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砰”一聲悶響,我從醫生變成了患者|果殼病人

先做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我是:

一名來自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運動醫學科的研究生,

一名球齡N年的籃球愛好者,

一名遭遇前交叉韌帶撕裂的患者。


膝關節“砰”一聲悶響,我從醫生變成了患者|果殼病人

從醫生變成患者 | 作者供圖


“前交叉韌帶撕裂”很常見,而“前交叉韌帶撕裂的運動醫學科醫生” 並不常見。


前交叉韌帶(ACL),是膝關節重要的穩定韌帶,但同時也是最常受傷的部位,是運動醫學科醫生經常要治療的傷病。


撕裂後200天整,我選擇保守治療,早期康復,現已重返球場。作為醫生、患者、籃球愛好者,我想分享自己在恢復過程中的體會和經驗,希望幫助到更多同樣遭遇的運動愛好者。


膝關節“砰”一聲悶響,我從醫生變成了患者|果殼病人

膝關節“砰”一聲悶響,我從醫生變成了患者|果殼病人

前交叉韌帶(ACL)與後交叉韌帶(PCL) ACL很容易受傷,PCL不容易受傷 | Randale Sechrest


我的前交叉韌帶怎麼撕裂的?


彷彿是上天為了讓我的球技和醫術更上一層樓,2019年9月22日,我在醫院內部籃球賽中勇奪MVP並獻上了一根寶貴的前交叉韌帶……


回想受傷那一刻:一個小幅度無對抗的變向,膝關節微曲30°,外翻外旋。感覺到自己的膝關節“錯位”又瞬間“復位”,那一刻像是籃球場上讀秒絕殺,球撥出指尖,時間彷彿停止,可以清楚地聽見自己的心跳聲,然後隨著膝關節“嘭”一聲悶響,周圍變得嘈雜,不可控制地就倒地了。


我抱著膝關節,兩個想法同時出現:


一、“前交叉韌帶撕裂了!”

二、“I’m done,I’m done!一個假期的球都白練了。@#%$!!!”


我的膝關節從未受過傷,回想受傷的原因,可能是中場休息時沒有熱身。


受傷後,我是怎麼處理的?


受傷即刻,球場邊經驗豐富的師兄師姐對我做了保護處理,並根據體格檢查做了初步診斷。


受傷當晚,疼痛並不劇烈,我立刻冰敷,睡前帶上簡單護膝保護膝關節,枕頭墊高傷腿,以減輕腫脹。


受傷隔天,疼痛劇烈,關節極度腫脹,充滿積液,不能彎曲。導師囑咐我儘快帶膝關節支具,拄雙柺,避免二次損傷


以往都是叮囑患者好好休息(真的有用),但“好好休息”之外生活中還有一系列的問題——拄拐行走到手麻,拄拐單手單腳洗澡,“葉問式”上廁所……


膝關節“砰”一聲悶響,我從醫生變成了患者|果殼病人

葉問式上廁所 | 電影《葉問3》


受傷後一週,我做了磁共振檢查。在確診前還是心存一絲僥倖,希望出現非韌帶損傷的小概率事件。結果提示:前交叉韌帶(ACL)撕裂,半月板無損傷。


此時,ACL處於高度水腫狀態,影響實際撕裂程度的判斷。至於是否需要手術,需要1個月後水腫消退再拍磁共振才能判斷。很多叉友都會因為第一次磁共振的結果選擇做手術,這其實是不太準確的。


膝關節“砰”一聲悶響,我從醫生變成了患者|果殼病人

受傷後6天磁共振圖, 圖中,受傷的ACL幾乎都是“白色”的, 而正常的ACL應該是“黑色”的 | 作者供圖


受傷後的康復非常重要


磁共振結果出來了,下一步該怎麼辦?保守治療還是選擇手術?


當今,循證醫學講究證據。受傷期間,我閱讀了大量ACL損傷治療的權威文獻。其中,一篇發表於知名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研究認為,對於年輕人而言,如果受傷後康復得好,可以考慮不做手術;康復得不好,再選擇做手術也不遲。可見,受傷後的康復極為重要,事關後續的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的效果。


所以,不管後續是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我都應該重視傷後的康復——制動保護(戴上護膝,保護膝蓋),消腫,恢復膝關節活動度,維持腿部肌肉的力量。然後,等待第二次磁共振複查結果和體格檢查,確認前交叉韌帶的受傷程度之後,再決定後續的治療方案。


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


受傷後35天,磁共振複查,結果提示前交叉韌帶部分撕裂,連續性存在,半月板無損傷。


膝關節“砰”一聲悶響,我從醫生變成了患者|果殼病人

受傷後35天磁共振圖 ACL大部分恢復成正常的“黑色”, 還有小部分異常的“白色” | 作者供圖


導師幫我做了體格檢查,認為我的關節穩定性良好。在諮詢了導師與其他運動醫學的醫生,並結合了自身的受傷程度之後,我最終決定不進行手術,採取保守治療。


膝關節“砰”一聲悶響,我從醫生變成了患者|果殼病人

決定保守治療後,與導師在“仁心仁術”下的合影 | 作者供圖


漫漫康復路——“傷筋動骨兩百天”


