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政策邏輯的轉向

債市政策邏輯的轉向

文/滄海一土狗

ps:2400字

六保框架下的市場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整個宏觀政策框架一直是在“六保”的框架下運行,

六保: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貨幣政策給債券市場提供了足夠充分的支持:

1、降低存款準備金率;

2、降低MLF和OMO利率;

3、降低超額準備金存款利率;

4、充足的銀行間流動性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六保”政策是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推出的,目的是為了應對突發的疫情,屬於短期政策。

4月29日,北京宣佈調低防控等級,標誌著第一階段疫情防控的結束,疫情防控進入了新的階段。

防風險的加強

進入5月份之後,央行的態度開始微調,開始注重防範金融風險,典型的事件有以下幾個,

一、5月26日易綱行長在兩會答記者問上表示,

下一步,我們會在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基礎上,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繼續按照中央既定的基本方針和政策,把握好抗擊疫情、恢復經濟和防控風險之間的關係,加大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穩妥推進各項風險化解任務。支持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和完善治理,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增強金融機構的穩健性。

在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工作中,人民銀行將認真履行國務院金融委辦公室職責,加強金融監管協調,處理好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和防範道德風險的關係,突出壓實金融機構的主體責任,地方政府的屬地責任,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管責任和最後貸款人的責任。一旦出現重大金融風險,相關股東和債權人應依法承擔相應損失,嚴厲追究相關機構和人員違法違規、失職瀆職等行為。

二、5月29日央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馬賤陽在銀行間本幣市場大會上表示(來源路透),

雖然加槓桿是債券市場主流的盈利方式,但隨著槓桿率上升市場波動率會加大,建議大家要以2016年債市波動率上升導致的後果為鑑。

三、6月12日,北京銀保監局下發《關於結構性存款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對轄內銀行著重進行提示,要求嚴控結構性存款總量及增速。

至此,金融防風險逐漸演變成影響債市的一條主線。

陸家嘴論壇定調

6月18日,劉鶴副總理在陸家嘴論壇表示,

風險應對要走在市場曲線前面。在經濟下行壓力和各種不確定條件下,要增強預判性,理解市場心態,把握保增長與防風險的有效平衡,提高金融監管與金融機構治理機制的有效性。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應對任何內外部風險衝擊,實現金融體系穩健運行。

至此,關於短期政策(六保)和中長期政策(三大攻堅戰)之間的關係有了一個十分明確的說法:

保增長與防風險有效平衡

我們都知道,三大攻堅戰是指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是在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的表述。

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

按照黨的十九大的要求,今後3年要重點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要服務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促進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循環,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範和處置,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加強薄弱環節監管制度建設。

2018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

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要分別提出工作思路和具體舉措,排出時間表、路線圖、優先序,確保風險隱患得到有效控制,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完成,確保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三大攻堅戰是有時間表和優先序的,

1、2020年是收官之年;

2、確保風險隱患得到有效控制排第一位;

此外,易綱行長在兩會答記者問上還表示,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對銀行信貸資產質量造成一定下遷壓力,部分中小金融機構風險需引起關注。2020年一季度,我國商業銀行實現淨利潤6000億元,主要源於銀行業資產規模擴張和管理成本收入比的下降。由於不良貸款風險暴露存在一定滯後性,加之疫情以來銀行業對企業延期還本付息等政策,後期銀行可能面臨較大的不良率上升、不良資產增加和處置壓力。

疫情還是造成了一定的金融風險,所以,在目前的節點上,

防範金融風險,時間緊,任務重

不太意外的政策轉向

如果我們僅僅把目光放在疫情和經濟恢復上,央行貨幣政策態度的變化的確是有些突兀。但是,如果我們把目光看得更長遠,從十九大報告以及三大攻堅戰收官年的角度來看,就不突兀了。

我們既要兼顧短期政策,還要兼顧中長期政策。所以,就有了把握好抗擊疫情、恢復經濟和防控風險之間的關係(易)和把握保增長與防風險的有效平衡(劉)的說法。

於是,5月以來債券市場的政策背景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5月之前政策背景是“六保”,5月之後是“六保”和“三大攻堅戰”並重。

政策背景發生鉅變,債市令人錯愕的調整就不是那麼稀奇了。

在前文《淺談貨幣政策的約束》和《十年國債能否越過3.1%?》中,我們也有提到,貨幣政策不是無限度的,長期低利率會引發銀行系統的金融風險。

三大攻堅戰的中長期政策邏輯約束住了金融風險進一步積累的空間。

債市政策邏輯的轉向

此外,我們還得到一個結論,刺激政策是有代價的,要麼是政府槓桿率的提高(顯性代價),要麼是金融風險的累積(隱形代價),要麼是儲戶存款收益的下降(顯性代價)。

人們之所以喜歡訴諸貨幣政策,是因為它的代價夠隱蔽。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1、隨著經濟的復甦,防風險的主線會越來越重要(市場像2016年底);

2、六保是有成本的,在六保和防風險平衡的情況下,很多成本將顯性化為利率債收益率的提高,債市很難回頭;

3、短期政策以中長期政策為界限,當短期政策和中長期政策衝突時,以中長期政策為準;

4、貨幣政策的約束不僅僅是通脹,還有金融風險;

5、大政策環境的轉向對市場的影響更大。

ps:數據來自wind,圖片來自網絡

End

本號唯一的知識星球號

分享每一篇文章背後的想法和思路

進行每天市場點評和熱點事件點評

發表一些最新想法的小短文

解答讀者提問,歡迎參與討論

債市政策邏輯的轉向

文/滄海一土狗


ps:2400字



六保框架下的市場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整個宏觀政策框架一直是在“六保”的框架下運行,

