攢勁!為青海這10名青年點贊!

第23屆“青海青年五四獎章”入圍人選公示


“青海青年五四獎章”是團省委、省青聯授予全省優秀青年的最高榮譽。為集中展示當代青海青年的精神品格和價值追求,激勵全省廣大青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奮力開創新青海建設新局面中,努力推動青海高質量發展貢獻青春力量,近期團省委、省青聯開展了第23屆“青海青年五四獎章”人選申報工作,經嚴格審核、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確定馬佔武等10名同志為第23屆“青海青年五四獎章”入圍人選。現對入圍人選進行公示。

如對公示的人選持有異議,請於2020年4月26日前向團省委實名反映。反映問題要實事求是,並提供具體線索。

聯繫電話:0971-8216318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共青團青海省委 青海省青年聯合會

2020年4月20日


第23屆“青海青年五四獎章”入圍人選

(按姓氏筆畫排序)


攢勁!為青海這10名青年點贊!

攢勁!為青海這10名青年點贊!


馬佔武,男,蒙古族,1985年出生,中共黨員,專科學歷,海北州剛察縣公安局輔警。

2005年退伍後成為一名工作待遇不高、沒有執法權的輔警,15年裡憑著對公安事業的強烈責任感,把自己的願望和抱負都傾注在所熱愛的事業上,憑著一腔矢志不渝的信念和熱情,把對黨的公安事業的忠誠,對本職工作的熱愛,對群眾服務的熱心,全部默默熔鑄於自己從事的事業中。因工作成績突出,先後獲得省總隊四支隊優秀士兵、省總隊四支隊個人三等功。


攢勁!為青海這10名青年點贊!


攢勁!為青海這10名青年點贊!

石磊,男,滿族,1992年出生,中共黨員,本科學歷,郭明義愛心團隊青海青情援助分隊大隊長、省青聯委員。

他是郭明義愛心團隊青海青情援助分隊發起人,從2013年成立之初的一個人到現在共吸納學校、社會等愛心志願者達到400餘名,積極參與各類省市賽事志願活動、重大突發事件等百餘次,累計幫扶2.95萬人次、資助金額24.5萬元,受到中央和省市媒體報道30餘次。疫情發生以來,石磊47天駐守在平安西高速路口的收費站,檢查登記往來車輛6500餘輛、測量司乘人員體溫1.4萬人次,轉運發熱病人及與確診患者有密切接觸的群眾20人。個人出資1.65萬元,為堅守在一線的志願者提供物資保障,並將父母每天親自熬製的幾大桶紅棗薑糖茶與一些便於應急的速食送往平安西、小峽口兩處、海東、火車站五處檢查站,同時分別給海北州、西寧市、海東市4個鄉鎮及社區送去84消毒液6桶260斤、醫用酒精135瓶、醫用手套2500雙。


攢勁!為青海這10名青年點贊!


攢勁!為青海這10名青年點贊!

田超,男,漢族,1989年出生,中共黨員,專科學歷,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瑪多縣供電公司經理。

田超同志在工作中始終踐行“人民電業為人民”的服務宗旨,創造性提出“服務延伸一米、溝通多說兩句”的新型服務模式,建立21個政企共建便民服務點服務藏區客戶;建設23600千瓦的電鍋爐解決27.03萬平米煤鍋爐供暖問題,帶動了青藏高原清潔取暖的熱潮,同時瑪多縣也被省政府命名為北方清潔取暖示範縣;啃硬骨頭撥窮根打贏脫貧攻堅戰,積極爭取4.5億元資金改造瑪多電網助力瑪多縣於2019年5月順利脫貧摘帽;急難險重敢擔當為民服務顯真情,帶領27名職工連續奮戰40天,完成5個防控點通電,組織開展志願服務20餘次,圓滿完成優質服務和疫情防控工作。先後獲得國網省電力公司優秀服務明星、優秀黨務工作者、勞動模範、青年崗位能手以及青海省勞動模範、國家電網特等勞模等榮譽稱號。


攢勁!為青海這10名青年點贊!


攢勁!為青海這10名青年點贊!

田大為,男,土族,1988年出生,民盟盟員,碩士研究生學歷,青海省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中青企協理事、中青科協委員、省青聯委員。

擔任多家企業董事長、總經理,兼任省民盟機關支部副主委、省青聯委員、中青企協理事、青企協理事、省浙商會副會長兼副秘書長、青海大學雙創客座教授、教育部特聘全國首批雙創導師,被評為青海省十大創業青年。積極協調聯繫當地慈善機構、企業、個人,分赴黃南、果洛、玉樹以及化隆縣扎巴鎮本康溝、樂都縣上賬房一村、互助東山鄉等多地開展公益活動,連續六年組織在青浙商企業家攜手青海省教育發展基金會,開展“救助西寧市貧困大學生資助活動”。今年春節期間,組織青海武漢大學校友會校友為母校捐款,當日籌得價值三萬多元的醫療防護用品馳援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在得知紅十字醫護工作者連續奮戰多日得不到良好休息的情況後,將旗下酒店停業封閉無償提供給青海醫護人員,以便讓他們能夠充分休息和完成區域隔離。


攢勁!為青海這10名青年點贊!

白旭東,男,滿族,1984年出生,中共黨員,本科學歷,青海省地質調查院總工程師。

長期在青藏高原野外一線工作,先後在崑崙、祁連成礦帶完成了多個區域地質礦產調查研究項目,新發現礦點、礦化線索40餘處。為適應地勘行業轉型,首次提出了開展自然資源綜合調查工作的建議,並以德令哈市為例,總結了新領域的工作方法和流程;利用新思路、新方法,開展了玉樹州生態修復本底調查工作,查明瞭山水林田湖草分佈及變化情況,重點對歷史遺留廢棄工礦土地和地質災害情況進行了分析研究,為地方自然資源管理、國土空間規劃和生態保護修復等提供了基礎數據和技術支撐,起到了引領示範作用,為建成一支全新的生態文明建設隊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先後獲得全國最美青工、青海最美青工、青海青年崗位能手、全國青年崗位能手、青海向上向善好青年榮譽稱號。


攢勁!為青海這10名青年點贊!