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而我完全走出傷病的困擾,恢復到良好的身體狀態則經過了200天的努力。


受傷後隔天,帶支具,拄雙柺,冰敷消腫。


受傷後7天,在宿舍開始自我復健,做簡單的直腿抬高、踝泵 、角度恢復等。


膝關節“砰”一聲悶響,我從醫生變成了患者|果殼病人

踝泵,促進血液循環,防止出現血栓等問題 | kramesondemand


受傷後17天,棄拐,重新開始學會走路。來到康復中心,與復健師進行了評估和交流,最終制定了針對性的復健方案。


受傷後33天,重返球場,帶著厚重的膝關節支具投籃。


受傷後66天,敢做傷腿單腿跳,並且健身房練腿,恢復肌肉力量。


受傷後100天,弱對抗半場比賽,跑位投籃。


受傷後150天,頻繁打激烈的半場比賽(疫情封閉前後)。


受傷後180天,騎摩托車摔傷,傷到健康的那條腿,但因禍得福,這反而解決了困擾我已久的左右兩腿受力不一樣的問題。


受傷後200天,接近完全康復,彈跳水平下降,但速度、橫移等未感覺有明顯差異。


膝關節“砰”一聲悶響,我從醫生變成了患者|果殼病人

康復縮影 | 作者供圖


膝關節“砰”一聲悶響,我從醫生變成了患者|果殼病人

主觀恢復評分 | 作者供圖


目前,我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小腿肌肉有一定程度萎縮;打球潛意識躲避身體對抗。但我相信,隨著肌肉力量的恢復,關節積液的吸收,心理因素的糾正,再過100天,我就能100%甚至120%迴歸球場!


最後,感謝幫助我的所有人!很幸運有你們的幫助照顧、安慰鼓勵!


反覆扭傷不馬虎,一時之勇逞不得。

運動醫學把病看,運動生涯且珍“膝”!


醫生點評


陳疾忤 |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醫師


前交叉韌帶(ACL),又稱前十字韌帶,英文中又稱“看門狗韌帶”,是維持膝關節穩定的重要結構。所以,

前交叉韌帶損傷後,膝關節不穩定,更容易扭傷。扭傷後再運動,可能導致完全斷裂。ACL斷裂是職業運動場上常見的 “殺手”,但ACL斷裂在普通運動愛好者中也很常見。


前交叉韌帶損傷的患者有以下症狀:

1、在損傷時聽見“砰”的一聲悶響,有大、小腿一瞬間的錯位感;

2、關節嚴重腫脹,不能彎曲,持續數週;

3、腫脹消退後會感覺關節不穩,“打軟腿”。


如果懷疑患者前交叉韌帶損傷,我們通常做以下檢查:

1、醫生手法檢查關節穩定性,看膝關節是否變得鬆動;

2、X光排除是否有骨折,骨折和韌帶斷裂後的症狀大多相似;

3、磁共振檢查(MRI),是目前診斷前交叉韌帶損傷最準確的方法。


前交叉韌帶斷裂通常有兩種治療選擇:關節鏡手術治療(人為重建前交叉韌帶)和保守治療(鍛鍊肌肉代償韌帶的原有功能)。很多患者會糾結是否手術,事實上這取決於你的損傷程度和需求。一般情況下,手術治療適合年輕、完全斷裂、有運動需求、職業對膝關節要求高、主觀症狀非常明顯的患者。保守治療則適合年齡大、活動量少、部分撕裂、運動需求不大的患者。


本文的作者是急性單純前交叉損傷,體格檢查關節穩定性良好,可以嘗試保守治療。而這是否可以複製,取決於三個要素:


1、 傷者對醫生有良好的依從性;

2、 專業康復團隊的服務;

3、 該治療方案還需要時間檢驗,看之後是否會出現問題。


預防ACL初次或者再次損傷,要注意全時段保護:

運動前:充分熱身和拉伸,激活喚醒肌肉。

運動時:佩戴必要的護具保護,避免不當的運動姿勢(如膝關節內扣);

平時:多鍛鍊下肢肌肉力量和協調性(如直腿抬高、靠牆靜蹲、深蹲等),肌肉代償部分韌帶功能,減輕韌帶“壓力”。


作者:林金榕

編輯:Cloud、Odette

膝關節“砰”一聲悶響,我從醫生變成了患者|果殼病人

這是『果殼病人』專欄的第64篇文章。曾與果殼er分享經歷的作者有喝酒喝到做胃鏡的,有因為打鼾被父母擔心要猝死的,有多年糾結後終於做了痔瘡手術的,還有因為痛經打120的。


如果你也有得病、看病的經歷願意寫出來分享,歡迎投稿至[email protected]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