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中年危机?打造人格金三角,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就行

著名瑞典心理学家荣格,在《自我与自性》里谈到中年危机:

荣格认为,社会层面对个体的评价,可能过于集中在其获得的社会成就,如财富、权利与地位、知名度等等。

这种外部评价激励,对迫切需要解决生存与发展等基本问题(如住房、孩子教育、老人赡养、事业发展等)的青年人来说,不得不将大量的精力,集中到实现这些社会外部的认可上,从而忽视了对内在精神世界的构架与呵护。

一旦这些外部追求,得到一定的满足后,就会产生新的空虚感,突然意识到“心灵的沙漠”等问题,并产生所谓“让灵魂追上行进的脚步”的感慨。

换句话说,中年危机,是外物丰盈后,精神的匮乏感,是一种心理危机

陷入中年危机?打造人格金三角,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就行

由于危机的商人的失败

人到中年,自感处于中年危机中的我,带着问题,拜读《许燕人格心理学30讲——成为更好的自己》一书。想知道作为一个天性悲观,缺乏行动力的我,怎样通过人格心理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本书作者是中国心理学界享有盛誉的许燕教授,她将自己30年人格研究精华,提炼在这本书里。

成年人的阅读,就是为了学以致用,这本书不但是心理学通识,更是一本方法论,现成的方法,帮助我实现读书目标,得出答案:

要克服中年危机,可以通过过探索式的自我觉知,回归自我,建构自己的人格金三角,从而令自己的精神生活,更加美好。

陷入中年危机?打造人格金三角,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就行

01 自我觉知

自我觉知,也称为自我感悟力,是一种不断扩展自知区域的能力,是在自我探索过程中,成功实现心理反转的一个必要条件。

在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我们要回答几个基本问题,即:

我是谁?

我具备哪些能力?

我有哪些弱势特征?

我可以突破什么?

我有能力做什么?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

查理·芒格说:无论何时,如果你觉得有东西在摧毁你的生活,那个东西就是你自己

所以,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条条拷问至心灵,自我觉知力高的人,能够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客观地回答这些问题,把自己看得透彻了,就能认清自身的条件,和所面对的现实。不好高骛远,不眼高手低。

自我觉知有三个阶段:

反观内心

善于从自己的言行中,总结出自我特点,并对自己做出客观的评价。

自我反思

是对反观内心后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通过思考确立自我概念。

自我验真

是对自我觉知进行真实客观性的验证,是自我信息理解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在自我探索中,不断自省自察,不断提高自我觉知力,愿意付出努力,但又不会将目标设置过高,才华配不上野心,被欲望冲昏头脑。

真正活在当下,将思想、行为与现实连接,专注于那些能做到的事情,一点一点进行积累。

陷入中年危机?打造人格金三角,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就行

书籍和一杯咖啡

02 回归自我

常常有种感觉,那就是越来越难以安心去做一件事情。

吃饭时要看着电视,读书还没10分钟,就不可控的拿起手机,一刷几个小时,常常熬夜,第二天对刷过的信息毫无印象,又后悔自己浪费的时间,可是,仍放不下手机。

陪伴孩子上网课,原本打算看着书陪,可是又没来由地,抱着手机。儿子说:妈妈,让手机给你养老吧。妈妈,我们去散步,你不许带手机。

我们已经被互联网,被手机所控制,并且对被控制生活状态习以为常,没有了它们,反而感到心神不定,精神不安。进入一种被动生存状态之中,失去了主动建设生活的过程。也渐渐变得浮躁、浅薄、无序。

但是,这绝不是我的个例,有多少人是这样的呢?抖音上有个视频,一小伙说:也不是不想睡,就是想再等等,等啥呢?也不知道,就是想再等等。

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一书中分析这个现象 :

随着社会迅速发展,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自由地决定自己想做的事,可是却意外地感受到了很大的困扰。社会生活方式变幻不定,社会竞争激烈,各种危机此起彼伏,让追求自由的人们无力独自面对挑战,并以身心疾病作为挑战压力的代价,人们无法享受辛苦得来的自由,从追求自由的状态,走向逃避自由的状态。

在这个焦虑的时代, 我们该如何从外部刺激的控制中,撤回到内心世界呢?

弗洛姆提出“积极地自由”,即以一种自主、独立 、创造的方式生活于现实中

荣格则认为,中年危机不仅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如果准备充分,不但能顺利度过这个危险期,还能够重塑自我、建立新我,产生新的追求,激发新的活力,这也是人生生命周期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年危机,其实是一个回归内心的转变过程。回归内心,有两个条件:

一、以宁静的心境内观心灵

内观心灵,有3个方法:

反省吾身:每日三省吾身,写下来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日记是非常好的载体,对自己,对未来的人生方向,都有好处。晨间日记,反思日记,每日的复盘,是进步的基础。

