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合之眾》:人多真的力量大嗎?不會,它也許還會拉低你的智商

前段時間,廣西玉林某小學家長群裡的一場罵戰引發了大批吃瓜網友的關注。

事情起因是不滿部分家長在群內聊喝酒的話題,一名家長在群裡大罵“喝死你們”,表示自己“恥與為伍”,同時更公開炫耀自己的博士身份。

於是很多網友們都說,這個家長太過分了,家校之間交流喝酒確實不妥,但是女博士公開罵人,先不說修養和氣度,這樣爆粗口,如何給自己的孩子做表率?況且她本人也是老師,又如何為人師表呢?

如果是個普通人,大家最多就認為罵人的家長素質太低,可是作為一名博士,她也這麼爆粗口,難怪人們就想不通了,你這堂堂知識分子,怎麼也能公開罵人呢?

看到群裡的對話,她有這樣一句話,“無論我女兒是否在這個學校,這個班,她都是最優秀的一個,恥與為伍。”

《烏合之眾》:人多真的力量大嗎?不會,它也許還會拉低你的智商

女博士家長群裡聲稱自己“恥與為伍”

其實,這句話不正是表達女博士認為自己的女兒很優秀,所以她不認為以自己的學歷和那些她眼中的家長們不是一個群體的。

在她的眼中,那群聊喝酒的家長不就是一群“烏合之眾”嗎?可是,問題出來了,她既然不承認自己和這些家長是一個群體,可為何自己也完全不顧形象,在家長群裡多次破口大罵,這種突破道德修養的行為難道也算優秀嗎?

要知道這樣做的結果,不僅沒有證明她“恥與為伍”的說法,反而讓她自己成為眾矢之的,她的所作所為與那些聊喝酒的“不務正業”的家長又有多大區別呢?

這件事不禁讓我想起今年讀到的一本心理學著作,那就是古斯塔夫·勒龐的《烏合之眾》。

《烏合之眾》:人多真的力量大嗎?不會,它也許還會拉低你的智商

大眾心理研究的開山之作

在書中,作者就和我們解釋了這麼一種群體現象。

“當人們有了相同的心理訴求,就有可能形成群體,而當個人一旦形成群體行為,就會出現智力下降、易於衝動等心理特徵,不管你是何種身份的人。”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女博士其實是陷入了群體心理行為的怪圈,她起初是想制止家長群的錯誤行為,可是由於受到群體行為的影響,自己也不由自主地犯了錯,反而變成了別人眼中的不可理喻之人。

其實,在這本書之前,人們對“群體”這個概念的認知,並不是太清晰,也沒有太多明確的研究對象。那麼對於“烏合之眾”這個詞,《管子》一書中提到過,“烏合之眾,初雖有歡,後必相吐,雖善不親也。”

這說的就是有些人,就像暫時聚合的一群烏鴉,是臨時雜湊的、毫無組織紀律的一群人。

這個解釋帶有極大的貶義,但是人們為什麼會毫無紀律,他們聚合在一起到底又會對這個社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這些問題我們都不得而知。

《烏合之眾》這本書,無疑是人類研究群體心理學的一本開山之作。作者古斯塔夫·勒龐是群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這位法國才子式的人物被稱為“群體社會的馬基雅維裡”。

他早年遊歷了歐洲、北非和亞洲,積累了大量關於“人”的經驗。從1894年始,他寫下一系列社會心理學著作,在他的全部著作中以《烏合之眾》最為著名。

這本書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它第一次明確提出了“群體”概念,並且第一次揭示了群體的心理特徵。在它之後,“群體”概念才被人們所重視,終於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對象。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今天我們看到、聽到的,所有涉及群體心理和群體行為的研究理論、學說流派等等,全都是從這本書裡發展出來的。

《烏合之眾》:人多真的力量大嗎?不會,它也許還會拉低你的智商

古斯塔夫·勒龐,法國社會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群體心理學的創始人

01 為什麼我們總是被他人左右?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作為個體,我們很容易受外界影響,每天的情緒起伏大多是因為不起眼的小事。比如沒趕上公交車、新鞋被踩髒了、孩子不聽話、同事的語氣不友好等等。
相比個人來說,群體的感情則更容易受影響,他們經常會喪失理性,行為常常是無意識的。

勒龐在《烏合之眾》中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一切精神結構都包含著各種各樣的可能性,環境的突變就會使這種可能性表現出來。”

這就是說,環境在一定情況下會影響你的思維,讓你做出和平時判若兩人的舉動。當你發現自己再一次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舉動時不要驚訝,這是環境對你的思維進行了控制。

