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颱風狂刷存在感,背後主謀是......?

秋天丨颱風?

這兩天,我們的鄰居菲律賓可不太好......當地時間11月1日,菲律賓呂宋島南部遭今年第19號颱風“天鵝”侵襲,受災嚴重。據最新消息,颱風已在該國造成至少10人喪生,約40萬人被迫從家撤離。

11月1日,菲律賓馬尼拉一些居民進行疏散。新華社發

“天鵝”行進過程中,24小時內連升三級,加強為超強颱風,人送“2020年最強颱風”的名號,還引發了泥石流,導致呂宋島南部許多房屋被掩埋。

今年臺風真可謂“大器晚成”,這不,第20號颱風“艾莎尼”(熱帶風暴級)已經生成,回望10月,颱風狂刷存在感,“燦鴻”“蓮花”“浪卡”“沙德爾”“莫拉菲”相繼生成......為何進入秋季,生成和登陸的颱風還有這麼多?聽小編細細跟你說——

季風+“副高”在作怪

數據顯示,1949年至2019年曆史同期10月平均有3.77個颱風生成,其中0.56個在我國登陸。而今年10月臺風生成數較歷史同期平均至少偏多1.33個,登陸我國的颱風較歷史同期平均偏多0.44個。

就影響而言,除了第14號颱風“燦鴻”沒有影響我國,15號“蓮花”、16號“浪卡”、17號“沙德爾”、18號“莫拉菲”都是南海西行臺風,影響我國南部海區。其中,“浪卡”登陸海南省瓊海市,登陸時風力達到10級(25米/秒),給華南沿海帶來了較明顯的降水天氣過程。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正高級工程師張玲解釋稱,今年10月以來臺風頻繁“上線”,發生在副熱帶高壓強度偏強、脊線位置偏北、西伸脊點偏西的環流背景下;到目前為止,南海季風還沒有結束,比多年平均的南海季風結束時間明顯偏晚;加上10月以來越赤道氣流經常偏強——上述有利條件組合起來,給南海及附近海域提供了較好的颱風生成和活動背景條件。

張玲表示,副熱帶高壓控制區是下沉氣流,不利於對流發生(颱風由對流發展起來)。今年10月,副熱帶高壓脊線位置偏北、西脊點偏西,給颱風在南海區域的活動騰出更多空間,或者說颱風有了相對足夠的“活動場所”。

一般而言,南海季風在10月上旬結束,今年到目前為止仍沒有結束,成為颱風低層水汽和能量輸入的主要提供方。

所以,副高和南海季風“珠聯璧合”,前者為南部海域颱風生成提供場地,後者提供水汽能量。

秋颱風到底強不強?

雖然“天鵝”已減弱為熱帶風暴級,強度雖減弱,但風雨影響仍不可小覷。

受冷空氣和“天鵝”的共同影響,11月3日至4日,東海南部、臺灣海峽、臺灣以東洋麵、巴士海峽、北部灣、南海大部、中沙群島、西沙群島以及浙江沿海、福建沿海、廣東沿海、海南島東部沿海將有6-7級大風,陣風可達10-11級。

3日夜間至5日,海南島中東部和南部將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累計降雨量有30~80毫米,局地100~160毫米,主要降雨時段為4日;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黃巖島等地累計降雨量可達200~400毫米。

上個月,海南島的雨幾乎就沒停過。不過,今年10月的幾個颱風,多在南海或菲律賓附近洋麵生成,其最大的特點是生成源地靠近陸地,還沒來得及“升級裝備”就匆忙登陸了,因此強度並不強。

像是“燦鴻”出生在日本以南洋麵,緯度偏高點,還沒壯大就被強大的西風帶“收服”了。

張玲分析,颱風存在時間長短,關鍵看“出身”,即生成地點。

一般而言,生命史長點的颱風多生成於大洋中部低緯度地區。該海域大氣環流背景、能量、水汽條件都比較好,由於與大陸距離遠,有足夠的時間來“購置裝備”充實自己的能量。

要升級成為大BOSS(強颱風和超強颱風),一般都得有4天左右來積蓄能量,所以,不是隨便一個氣旋就能成為颱風和超強颱風的。當然,也有個別厲害的選手,一出場就自帶主角光環和氣場,短時間內增強為擁有眾多小弟的大BOSS。

颱風的強弱與它的出生月份有關係嗎?專家表示,沒啥太大關係。“實際上,秋颱風也有狠角色。能成為強颱風和超強颱風的,大多是那些位置偏遠、水汽能量供應等‘基因’好的。”張玲說。

哪種颱風預報更難?

要知道,南海是颱風活動最頻繁的海區之一,而從西北太平洋移入南海發展的颱風,則一路北上,不斷補充能量。

張玲介紹,一般而言,近海臺風從發展到登陸時間短暫,預報難度大。不過也有例外,到了秋冬季,我國大部分地區受到強大的冷高壓系統控制,沿海以東北氣流為主,在冷空氣的影響和壓制下,颱風多迫於壓力西行,“北漂”難度大。從這個層面看,秋冬季南海臺風的路徑預報相對要容易一些。

另外,北上臺風尤其是南海本地的颱風,離陸地很近,加上南海季風不斷補充能量,強度變化的預報較難。再加上近海臺風北上過程中對沿海城市打擊面大,對我國的影響較大,預報服務的需求就很高,對預報精度的要求也很高,因此,夏季南海臺風一旦北上危險性很大,預報壓力也隨之增大。

專家表示,現在距離年底還有近兩個月,仍不能排除會有颱風登陸我國,相關部門需按照職責做好防颱風搶險應急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