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我們的機遇在哪裡?寫在兩會之前

疫情之後,我們的機遇在哪裡?寫在兩會之前

這是一場罕見的疫情,使得我國直接經濟損失高到上萬億,隨即又在全球爆發,導致我國外貿需求萎縮,堪稱“內憂外患”,不亞於近40年任何一次世界性的經濟危機。

以丘吉爾的名言開場,是覺得這句話放到今天非常適合。如果你還在憂心忡忡,還在灰心喪氣,那就請抬起眼,注視遠方,因為一個新的時代已在不遠處開啟。為何如此說?讓我們先來簡單回顧一下2003年的“非典”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正是這兩次危機“逼”著中國實現了騰飛。

“危”後面永遠跟著“機”

2003年的非典。由於線下實體失去了客流,使得實體零售業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同樣,對外貿易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這對中國經濟本是一次巨大的危機。幸甚,我國及時調整了宏觀調控,大力鼓勵電子商務,同時投入基礎建設等公共消費,以拉動GDP。結果,阿里巴巴抓住機遇全力推動淘寶網,不敢逛街購物的C端客戶,紛紛試水網絡購物。結果,由於新奇的購物體驗外加便捷的消費模式,一下子引爆流量,截止2003年底,網絡購物用戶猛增一倍。疫情迅速培養了用戶網絡購物的習慣,中國正式走入了電子商務時代。而且,因為支付訂單激增,阿里巴巴還研發了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給客戶帶來了便捷、安全的支付體驗,從而開啟了移動支付時代的序幕。接下來,我們都知道,網絡零售成為拉動社會零售總額的急先鋒,截止2018年,網絡零售佔比社會零售總額超過23%,排名世界第一。

同時,國家公共消費又砸對了很重要的一塊——3G網絡。可能,今天用上5G的小夥伴,對3G的網速和信號覆蓋早已不屑一顧,但不可否認,相對龜速的2G,3G才真正讓我們走進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就是在3G時代體驗了掌上炒股的便捷性。而且,移動互聯網的爆發,也使得更多生活應用紛紛出現,中國開始彎道超車,從此邁入了世界互聯網領先的第一方陣,也使得今天移動消費人群佔比網購人群高達97%。不可否認,沒有當初3G的鋪設,今天你還想愉快的手遊吃雞、農藥?短視頻這種整合碎片時間的產物,更是不會先在中國流行了。然後,新的移動商業模式的誕生,不僅造就一批超級富豪,同時也讓中國經濟由於找到了新的增長點,延續了每年6%以上的高速增長。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那次危機的確嚇人,還記得麼?連避險屬性那麼好的黃金都開始跌價,中國“第一硬通貨”——房地產,改革開放30年來首次全面暴跌。全球資本面的崩盤,對中國的影響不言而喻,甚至美國人穿過的新內褲也不再隨手扔了,還是洗洗乾淨,準備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這對中國外貿的影響大於2003年。結果,我們再次及時調整,一手抓內需、一手抓基建。政策層面鼓勵出口轉內銷,擴大國內消費需求,由於當時中國製造幾十年外貿下來形成了成熟的供應鏈,只是產銷需要搭線。互聯網在此時再次爆發革命,美團、餓了麼等團購起步的電商,通過不斷兼併壯大,不僅通過團購拉動了社會消費,還進一步進化到本地生活服務,使得今天我們的快消品和日常生活服務都可通過移動互聯網隨手可得,2012年滴滴的出現,使得“衣、食、住、行”全面完成了互聯網滲透,淘寶也開始了雙十一大促,互聯網消費繼續拉動社會零售總額一路走高。同時國家的重大基建投入——高鐵,又大大提升了出行效率和便捷性,增進了城市之間的經濟交流。結果,中國不僅迅速走出了金融危機的影響,甚至開始了經濟轉型,華為、大疆、大華、海康威視、小米等高科技企業也在這個時期做大做強,甚至出現了數個世界第一,這也是特朗普害怕,最後主動挑起中美貿易戰的關鍵。

所以,我們說“危”後面永遠跟著“機”。

2020年疫情過後,我們的機遇又在哪裡?