當然,這種思維控制有時候會讓你做傻事,但有時候也會做好事,比如那些在戰爭中出現的英雄行為,現實生活中也會有見義勇為的事情。

你也可能會說,被他人左右的人是不是教育程度不高,或者說太過感情用事,所以才會容易受到影響。

當然不是,在群體中,高學歷者與低學歷者沒有任何區別,就像前面說到的那位女博士,她看不慣人聊喝酒,但不代表高學歷的人都不愛聊這個話題。

無論是哪個群體,都一樣擁有喜怒哀樂,他們都可能會被商場裡的清倉折扣吸引,也都會受群體情緒的感染而嚎啕大哭或義憤填膺。

《烏合之眾》:人多真的力量大嗎?不會,它也許還會拉低你的智商

群體的行為不分學歷的高低

勒龐在研究群體的基本特點時瞭解到,群體中的個人幾乎完全是受著無意識動機支配的。群體的行為不是受大腦,而是受脊椎神經影響。

如果你不能有意識的控制自己在群體中的行為,那麼無論你是初中學歷還是博士學歷,最後都會在一個水平上,而且還是向低水平看齊。

02 群體行為究竟有哪些特徵?

人們常說“人多力量大”,這句話看起來沒有問題,但在勒龐看來,他認為恰好相反,群體的智力是低於個體平均智力水平的,並且可悲的是,群體的智力水平,基本上取決於這個群體當中,智商最低的那個傢伙。

很多人一旦聚集起來之後,思維就會顯示出非理性、簡單化、缺乏常識和邏輯等一些特徵,甚至看起來非常像個傻瓜。

首先,群體易受暗示和輕信。

群體幾乎無法區分主觀和客觀,把聯想到的畫面當真,雖然那一般和事實沒有什麼關係。成員中的第一個對真相進行扭曲的人,很可能就是信息傳染的引爆點。

書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兩艘軍艦在風暴中走散了,護衛艦就在公海里尋找失蹤的船隻。瞭望員突然發出信號,表示發現了遇難船隻。

全員向信號指示的方向看去,清楚地看到了一直趴滿了人的木筏,還連著幾隻小船,所有人都很痛苦的樣子,然而這不過是一場集體幻覺。

當靠近目標時,救援船上的官兵們都看到了“一群人在動,伸出手來,”,“還聽到很多人喊成一團的嘈雜聲”。

抵達目標後,船上的人卻發現,原來那只是幾根長滿葉子的樹枝,從附近的岸上衝下來的。在親眼看到了事實之後,幻覺才消失。

這件事中,一方面,我們看到群體處於高度期待的狀態,另一方面,瞭望員“發現遇難船隻”的手勢發出了暗示,通過傳染,暗示被所有在場的官兵接受。

《烏合之眾》:人多真的力量大嗎?不會,它也許還會拉低你的智商

你以為的真相其實是一種虛假暗示

由此,也不難想象那些被傳銷組織利用的人們,正是傳銷組織利用群體的特點,對群體進行洗腦工作,因此傳銷成員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群體總是遊走於無意識的邊緣,很容易受暗示的影響,它像那些對理智沒有反應的人那樣,缺乏批判精神,只能輕信,對他們來說,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其次,就是自信心爆棚,敢想敢幹,橫衝直撞。

作為單獨的個體,對很多“膽大妄為”的事情,人們自己不過是想想而已,有時候可能連想都不敢去想。

可是,當這些個體彙集成一個群體後,不但什麼都敢想了,而且還什麼都敢幹了,甚至有點“無法無天”的感覺。

群體具有這樣的心理特徵基於兩個原因:

一是群體人多力量大,個體力量實現不了的目標,眾多個體的力量集中起來就可以輕易實現;

二是個體匯入群體後減弱或者消除了對被懲罰的恐懼。

換句話說就是覺得做什麼都不需要承擔責任了。

《烏合之眾》:人多真的力量大嗎?不會,它也許還會拉低你的智商

抱團取暖的心理特徵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

我們常說的“法不責眾”就是這樣,事情是大夥一塊乾的,要麼不會受到什麼懲罰或報復;要麼就算有懲罰和報復,也是群體裡這麼多的人一起承擔,誰都不用害怕了。

當然,這樣的心理行為運用到正能量的活動中可以起到振奮人心的效果,比如在賑災和慈善的時候,如果幾個人帶頭捐款,立刻就能帶動起大多數人的意識,群情激昂。

但是,在職場裡,往往一不小心,很容易演變為負面結果。

比如企業制定的員工激勵方案,要是有的人積極爭先,那麼大家都會向著目標努力,但是如果有那麼一些人,他們抱定成團,然後散佈負面情緒,讓所有人覺得這個目標是根本達不成的,那麼又何必去費力呢?

