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手了個10萬億的生意……

插手了個10萬億的生意……



一.

千呼萬喚始出來,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終於來了。

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印發,標誌咱粵港澳大灣區終於進入具體落實實施階段。

從09年至19年,也可謂是十年磨一劍。

昨晚就有人私信我,說看了一圈,沒明白灣區具體指什麼。

地理位置啥的也不需要財哥給你們解釋了,常言經濟發展要全面並進,一齊發力,灣區就是經濟發展中的主力衝鋒軍。

要知道,世界上60%的經濟總量都產生於沿海城市群。

而粵港澳大灣區,就是經濟發展戰隊中的我國國家隊。

城市群發展局限不少,難免有幾分畏手畏腳。

灣區佔據地理優勢,一般都具備灣區群+港口群+產業群+城市群的四重功能,增速迅猛。

二.

粵港澳大灣區由”9+2”城市組成:廣東9市(廣州、深圳、東莞、佛山、肇慶、惠州、珠海、中山、江門)+港澳2個特別行政區。

其中,廣州、深圳、香港、澳門四大城市均為灣區中心城市。

這就和紐約灣區等世界級城市群不同了。

但這定位完全合情。

實事求是來說,香港這些年經濟社會發展有問題,它的製造業已經都轉移到珠三角,只剩下金融服務業,越發逼近瓶頸了;澳門產業向來單一;大陸發展又缺少創新性。

真算起來資源不缺四方開花,但就是閉塞不流通,看的人都著急。

灣區現在就像是調和盤,你提供技術,我提供市場。

也就是,為了充分發揮各城市的優勢,再輔助大灣區內各城市的合作,將發展做到最快最大。

三.

不過就普通人來看,就好比財哥我,看到這樣的消息第一反應無疑是有沒有投資機會。

雖然技術性產業不定性大,但是股市和樓市都是極易受市場影響的啊。

先看樓市。

就近年來看,因城施策無疑是當前房地產市場調控的大方向之一。

發展潛力決定市場前景,灣區的規劃落地肯定會提升當地對人才的需求與吸引力,

而就業機會的增加與人口的大幅流入短期必然會促進周邊東莞、中山等房地產市場的需求增速

從長遠來看。

粵港澳大灣區是佔據地利人和經濟圈,以僅佔全國0.6%的土地面積和4.9%的常住人口比例,GDP總量突破10萬億,同時擁有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個重量級城市。

可以說隨著它發展落地,待灣區內各城市產業優勢最大化後,成為世界上經濟總量最大的大灣區,真只是時間問題。

到那時,灣區內的城市地產價值肯定會有很大得益,對經濟發展與人才引流也都是利好。

但是,要清楚一點,房地價值變動確實影響房價,但不能決定房價。

想炒房的,我也明白告訴你,灣區不是東南亞,不會淪為房企、投資客炒樓花的熱土。

其實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出來之前,地方政府就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打壓囤地、炒房等投機行為了。

畢竟前有海南和雄安的經驗,現下一旦大的政策規劃落地,首要控制的就是房地產市場。

住房不炒這四個字,你當只是說說而已?

再看股市。

短期相應概念股肯定會被爆炒,這是市場勢頭所趨。而粵港澳大灣區的基建投資無疑更是熱點之一。

但就像財哥說的,相對於傳統基建項目,新基建最終股價還是需要有業績來支撐,一旦達不到預期,業績變臉,很可能就會成為黑天鵝。

概念股業績體現向來需要時間,太過於投機冒險,可以研究,但不推薦你們盲目跟進。

每每市場稍好,行情一漲,就出了一堆牛鬼蛇神開始喊牛市,當真是如牛飲水,只活在牛市。

要我說,這些都是虛的,能賺錢的才是本事。

現在股市確實在上漲,但並不意味著牛市開啟,可以追漲殺跌了,倒不如說是節後資金迴流與市場情緒的雙推進作用。

這個板塊風險還是比較大,但是風險確實又與收益畫等,風險承受能力又由個人來定。

也就是,可以買,但是不要想著一下子梭哈趕市,小心梭哈著轉瞬成空。

如果確實對風險沒啥承受能力的,那我建議你不要研究太燒腦的東西,不如安穩定投中證500指數基金或者滬深300指數基金。

你們說是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