阅读:特别是精读名著。阅读是明智人生的基础。虽然我们生活在碎片化的信息世界里,但是人生是一个系统 ,不能碎片化,要实现完整统合,阅读简单易行。

写墓志铭:墓志铭是在为自己的人生确定意义。

这个方法,其实被很多人所用。例如,在《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中,潇洒姐王潇提出写遗愿清单的3个方法论,是天台俯瞰、临终假想和追悼大会。更加详细地,从3个视角纵观自己的一生,进行未来的假想,确定人生的意义,和未来的方向。

二、注意力分配的有效性

一心二用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但是从注意力资源的角度来讲,一心二用是有条件的,在同时进行2种以上活动时,只允许有一种是不熟悉的,其余则必须达到自动化的水平

例如:跑步是自动化的,在跑步时可以听书。但是如果一边工作学习一边听书,就会将注意力分散到2种非自动化的活动上,形成低效运作,浪费时间。

人们常常认为时间不允许自己静下来,但是,每周或每月给自己挤出一点静心(与平时反向的生活方式 )的时间,才是滋润枯竭身心的良方。

陷入中年危机?打造人格金三角,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就行

03 人格金三角

弗活姆在《理性的挣扎》中,这样描述心理健康的人:

生活的目的是活得热烈,充分地诞生,充分地觉醒。从婴孩的层面浮升到确诊自己有限而真实的力量……他能够热爱生命,而又能够无所畏惧地接受死亡;能够生命中的无常,而同时又对我们的思维和感觉 ,深具信心;能够独处,又能具有宽广的胸怀。精神上健全的人,是以爱、理性与信心来生活的人,是尊重自己与他人生命的人。

乐观决定幸福人生

幸福不是来自外部资源,而是来自内心的平静。所以,乐观是一种内源性的品质。

拥有幸福人生,要求我们拥有一颗发现快乐的心,积极的生活态度,宽广的胸怀。这能令我们面对困难与磨难时,可以有转败为胜的人生翻转力——当面对无法改变的境遇与事实时,我们要改变对事物的解释。认知变通,视失败为成功之母,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乐观者,才能在苦难中看到机会!

坚韧决定成功人生

在人生最黑暗的时候,我们要靠自己的坚韧性。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碳难。而更重要的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谁都不可能事事依赖别人。

坚韧是逆境中表现出的一种人格品质,是能让人重新站立起来的心理复原力、抗逆力。它也是一种内源性品质,最终靠自己的力量所产生的一种人生反转力。拥有它,我们就可以不畏挫折,持之以恒。

坚韧令我们成为内控型人格的人,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准确判断环境。面对灾难与困难,拥有自助的信念,进而更好的生存。

坚韧令我们在失败后,不断进行自我激励,给自己力量,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先靠自己,而不是听天由命,依赖他人。有了这样的态度 ,获得成功的概率就会高。

希望决定有效人生

我们都听过潘多拉魔盒的故事 ,它有2个不同的版本:

潘多拉打开魔盒,看到一团黑烟冲出来,她赶紧关上魔盒,但邪恶都已经跑了出来,盒中只剩下“希望”;

潘多拉打开魔盒,“希望”和各种邪恶,一起都跑了出来。

这2个版本,说明了希望的不同品质,它既是一种美好的精神寄托,又是一种战胜邪恶的力量。它是人类两种最具魅力的力量的结合:思想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

怎样才能具备“希望”品质呢?

希望有3个元素,目标、方法与动机。

目标决定我们行为的方向性与有效性,但并不是有目标,朝着目标进发,就一定能成功。

目标的制定,有它的质量标准,目标要有意义、明确、积极、正确、灵活、可达成。如果制定了一个不恰当的目标,还持之以恒地不变通,不放弃,那么也是在浪费生命,就是无效的。

实现目标的方法,则是一种路径思维,是关于如何实现目标的认知和信念,包含2个方面:方法与坚持。

为目标设计蓝图,同时也要坚定信念——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我都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动机则体现一个人的执行力,是一种不畏艰难、不懈努力,直至目标达成的行动力。它体现的是动力思维。

高动力思维的人,做事果断,不惧困难,一定要达到目的才罢休。而低动力思维的人,则会畏首畏尾,行为拖延,信心不足。

看到这里,我才明白,原来自己的行动力不足,说到底是动力思维太低,不够自信,在潜意识里,并没有认定,现在所做的事,是我要为之坚持奋斗,永不放弃的。

倒推上去,可能是目标制定不符的原因造成的,也是因为自我觉知力不足。这样顺下来,就找到了自己的真正问题所在,可以有的放矢去解决了。

陷入中年危机?打造人格金三角,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就行

04 写在最后

人格心理学,被视为人生的哲学。而这本人格心理学通识课,可看作一个工具,帮我们凿开一个贴近他人,理解自己与世界的入口,帮助我们关注自身的成长。

作为家长,我们要掌握方法,去帮助孩子平稳地度过青春期,而我们自己的中年危机,则要靠我们自己,去平稳地度过。

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与自己和解,与自己和谐相处。

《这个世界会好吗?》中,梁漱溟先生说:人类面临有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题,最后一定要解决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

中年危机,就是在提示,到了必须解决我们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的时候了。

生命即关系,我们与周遭人事的关系,与自己的关系,都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