這樣直接導致大家都不主動投入,消極應對,最終導致一項制度無疾而終,讓管理者大為頭疼。

《烏合之眾》:人多真的力量大嗎?不會,它也許還會拉低你的智商

管理最怕制度遭遇大眾抵制

最後,是情緒化、敏感化。

群體的產生和發展是靠情緒傳染實現的,群體總是被情緒驅使,越激烈的情緒越可能成為主導力量。在越來越激烈的情緒推動下,群體傾向於儘快採取實際行動。

因此,人們一旦聚集成群體之後,往往就很像個火藥桶,一點就著,一點就爆,稍有風吹草動,就很容易“擦槍走火”。

比如勒龐所在的時代,當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徹底改變了法蘭西,法國的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原來傳統上封建王權和宗教神權,它們固有的神聖地位已經被顛覆,群眾的力量爆發出了巨大的威力。一次次的群眾運動,一場場的街頭抗爭,不論是議會選舉還是時尚流行,普通人群的態度越來越成為決定性的力量。

當時看著這種群眾力量的崛起,勒龐預感到未來的社會里由普通人彙集起來的群體將會發揮主導作用。勒龐重點研究群體心理和群體行為,就是為了對未來的社會發展做出預判。

《烏合之眾》:人多真的力量大嗎?不會,它也許還會拉低你的智商

法國大革命期間的議會組織

03 有些人總是讓你心甘情願追隨

勒龐認為,群體的領袖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短期的,一種是長期的。

短期的群體領袖,可以帶領群體去採取明確的行動,就像那些帶領球迷起鬨、鬥毆的那些大哥們,又或者是挺身而出指揮搶險救災的平民英雄, 以及吸引百萬粉絲如醉如狂的偶像明星等等。

這些短期的群體領袖的最大特點,就是面對困難和困境的時候,他們比群體裡的其他人顯得更堅定、更狂熱、更富有獻身精神,他們的行動能夠直接帶動整個群體成員的追隨和效仿。

當然這類短期領袖還有另一個特點,就是當短期行動所面對的場景消失後,這些領袖就迅速喪失了領袖光環,一下子恢復成了一個平常人,甚至還暴露出更多缺陷和弱點。

這就像某些明星的人設倒塌事件一樣,一旦觸及一些不可觸碰的道德底線,就會立刻從神壇走下,過不了多久,就會被眾多粉絲拋棄,成為一個沒有什麼光環映照的普通藝人。

《烏合之眾》:人多真的力量大嗎?不會,它也許還會拉低你的智商

人設倒塌,讓短期領袖立刻變回普通人

而群體的長期領袖,則有些不同。這種人很稀有,但是他們的影響卻非常巨大,有的時候他們的影響力在他們已經離開這個世界後還在發揮作用。

比如拿破崙,他在法國人民心目中留下的英雄形象,在他死後居然有增無減。這種身後的名氣,甚至把他那個原本默默無聞、平庸無能的侄子扶上了皇帝寶座。

勒龐認為要想成為這樣長期性的群體領袖,超強的意志力是必須的品質,這樣的人必須長時期內對自己的主張堅定不移,面對任何困境或變化,都不更改自己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就是他們可以持續維持並引領群體的制勝法寶。

同時,那些一呼百應的領導人物,通常還會運用三個方法。

第一,斷言法。要做到語言簡潔有力,把可能、也許、大概這些詞通通扔到一邊,你不需要理睬任何推理和證據。一個斷言越是簡潔明瞭,那些證據看上去就越蒼白無力。

不論是宗教的教義、企業發展的口號,還是營銷推廣的廣告詞,但凡能夠打動目標人群的,都一定是這樣的斷言。

第二,重複法。語言簡潔的同時還需要反覆重複,而且要儘量措辭不變。

拿破崙說過:“極為重要的修辭法只有一個,那就是重複。”

通過重複,信念可以進入人無意識的自我深層區域,我們的行為動機也是在這裡形成的。

當適合的場景或條件出現時,人們立即受潛意識指揮按照斷言的命令採取行動,人們就已經不需要再進行思考、分析和判斷了。

《烏合之眾》:人多真的力量大嗎?不會,它也許還會拉低你的智商

維也納的拿破崙雕像

第三,傳染法。當一個斷言得到有效重複,並深入人心,那麼這個斷言就會如病毒般擴散開來。也許有些人可能並不十分同意領袖的斷言,但是隻要被這樣的情緒所感染,最終也成為領袖的追隨者。

其實關於這本書,一直以來也有很多爭議,有不少著名學者指出,勒龐在這本書裡提出的結論過於偏激和武斷,既沒有嚴謹的推理過程,也缺乏可靠的事實依據。

但是,他提出來的群體領袖展現領導力的三大秘訣—斷言、重複和感染,個人覺得在當今的職場上是得到了印證的,很多企業的優秀管理者,無不奉行著這些理念。

他們說過的話,做過的事情,我們不妨反覆回想,的確就可以看到很多斷言式的結論,反覆出現的理念,當然還有情緒上的代入感。

因此,即使一百多年過去,無論哪種爭議,也沒有影響《烏合之眾》這本書成為大眾心理學裡程碑式的經典。

就像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奧爾波特說的那樣:

“在社會心理學領域已經寫出的著作中,最有影響者,非勒龐的《烏合之眾》莫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