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自查:寶寶有這4方面表現,要警惕是“智力發育遲緩”

歡迎關注@京媽說,點擊加入下方圈子,學習更多實用育兒知識,做靠譜家長。

圈子封面

京媽粉絲圈

圈主:京媽說

1273成員

進入圈子

文丨京媽說,原創內容。

生一個健康的寶寶,是每個父母都希望的,而陪伴寶寶健康成長每一天,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當了爸爸媽媽之後,會發現特別關注寶寶的每一個細節,包括寶寶的哭聲、動作、神態表情等,其實對於還不會說話的寶寶來說,這些小細節也往往能反應寶寶的發育情況,包括家長最關心的智力發育。

一般情況下,如果寶寶的發育情況,較正常寶寶推遲5個月以上,往往說明寶寶有“智力發育遲緩”的情況,就需要儘早進行檢查治療,不能大意。

不少家長由於沒有經驗,生活中也並不能很好的判斷,“寶寶是否有智力發育遲緩”,其實,如果寶寶存在這方面問題,往往會有一些“特定信號”,平時家長們要多注意觀察寶寶。

家長自查:寶寶有這4方面表現,要警惕是“智力發育遲緩”

寶寶哭聲異常

哭聲是寶寶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第一次宣言,不少家長認為,哭聲越響亮的寶寶越聰明。的確,正常情況下,如果寶寶哭聲響亮、有節奏,可以反應寶寶心肺發育的情況良好。

在寶寶出生後的日常護理中,家長也可以通過哭聲判斷寶寶的需求,比如飢餓、睏倦、尿了無聊、害怕等,在不會說話之前,寶寶都會用“哭聲”來表達,那家長就可以經常通過寶寶哭聲來判斷寶寶的“需求”和“異常”。

① 聲調高,哭得急,消聲快

寶寶如果突然大哭,伴有尖叫聲,然後很快就停止了,寶媽們應該注意。

如果在家中突然發生這種情況,可以給寶寶一個刺激,同時觀察寶寶的情況

如果寶寶經過刺激很長時間才哭,並且有反應遲緩的現象,或者對反覆的刺激毫無反應,同時伴有眼神淡漠、身體強直等,就要帶寶寶及時就醫,排出腦部疾病的可能,預防智力問題的出現。

② 寶寶異常安靜

有的寶寶會和平時表現不一樣,變得異常安靜,好像很聽話、很懂事,這種情況家長也要警惕,要多觀察寶寶其他方面的表現,因為有的寶寶會因為疾病而哭泣無力,這時情況就比較嚴重了。

家長自查:寶寶有這4方面表現,要警惕是“智力發育遲緩”

寶寶動作異常

嬰兒的發育是從“大動作到精細動作”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寶寶有“智力發育遲緩”的現象,不同月齡的寶寶,也可以通過觀察日常活動及動作發育及時發現。

① 吸吮能力

6個月之前的寶寶餵養以母乳和奶粉為主,這個階段的寶寶如果出現不會吸吮,或者經常性吐奶,伴有動作遲緩等表現,往往就要考慮到智力方面了。

家長自查:寶寶有這4方面表現,要警惕是“智力發育遲緩”

② 抬頭能力

發育正常的寶寶,會在1.5個月的時候有意識的抬頭,2個月時頭可以抬起並能堅持一段時間,3個月的寶寶頭可以完全抬起,4個月的寶寶頭可以完全抬起並保持直立,左右晃動。

這是因為在3個月左右,寶寶頸椎的生理彎曲已經形成,可以很好的完成抬頭這一動作。

如果寶寶在3個月時,頭還不能抬起或動作遲緩,豎抱時頭依然不能直立,並且左右轉頭障礙,家長也最好帶寶寶去醫院做做檢查。

家長自查:寶寶有這4方面表現,要警惕是“智力發育遲緩”

③ 寶寶攥拳緊

剛出生的寶寶手,往往是緊緊的攥成拳頭狀,活動的時候會左右揮舞,到2-3個月的時候,寶寶的拳頭會逐漸打開,進入口欲期,寶寶會把小手放進嘴裡啃咬,由於精細動作的發育,寶寶甚至會抓住某些物體。

但如果家長髮現寶寶到3個月時,還是攥緊小拳頭,拇指收在拳頭裡,並且有眼神淡漠、追視不靈敏等情況,也往往提示寶寶有“智力發育遲緩”的現象,要及時就醫,排除腦癱等情況。

家長自查:寶寶有這4方面表現,要警惕是“智力發育遲緩”

寶寶睡眠異常

發育正常的寶寶睡眠有一定規律:1個月的寶寶睡眠時間應該在18-20個小時,3個月的寶寶在14-18個小時。

隨著寶寶逐漸長大,睡眠時間也會有一定程度的縮短。白天清醒和活動的時間越來越長,夜間的睡眠也越來越有規律。

但是如果家長髮現寶寶睡眠時間較同齡寶寶長,並且寶寶睡覺時,對外界刺激變得不敏感,甚至不容易被喚醒,也要高度警惕,及時帶寶寶看醫生。

家長自查:寶寶有這4方面表現,要警惕是“智力發育遲緩”

寶寶表情異常

發育正常的寶寶,神態表情會很自然,看上去很機靈、很聰明,如果家長髮現寶寶表情有木訥、呆滯、不會笑或出現笑的時間很晚,就可能是病態表現,要考慮寶寶有疾病或先天發育異常導致的智力發育遲緩。

前面的這些“信號”,都是在平時家長與寶寶相處中可以觀察到的,尤其是在寶寶還不會說話之前,不僅需要家長細心照護,而且也要多細心觀察寶寶的表現。

若是發現寶寶有“異常行為或表現”,都不能掉以輕心,更不要相信迷信說法,要儘快帶寶寶去醫院檢查,排除疾病和發育異常,儘快找到原因,把對寶寶智力的傷害降到最低。

萬一寶寶已經出現智力發育遲緩的現象,家長們也要用正確的態度對待,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爭取早期干預、早期治療。

關注「京媽說」,學習更多專業實用又接地氣的母嬰育兒知識,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要給京媽點贊並分享給更多的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