江磊,男,漢族,1987年出生,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學歷,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

作為藏藥專業的副研究員,發表SCI論文15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論文9篇。申請專利23件,授權8件,獲得省級科研成果5項。作為青海省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學科帶頭人,2018年底,在基礎條件極為艱苦的條件下,帶領團隊建成了集工程和研發為一體的全省先進實驗室。2019年入選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成為中國科學院最優秀青年團體的一員。疫情發生後,放棄休假,與奮戰在老家湖北抗疫醫療一線的姐姐交流,反覆對接科研與臨床需求。在叮囑完妻子:“如果我感覺不舒服,你別管我,我自己找地方去隔離”後,冒著風險前往定點醫院,將目光聚焦到具有顯著抗病毒活性的民族醫藥複方藏藥巴達,決定研製一款新型消毒產品,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幫助醫護人員抵禦病原體。一般的消毒劑從研發到量產至少需要四個月,為趕進度,每天堅持工作15個小時以上,沒有團隊成員的協助,只好帶著愛人做實驗,在原材料短缺和配套產業均未復工的情況下,想方設法,最終僅僅17天完成了巴達酒精抑菌溼巾從立項到量產的整個過程。


攢勁!為青海這10名青年點贊!

江永鬧布,男,藏族,1986年出生,中共黨員,本科學歷,青海哎瑪虎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2012成功生產第一代哎瑪虎藏文智能手機,產品憑藉著獨特的優勢,被藏區牧民接受和喜歡。2016年開發了藏漢翻譯系統服務,與省聯通公司簽約使用藏漢翻譯系統服務,極大地促進了牧區藏漢雙語信息傳遞,為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2017年發佈的全球首個藏漢翻譯小程序破億的訪問次數,創造了在藏文應用程序領域中前所未有的訪問量。2020年企業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同時也是玉樹州第一家高新技術企業。擔任玉樹州黨務政務軟件開發評審專家、玉樹州黨務政務平臺藏漢及時翻譯系統開發專家期間,先後榮獲玉樹州青年崗位能手、玉樹青年致富帶頭人、青海青年創業獎、青海五一勞動獎章。同時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面向社會累計捐贈物資23.1萬元。


攢勁!為青海這10名青年點贊!

許忠義,男,漢族,1982年出生,中共黨員,本科學歷,青海鹽湖股份化工分公司機修廠機修車間副主任。

自2006年6月參加工作以來,參與青海100萬噸/年鉀肥綜合利用項目一期PVC、VCM、電石乙炔及鹽酸深解析的裝置建設工作,負責圖紙審核及項目建設協調工作,任職期間發表累計專業性論文13篇(其中獨著2篇,核心期刊2篇),專利6項(其中發明專利1項),完成公司級技術改造5項,累計獲得經濟效益約800萬元,參與完成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3個,2016年獲得股份公司“專家”稱號,2018年獲得國家“二級創新工程師”稱號,同年12月獲得青海省科技廳科技成果1項,2019年度獲得青海省“千人計劃”拔尖培養人才,參加青海省QC成果比賽一等獎,中國創新方法大賽青海賽區“優秀獎”。


攢勁!為青海這10名青年點贊!

劉瑾芳,女,漢族,1986年出生,中共黨員,本科學歷,青海省婦女兒童醫院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師。

十幾年的工作磨礪和經驗積累,讓她對護理工作這個平凡而偉大的事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對患兒無微不至,對技術精益求精,對管理細之又細”是她的座右銘,多年以來,她所工作過的科室,科主任、醫生、護士無不翹起大拇指稱讚她。作為一名黨員,一名兒童重症醫學科的專科護士、醫院ECMO團隊的一員,在接到省衛健委赴武漢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後,克服孩子斷奶、丈夫長期在外工作等實際困難,第一時間遞交了請戰書,衝在援鄂第一線,從最初到新洲區醫院ICU,再到新洲區中醫院普通組支援,最後又主動請纓返回任務重、環境危險的新洲區醫院ICU,每天,她都穿著笨重,不透氣的防護服,標準化完成行晨間護理、配藥、穿刺、採血、餵飯吸痰、翻身、清理大小便、心理護理、書寫護理記錄單,物品清洗、消毒等工作。無論多苦多累,她總是面帶微笑,耐心、細緻的護理危重病人,被她細心護理的一名重症病人好轉後通過對講機說“謝謝你,最美的女孩,等我出院了我會帶著我的孩子去青海看你們”。


攢勁!為青海這10名青年點贊!

韓曉茹,女,回族,1984出生,中共黨員,本科學歷,青海省第四人民醫院護士長。

疫情發生後,有著14年呼吸道傳染病救治經驗的韓曉茹,第一時間向院黨委遞交了請戰書,持續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成為此次省第四人民醫院新冠肺炎應急梯隊的副組長。由於首次接觸新冠肺炎,加之疑似患者不確定等因素,為確保各項護理工作的有序進行,作為最早接觸患者的護理人員,她及時瞭解患者的病情,掌握病情的發展變化,申請第一個進入隔離病區,身著厚重的防護服,外面只需5分鐘的操作在這裡需要20分鐘,做完入院處置、心理疏導等工作後,脫下防護服走出隔離病房,她回頭看看身後的病房說:“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悄然而至,這裡將是我的戰場”。


來源: 海北新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