是翻拍災難

其實,《成化》原著裡的人物私下相處基調更偏向《琅琊榜》裡蘇宅的生活日常,沒有太多戲劇感,卻有著細水流長的溫馨。但是翻拍定位的偏差使製作方將一部有人文底蘊的正劇故事,改成了爛大街的“古偶”。

《成化十四年》撲街,鬼吹燈兩極分化,找不準故事定位是翻拍災難

這樣一來,原著粉們難愛,因為小說的核心魅力被邊緣化;純劇粉也很難喜歡,因為此類“古偶”在市場上並沒有太多競爭力。

同樣因定位差偏失敗收場的還有電影版《龍嶺迷窟》,它與劇版同期上線口碑卻兩極分化嚴重,一個是8.1高分佳作,一個只拿到2.9分。同一本原著、同時期上線造就的差異化口碑,歸根結底還是製作方沒有搞明白《鬼吹燈》的故事定位。

《成化十四年》撲街,鬼吹燈兩極分化,找不準故事定位是翻拍災難

劇版《龍嶺》的導演費振翔就很準確的抓住了“探險”題材的定位,始終保持“驚險”這一觀劇體驗,不斷給劇粉帶來感官刺激。所以,無論是回憶劇情的鷓鴣哨探黑水城,還是主線裡的三人小組下墓,驚險感貫穿全劇。

《成化十四年》撲街,鬼吹燈兩極分化,找不準故事定位是翻拍災難

反觀影版《龍嶺》,三個演員的表演風格已經與“探險”這一個定位格格不入。

一個還保留著言情偶像劇的模樣;

《成化十四年》撲街,鬼吹燈兩極分化,找不準故事定位是翻拍災難

一個時刻上演霸道總裁版凝視;

《成化十四年》撲街,鬼吹燈兩極分化,找不準故事定位是翻拍災難

另一個,又像是在演情景劇,所有表情都做到最大化。

《成化十四年》撲街,鬼吹燈兩極分化,找不準故事定位是翻拍災難

不對,應該說是情景小品,畢竟情景劇的演技風格還是普遍偏生活化的。

是這些演員基本功不佳嗎?似乎不是。三位主演裡最年輕的也有6年演戲經驗,其中還有一位是中戲“優等生”,最知名的林申前期也不算演技負面代表。之所以演員表現與作品、角色格格不入,還是主創團隊沒有吃透故事定位。

《成化十四年》撲街,鬼吹燈兩極分化,找不準故事定位是翻拍災難

待到劇情展開後,你會發現影版《龍嶺》對“探險”這個主定位非常不重視,它不斷向愛情甚至不明所以的定位上跑偏。在文戲過程中,編劇都不忘給胡八一加一段腦洞出的親熱情節,使故事有了香豔沒了驚險。

《成化十四年》撲街,鬼吹燈兩極分化,找不準故事定位是翻拍災難

為了表達出探險劇裡男女主的愛情,難道必須要增加兩人的直白互動嗎?

我們看一下劇版《龍嶺》的處理方式,在這一版中胡八一和楊雪莉獨處戲極少,但兩人重逢後一個有點故事的眼神對視鏡頭、王胖子幾句隱晦的調侃,人物間的曖昧氣息觀眾便心知肚明,完全不需要多費筆墨。

《成化十四年》撲街,鬼吹燈兩極分化,找不準故事定位是翻拍災難

同樣定位跑偏還有鬼吹燈系列另一部電影《雲南蟲谷》。

約三分之一的劇情是主角們談情說愛;

《成化十四年》撲街,鬼吹燈兩極分化,找不準故事定位是翻拍災難

再三分之一“雲南旅遊風景介紹”(當然,雲南小夥伴是不服的);

《成化十四年》撲街,鬼吹燈兩極分化,找不準故事定位是翻拍災難

最後三分之一的“驚險”則通過“跑酷”來完成。

《成化十四年》撲街,鬼吹燈兩極分化,找不準故事定位是翻拍災難

好好的一個探險題材,觀劇體驗驚險不足,眩暈倒是綽綽有餘。

很難相信,整部電影裡最有“驚險”感的鏡頭是陳玉樓摘下眼睛時的大特寫,雖然觀眾根本不明白為什麼要有這麼一個奧特曼變身般濃郁刻畫的特寫。

《成化十四年》撲街,鬼吹燈兩極分化,找不準故事定位是翻拍災難

故事的主定位已經跑偏了,改編又怎麼能成功呢?跑偏的定位如果碰上細心編劇,可能還會給出一部有可取之處的“原創故事”,如果碰上不嚴謹的編劇,那麼只會不斷出現人設、邏輯、行為等等細節問題。

