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師開示:善心與善行有天壤之別

禪師開示:善心與善行有天壤之別 | 文 三隻眼文齋

禪師開示:善心與善行有天壤之別

有一句俗語叫“臨時抱佛腳”,它出自唐代詩人孟郊的詩句“垂老抱佛腳,教妻讀黃經”,後來,這句俗語常用來比喻事出倉促,臨時信佛,以求保佑之意,類似民間所說的“臨渴掘井”。

眾生平時不發善心,因為有求,才去寺院佈施,以期達到個人目的,就是一種典型的“臨時抱佛腳”的行為,如果不是以作惡為目的,這樣的行為至多隻能稱作善行而已。

禪師開示:善心與善行有天壤之別

北宋年間,安慶的一座山上,坐落著一處著名寺院法雲寺。一天清晨,寺院中來了一箇中年施主,說是來見本寺住持禪師。經小和尚通報後,住持禪師在禪房與這位施主相見。施主誠懇而略帶焦急地說:住持大師,我想向寺院捐白銀1000兩,作為功德善款。

平時也有施主來寺院捐贈銀錢,但大多是散碎白銀,富家大戶也不外乎捐贈上100兩而已,這位施主出手就是白銀1000兩,實在讓住持禪師非常驚奇,便合掌說道:施主,白銀1000兩是很大一筆錢款,你可有什麼心事難解?

禪師開示:善心與善行有天壤之別

中年施主一愣,語氣中有些不悅地說道:我只是想捐助1000兩善款罷了,什麼心事不心事的,大師就不要多問了。

住持禪師接著又問:還請施主告訴我,這1000兩白銀是準備捐給誰呢?

中年施主滿臉詫異,暗自想到:來寺院捐贈善款,肯定是佈施給寺院嘛!這還用問嗎?

住持禪師見中年施主欲語還休的模樣,便又說道:我的意思是,你的善款是打算捐給我本人,還是捐給整個寺院呢?又或者是打算捐給佛祖呢?

中年施主忍不住惱怒起來,不耐煩地說:大師是在跟我開玩笑吧?

禪師開示:善心與善行有天壤之別

住持禪師緩緩地說:尋常之人做事都有他的目的,那麼你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

中年施主終於忍耐不住了,氣哼哼地說道:大師對施主心有不誠,天下間寺院多著呢,還怕有錢捐不出去?既然如此,我就無需在此地耽擱了。

中年施主說完,轉身離去,住持禪師也不阻攔。可不到半柱香的世間,中年施主又折身返回,態度也比先前平和了。他面露愧疚地說:請大師原諒,我是真心要捐白銀1000兩,如若一定要說明捐贈目的,那就算是捐款興建寺院吧。 

禪師開示:善心與善行有天壤之別

住持禪師聽後卻出人意料地拒絕說:而今整座寺院完好無損,你這1000兩善款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你不如捐出來建三、五所私塾,為山下的童子請幾個老師。

中年施主見住持禪師還是拒絕接受善款,便誠懇地說道:不瞞大師,其實我已經捐款建了幾所私塾了,現在就只想捐款興建寺院。

住持禪師微微一笑說道:我若不再拒絕你的善款,你的內心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中年施主答道:我的內心將會獲得安寧。

住持禪師問:你是打算用白銀1000兩來買一份內心的安寧嗎?

男子躊躇了片刻,輕輕地點頭。

禪師開示:善心與善行有天壤之別

住持禪師再次合掌開示說:施主,往日來寺院的香客,都是把善款直接投入功德箱內,只是在積一份功德,並非為了買到內心的安寧,而你卻捐贈鉅款,只為使自己心安,那麼,你的內心究竟有什麼深重的罪業呢?

中年施主無以為答,住持禪師又開示說:施主,你可明白善心與善行有天壤之別?你不可能平時不發善心,有罪業時卻想依靠幾件善行來消除罪業!沒有善心的善行,只是欲蓋彌彰而已,並無功德福報可言。

禪師開示:善心與善行有天壤之別

中年施主聽了住持禪師的開示,全身大汗,終於理解了,住持禪師先前為何要拒絕他的1000兩白銀的原因。

善心,是做人的根本,是人的內在本質,是學佛修行的保障和驅動力。善行只是對善心的錦上添花而已,無善心的善行是帶有強烈功利心的,只能叫做“假善”、“偽善”,所以,住持大師說善心與善行有天壤之別。

禪師開示:善心與善行有天壤之別

住持禪師拒絕中年施主的捐贈,是不想他愚迷不悟,而是想以大慈悲喚醒世間夢中人。世間人即使因貧窮而無力行善施捨,但只要善心常駐,一樣可以得到豐厚的福報。貧女供燈等佛經故事,早就告訴世人,善心勝於善行。

儘管有助人的善行,但卻沒有發善心,這樣的善行就成了無油之燈、無源之水,捨棄了樂善好施的根本,怎能希望得到善果呢?

善心與善行,其間有天壤之別,世人不可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