在今年兩會召開之前,讓我們根據過往兩次危機中,中國是如何應對的,來大膽預測一下吧。

首先,特朗普的中美貿易戰對我國的外貿打擊不亞於任何一次危機,谷歌斷供、德國撕毀40多億美金的5G設備採購合同,都讓華為不斷喪失歐洲市場。而且疫情在全球爆發,使得各國本身經濟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工廠停工的也不在少數,已經直接導致我國電解鋁、有色金屬等產能過剩,就連歐佩克和俄羅斯聯手減產石油都擋不住原油價格繼續下跌,全世界需求萎靡可見一斑。因此,拉動內需一定是本次兩會的重中之重。中國拉動內需,必先刺激消費。我國一直是高儲蓄率國家,本次疫情導致居民對未來經濟走勢沒有信心,反而使得今年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了8.07萬億元,同比多增了1.76萬億元,居民儲蓄存款同比增長13%。所以,拉動消費是有基礎的,只是需要恢復消費的信心。這也是疫情之後,各地政府發行消費券,鼓勵線下實體店消費,而非直接發現金的重要原因(直接發現金,搞不好,我國居民儲蓄率還會進一步提升)。

其次,拉動消費,肯定要回避奢侈品層面和精神層面的高消費,這些註定在今年會大幅回落。因此,房地產最好穩定(請注意,是穩定,而不是拉昇),所以有了今天的降息;乘用車市場必須回暖。這兩塊消費,在當前社會零售總額裡佔了較大比重。但,更多創新會在哪裡?依然會是互聯網領域。今年大力發展剛需快消品的新模式銷售,才能有效解決出口轉內銷的問題,無論是互聯網平臺、還是社群運營、或是直播,但凡能拉動這塊的,都將獲得鼓勵。為此,國家也會升級互聯網硬件環境,5G的鋪設必將被納入20萬億投資計劃中,實現加速佈局,甚至今年就可實現全國覆蓋。近期,5G板塊在股市裡的異動,正好印證了這點。移動互聯網的升級,必將激發商業模式的迭代升級,以滿足消費升級的需求,互聯網即將進入再一次時代革新

最後,其它基建我不想多談了,基本都是老三樣,但有一塊需要特別注意,那就是充電樁。中國很早就把新能源汽車作為我們汽車工業彎道超車歐美的主賽道,這麼多年下來,又是補貼車企、又是補貼購車用戶,但現在除了上路電動車數量高居世界第一外,一碰到疫情以及國家補貼收縮,銷量隨即下滑,這說明這個賽道依然不成熟。我們現在不能再走回頭路,也不可能掉頭去研發氫能源車,當下唯有繼續前行,畢竟特斯拉不僅做大做強,還實現了盈利,證明電動車依然是新能源車中最成熟的形態。但制約我國電動車發展的有兩大因素,一是電池、二是充電樁。電池續航不高、過於密集又不穩定、充電效率慢一直制約著用戶需求。同時,前期充電樁鋪設混亂,規格不一、管理不善,導致並非隨處可充,上了高速更是提心吊膽,即使有充電樁,充電效率太慢,這使得有長途出行需求的家庭,往往回避電動車,特別是純電動車。但伴隨比亞迪刀片式鋰電池問世,寧德時代也改進了電控,這使得電池革命得以延續,所以

全國充電樁大布局,勢必會納入20萬億基建投資中去。想象一下,如果開到哪裡都不愁充電,啟動快、更環保、無噪音、續航長的電動車,無人駕駛技術都有可能真正實現商用,那即使沒有補貼,是不是在普通消費者層面也很有競爭力呢?5萬~20萬車型才是乘用車市場急需回血的,高端汽車本次疫情之後並未受多大沖擊。

能力有限,精力也有限,本文只能先猜到以上部分了。究竟猜的對不對,就有待兩會來驗證了。

每當發生大事,隨眾起鬨的多,靜心思考的少;每逢遇到危機,盯著風險的多,看到機會的少。一場危機會讓我們真實地感受到了一個時代的結束,和另一個時代的開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