六保: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貨幣政策給債券市場提供了足夠充分的支持:

1、降低存款準備金率;

2、降低MLF和OMO利率;

3、降低超額準備金存款利率;

4、充足的銀行間流動性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六保”政策是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推出的,目的是為了應對突發的疫情,屬於短期政策。

4月29日,北京宣佈調低防控等級,標誌著第一階段疫情防控的結束,疫情防控進入了新的階段。




防風險的加強



進入5月份之後,央行的態度開始微調,開始注重防範金融風險,典型的事件有以下幾個,

一、5月26日易綱行長在兩會答記者問上表示,

下一步,我們會在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基礎上,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繼續按照中央既定的基本方針和政策,把握好抗擊疫情、恢復經濟和防控風險之間的關係,加大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穩妥推進各項風險化解任務。支持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和完善治理,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增強金融機構的穩健性。

在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工作中,人民銀行將認真履行國務院金融委辦公室職責,加強金融監管協調,處理好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和防範道德風險的關係,突出壓實金融機構的主體責任,地方政府的屬地責任,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管責任和最後貸款人的責任。一旦出現重大金融風險,相關股東和債權人應依法承擔相應損失,嚴厲追究相關機構和人員違法違規、失職瀆職等行為。

二、5月29日央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馬賤陽在銀行間本幣市場大會上表示(來源路透),
雖然加槓桿是債券市場主流的盈利方式,但隨著槓桿率上升市場波動率會加大,建議大家要以2016年債市波動率上升導致的後果為鑑。


三、6月12日,北京銀保監局下發《關於結構性存款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對轄內銀行著重進行提示,要求嚴控結構性存款總量及增速。

至此,金融防風險逐漸演變成影響債市的一條主線。




陸家嘴論壇定調



6月18日,劉鶴副總理在陸家嘴論壇表示,

風險應對要走在市場曲線前面。在經濟下行壓力和各種不確定條件下,要增強預判性,理解市場心態,把握保增長與防風險的有效平衡,提高金融監管與金融機構治理機制的有效性。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應對任何內外部風險衝擊,實現金融體系穩健運行。

至此,關於短期政策(六保)和中長期政策(三大攻堅戰)之間的關係有了一個十分明確的說法:

保增長與防風險有效平衡

我們都知道,三大攻堅戰是指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是在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的表述。

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

按照黨的十九大的要求,

今後3年要重點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

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要服務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促進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循環,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範和處置,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加強薄弱環節監管制度建設。

2018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

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要分別提出工作思路和具體舉措,排出時間表、路線圖、優先序,確保風險隱患得到有效控制,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完成,確保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三大攻堅戰是有時間表和優先序的,

1、2020年是收官之年;

2、確保風險隱患得到有效控制排第一位;

此外,易綱行長在兩會答記者問上還表示,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對銀行信貸資產質量造成一定下遷壓力,部分中小金融機構風險需引起關注。2020年一季度,我國商業銀行實現淨利潤6000億元,主要源於銀行業資產規模擴張和管理成本收入比的下降。由於不良貸款風險暴露存在一定滯後性,加之疫情以來銀行業對企業延期還本付息等政策,後期銀行可能面臨較大的不良率上升、不良資產增加和處置壓力。

疫情還是造成了一定的金融風險,所以,在目前的節點上,

防範金融風險,時間緊,任務重




不太意外的政策轉向



如果我們僅僅把目光放在疫情和經濟恢復上,央行貨幣政策態度的變化的確是有些突兀。但是,如果我們把目光看得更長遠,從十九大報告以及三大攻堅戰收官年的角度來看,就不突兀了。

我們既要兼顧短期政策,還要兼顧中長期政策。所以,就有了把握好抗擊疫情、恢復經濟和防控風險之間的關係(易)和把握保增長與防風險的有效平衡(劉)的說法。

於是,5月以來債券市場的政策背景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5月之前政策背景是“六保”,5月之後是“六保”和“三大攻堅戰”並重。

政策背景發生鉅變,債市令人錯愕的調整就不是那麼稀奇了。

在前文《淺談貨幣政策的約束》和《十年國債能否越過3.1%?》中,我們也有提到,貨幣政策不是無限度的,長期低利率會引發銀行系統的金融風險。

三大攻堅戰的中長期政策邏輯約束住了金融風險進一步積累的空間。

債市政策邏輯的轉向

此外,我們還得到一個結論,刺激政策是有代價的,要麼是政府槓桿率的提高(顯性代價),要麼是金融風險的累積(隱形代價),要麼是儲戶存款收益的下降(顯性代價)。

人們之所以喜歡訴諸貨幣政策,是因為它的代價夠隱蔽。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1、隨著經濟的復甦,防風險的主線會越來越重要(市場像2016年底);

2、六保是有成本的,在六保和防風險平衡的情況下,很多成本將顯性化為利率債收益率的提高,債市很難回頭;

3、短期政策以中長期政策為界限,當短期政策和中長期政策衝突時,以中長期政策為準;

4、貨幣政策的約束不僅僅是通脹,還有金融風險;

5、大政策環境的轉向對市場的影響更大。

ps:數據來自wind,圖片來自網絡


End



債市政策邏輯的轉向

蘋果用戶請掃二維碼,安卓用戶可點擊鏈接:

滄海一土狗的知識星球

本號唯一的知識星球號

分享每一篇文章背後的想法和思路

進行每天市場點評和熱點事件點評

發表一些最新想法的小短文

解答讀者提問,歡迎參與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