最終,只能成就一部劇粉無感、對原著粉來說又是災難性的翻拍。

任何故事都可以海納百川,但切忌喧賓奪主

認準作品定位並且在製作過程中保證它不被動搖,這是創作成功的基礎,但不代表探險必須全部是探險、愛情只能談情說愛,任何故事都可以海納百川。而且,影視藝術也需要創作者們整合附帶元素,以達到畫龍點睛,讓故事更為豐滿有看點。

《成化十四年》撲街,鬼吹燈兩極分化,找不準故事定位是翻拍災難

七話很喜歡杜琪峰經典電影《暗戰》,片中雙男主的相互博弈​、層層相扣的設計、敵對又欣賞的友情,都讓觀眾拍手叫好。顯然,這部電影的定位在於雙雄燒腦對決,這樣故事裡愛情戲往往佔比極少。

然而,女主出場不足10分鐘的戲份,卻留下了香港電影神來之筆的愛情。它既中和了男人戲的剛硬,又向觀眾展現了絕路英雄的柔情,而且,這段唯美的感情戲佔比少又不涉及複雜的人物關係,完全影響不了故事主定位。

《成化十四年》撲街,鬼吹燈兩極分化,找不準故事定位是翻拍災難

這樣的搭配,才能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幾乎全部以斷案為核心的老劇《包青天》,其實包拯、展昭等主角也不都是“破案機器”,包拯有嫂子、侄兒,展昭有多位紅顏知己。但細捋劇情你會發現這些角色的存在不僅僅是要跟主角們發展點“感情”,他們還帶著案件而來。

《成化十四年》撲街,鬼吹燈兩極分化,找不準故事定位是翻拍災難

或是兇手,或是嫌疑人,或是案件關聯者,每個人的出現是對主角形象的進一步豐滿,亦是對故事核心定位走向的添磚加瓦。

當下的IP翻,其實最需要學習的便是這些經典老劇對定位的把握,做到不定錯位、不跑偏故事,才能給出及格的創作。

IP影視化“暴利”時代已經過去,請讀懂原著再做劇!

定位跑偏這個問題在iP翻劇裡最為明顯,因為越來越多類型題材被影視化,曾經也出現過“人氣IP”=“爆劇”的紅利時期。不可否認,有很多爆款IP的影視化並不出色,甚至也有定位跑偏的問題,但在初始階段因為原著人氣高,讓他們得以走紅。

《成化十四年》撲街,鬼吹燈兩極分化,找不準故事定位是翻拍災難

但是,大浪淘沙之後 ,永遠是品質為王。

觀眾的熱情逐漸趨於冷靜,審美也越來越注重品質,只要是人氣IP就能成爆劇的時代早已過去。以當下流行的耽改劇為例,在《成化》之前出現過《鎮魂》、《陳情令》的兩連爆,這讓市場看到了雙男主的紅利。

但,他們卻沒有認清這兩部作品影視化成功的關鍵點。

《成化十四年》撲街,鬼吹燈兩極分化,找不準故事定位是翻拍災難

製作班底相對成熟的《陳情令》,觀眾追這部劇並不全是因為它有養眼的雙男主或動人的兄弟情,而因為從故事抓準了原著定位。它從劇本改編、演員選擇、服化道以及攝影風格上都很好的保障了原著的俠義,故事風骨與人物間的情感都沒有跑偏。

所以,它才能夠將雙男主耽改劇推向又一巔峰。

《成化十四年》撲街,鬼吹燈兩極分化,找不準故事定位是翻拍災難

製作有些粗糙的《鎮魂》,很多人都說是演員拯救了作品,因為該劇的改編與製作都很寒酸,但朱一龍、白宇兩位演員對角色的精準把控,救了這部劇。七話承認,朱一龍、白宇是《鎮魂》大爆的關鍵,但這部劇成功的基本同樣離不開準確的定位。

一方面,朱一龍、白宇沒有受制作風格影響讓表演風格跑偏,而是全力還原了原著中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劇本雖然創作了許多非主流又“中二”的內容,但不可否認,編劇對主線劇情的定位把握並沒有跑偏。

《成化十四年》撲街,鬼吹燈兩極分化,找不準故事定位是翻拍災難

他給了沈巍、趙雲瀾發揮“兄弟情”的空間,這也是原著的核心魅力。

至少,如果沒有編劇安排沈巍照顧趙雲瀾,朱一龍的心疼眼神無處可發揮;如果沒有編劇給趙雲瀾油嘴滑舌的機會,白宇自然有度“調戲”觀眾也是看不到的。這部作品不完美,改編更是讓人想給編劇寄刀片,但他們對故事定位的認知其實沒有錯。

《成化十四年》撲街,鬼吹燈兩極分化,找不準故事定位是翻拍災難

聊完這些成功的爆款,再去看糊掉的《成化》,以及劇版精彩影版受到吐槽的鬼吹燈系列,製作方對故事定位的認知重要性已經越來越明顯。IP翻拍仍舊扎堆的情況下,還是要奉勸給未來的劇組們,想要當“爆款”,那麼,請先讀懂故事,再去做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