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牌“鼻祖”I.T的日子每況愈下 未來路在何方

潮牌“鼻祖”I.T的日子每況愈下 未來路在何方

中國商網 付顥琬/攝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陳晴)近日,中國潮牌 “鼻祖”香港多品牌零售商I.T發佈了財報預警。董事會預計集團截至2月29日止的財年內淨虧損將不少於3億港元。

I.T方面表示,目前零售環境極具挑戰,公司今年1月和2月的銷售額大幅下跌,以往下半財年會因春節等假期,表現優於上半財年,今年卻遠低於預期。受疫情影響,I.T中國內地部分門店從1月底暫停營業至3月。

值得一提的是,上個月,I.T官網進行了一次罕見的為期約一週的大力度促銷,折扣低至三折,原價3萬多元的Off-White新款大衣折後不到1萬元,引發了消費者的廣泛關注,即便如此,也沒有預期那般熱銷或出現搶購熱潮。

實際上,受疫情影響只是一方面,I.T這兩年的發展並不盡如人意。作為中國最早發展起來的潮牌,I.T憑藉自身獨特的品牌文化吸引了大批年輕人,但如今的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

據瞭解,I.T旗下業務主要分為“大I.T”和“小i.t”兩條線,“大I.T”主要發售亞歷山大·王(Alexander Wang)、巴黎世家(Balenciaga)等奢侈品牌和設計師品牌產品,“小i.t”則主打STYLENANDA、izzue等面向年輕人的日韓潮牌,可以說I.T覆蓋了潮牌、工裝、高街、休閒等多種風格。

按理來說,隨著追求個性化、潮流化的千禧一代的崛起,I.T會成為市場趨勢變化的直接受益者,賺得盆滿缽滿。但新的市場環境使I.T開始暴露“軟肋”。據瞭解,I.T向來是以日系和港系時尚為主,但如今時尚潮流賽道變得愈發擁擠。以陳冠希的CLOT、余文樂的MADNESS等為代表的明星潮流品牌轉移了消費者的注意力,成為比I.T人氣更高的“港潮”代表。

此外,歐美潮流文化也進入到國內,越來越多的人被H&M、ZARA這類平價的歐美快時尚品牌所吸引,而“小i.t”主打的一些日韓潮牌在市場上愈顯落寞。

與此同時,隨著“國潮”的熱度不斷升溫,李寧、太平鳥等內地品牌紛紛向潮流服飾轉型,並走上了國際T臺。如今,國產潮牌同樣滿足了年輕人對個性化服飾的需求。

如今,各大商場不斷引進買手集合店,全球的新興小眾品牌在店內應有盡有,而擁有Off-White、KENZO等國際品牌的I.T競爭優勢不再明顯。不可否認,越來越多品牌的湧現開始擠壓I.T集團的生存空間。

不可否認,數字化轉型挑戰仍是零售業普遍面臨的棘手問題,I.T也難以躲避時代的衝擊。起初I.T並不重視電商,雖然早在2012年就已入駐天貓旗艦店,但I.T並不認為線上平臺消費者是目標用戶,因此商城內大部分商品都是過季的存貨,配上適當的折扣銷售。

不過,近日,中國商報記者登錄I.T天貓旗艦店發現,Off-White這類潮牌也在線上店鋪出現,並且都參與打折促銷。但這幾年我國電商市場不斷湧入新玩家。以奢侈品電商平臺Farfetch為例,其進入中國市場力求謀得一杯羹。記者注意到,在Farfetch平臺,Off-White、KENZO等潮牌應有盡有,並且款式齊全,價格並不比I.T貴。這勢必會對I.T造成一定的影響,導致購買分流。

在電商平臺,一些I.T的粉絲也表示,他們想要的是最新潮的東西。顯然,如今的I.T已無法滿足年輕消費者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