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之美》学习笔记(二)

《系统之美》学习笔记(二)


【系统理论就是人类观察世界的一个透镜……尤其是当我们面临混乱不堪、纷繁复杂且快速变化的局面时,观察的方式越多,效果越好】

系统思考能帮助我们摆脱线性思维,关注事物之间的联系,关注整体的结构,这不是单纯的学习一种方法,而是思维方式的升级。

|01 系统的结构

构成系统的三个要件:要素、连接、功能或目标

1. 要素是我们能直接观察或觉知到的事物,系统中的要素不一定是实体事物,也可能是虚拟的概念或信息。功能或目标是系统中最重要的,它决定着系统的行为模式,连接也很重要,改变连接方式能直接影响系统的行为,但要素在系统中就不是最重要的,系统中的个别要素的变化,大部分时候并不影响系统的运行,除非这个要素能改变系统目标。比如:苹果公司是一个系统,员工、办公楼等是这个系统的要素,这些要素通过公司愿景、组织架构、公司制度等连接在一起,共同实现让公司获取利润的目标。公司中员工的增加、减少,改变办公场所,并不会公司的最终目标的实现,但如果有一天苹果公司宣布公司转型为非盈利的慈善组织,那整个系统的行为模式都将发生巨大变化。

2. 系统中的要素有时是纷繁芜杂的,你不太可能罗列出所有的要素,所以在分析系统时,最好透过要素去探究它们之间的连接规则,进而推断整个系统的目标或功能。而看清一个系统的目标,有时恰恰是最难的,因为它往往隐藏在系统的各种行为表象之下,所以【要想推断出系统的目标最好的方法就是仔细观察一段时间,看看系统有哪些行为,……必须通过行为来推断系统的目标,而不能只看表面的言辞或其标榜的目标】

我的理解:

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往往是系统表现出来的行为,而这些行为有时并不直接指向目标。

比如:你一早开车出门上班,先向左拐,又向右拐,过了两个路口发现前方发生事故堵塞了交通,你只能掉头折返选择一条新的路线去上班。从行为来看,你的前进方向是不断变化的,但如果观察的时间拉长,会发现不管你行进时路线怎么变化,最终要到达的目的是唯一的。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系统过程,我们很容易发现最终的系统目标,但现实中的复杂系统的目标会隐藏的更深,需要观察的时间可能更长,表现出的行为也更复杂、更多样,甚至你观察到的某些行为和系统目标是背离的。

3. 【系统中各要素的子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可能与系统的总目标相背离,它们互相影响,有可能导致系统的目标与人们的期望背离】

我的理解:

我认为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有“人”的参与导致的,比如说在没有人类之前,自然系统遵循自己的规则运行,保持着一个环境中物种和生态的平衡,人类的参与,出现了“有目的”的行为,自然的平衡开始打破,而最终的结果也不是人类希望看到的。过度砍伐导致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导致河流泛滥等。这也是后面会提到很多系统陷阱的“基模”存在的原因。

|02系统是动态变化的

真实世界的系统是复杂的,为了理解、分析系统的构成和行为变化,我们会用简化了的模型来演示系统的变化,最常用是“流量-存量图”。

*存量:【是指在任何时刻都能观察、感知、计数和测量的系统要素】

*流量:

【是一段时间内改变的状况】,流量有流入量和流出量两类。

*反馈回路:【当某一个存量的变化影响到与其相关的流入量与流出量时,反馈回路就形成了】,反馈回路有调节回路和增强回路两类。

我的理解:
存量、流量是抽象出来描述系统行为状态的概念,而反馈回路是他们之间的连接关系。在真实系统中,存量和流量既可以是实体事物,也可以是看不到摸不着的虚拟概念。

比如,一个蓄水池系统,水池中的水量是这个系统的存量,注水口流入的量和出水口流出的量是流量,如果这个系统的目标是维持一定的蓄水量,那么水位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注水口或排水口打开的大小,这种影响过程就是反馈回路。

又比如,我们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头脑中记住的知识是存量,通过看书、听课、感知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是流入量,遗忘的过程是流出量。如果我们学习的目标是掌握更多知识,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新内容或通过复习等方式减少遗忘的过程就是反馈回路了。

系统的动态过程有几个特性:
1. 【人类的大脑似乎更加容易关注存量,而不是流量。更进一步地说,当我们关注流量时,我们更容易倾向于关注流入量,而不是流出量。】记住,要想使存量增加,既可以通过提高流入的速率来实现,也可以通过降低流出的速率来实现。

2. 流量的速率容易改变,但存量的变化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存量越大,这种变化就越不明显,这也是系统能维持一定程度稳定性的原因。对于我们来说,好的方面是,当系统遇到破坏性时我们可以有一定应对的时间,不好的方面是,这种特性会造成人们对变化的反应延迟,破坏程度会在人们无法查觉时慢慢积累,最终导致无可控制的爆发,比如:经济危机的出现。

3. 【由于存量的存在,流入量和流出量可以被分离开来,相互独立,并可以暂时地失衡。】这一原则可以直接引导我们了解“反馈”的概念,也因为这一原则的存在,人们能根据存量的变化来调整动作或政策,以维持我们生产、生活的稳定性,比如:水库、库存、银行储蓄等。

这意味着,系统思考者将世界视为各种“反馈过程”的组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