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丨外貿企業及外貿供應鏈受疫情影響調查

本文共4132字,預計閱讀時間15分鐘。

報告丨外貿企業及外貿供應鏈受疫情影響調查

“進口商取消了訂單”“對方告訴我們將推遲付款”“雖然我們有訂單,但貨物無法運輸通關”“我們的國外老客戶流失了不少”……

這些都是外貿企業在2020年年初便被疫情打破節奏之後的心聲。經歷了近兩年美國加徵關稅的重壓之後,我國外貿企業又受到了疫情的沉重一擊,部分外貿企業甚至生存都成了現實問題。與此同時,外貿供應鏈也受到了衝擊,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日子都不好過。企業本以為國內疫情得到了控制,出口業務很快便能恢復,誰知疫情在國外蔓延又堵住了外貿的渡口。

此次針對外貿企業的調查共收到203家企業的積極反饋,調查期為2020年3月11日—4月8日。參與調查的企業涵蓋家電、LED光源、食品酒水、汽車、機械製造、體育用品、紡織服裝、化工、陶瓷、節日禮品、鞋等出口類別。參與調查的企業來自全國各地,其中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分佈較多。

01 企業是否已經復工?

調查結果顯示,

97.1%的參與調查的企業已經復工,只有不到3%的企業尚未復工(見圖1)。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國內疫情得到了控制,外貿企業積極重返工作崗位。

報告丨外貿企業及外貿供應鏈受疫情影響調查

據瞭解,自疫情發生以來,不少外貿企業並未按下業務暫停鍵,而是將商務溝通轉到了線上。不過,復工並不能說明已經復產,也不意味著業務活動已經完全恢復,因為目前全球供應鏈阻斷問題仍然非常突出02

疫情對外貿企業影響程度如何?

根據本次調查結果,在參與調查的企業中,45.6%表示疫情對自身影響較大,面臨部分困難,目前勉強維持經營;27.2%的企業受到了嚴重的影響,經濟損失很大,現時經營面臨困難;另有25.3%的企業表示受到的影響較小,當前面臨一些困難,但經營總體保持穩定;表示未受到影響的企業只佔不到2%(見圖2)。

報告丨外貿企業及外貿供應鏈受疫情影響調查

可以看出,在疫情之下,幾乎沒有企業能獨善其身,絕大多數企業經營受到了影響,並且反映受影響大的企業佔據較大的比重。除非國際市場能快速好轉,否則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短期內恐怕難以被消化。根據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2020年1—3月,我國進出口總額為9432.2億美元,同比下降8.4%,比前兩個月收窄2.6個百分點。其中,出口額為4782.1億美元,同比下降13.3%,比前兩個月收窄3.9個百分點。由此可見,國內疫情得到控制和3月份企業密集復工對出口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全球疫情蔓延的後繼影響仍不能樂觀。03

疫情給外貿企業帶來了哪些挑戰和風險?

對於疫情帶來的“挑戰和風險”,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出3個階梯現象。

市場需求萎縮,訂單減少”以絕對優勢“拔得頭籌”,佔25.2%,成為參與調查的企業選擇最多的挑戰和風險項,可視為第一階梯。很明顯,這是疫情在全球範圍內擴散帶來的直接衝擊。第二階梯包括“

現金流緊張”和“貨運受阻,通關困難”兩個選項,企業選擇比例相差不大,分別是14.1%和13.8%。而“供應鏈端效率下降、成本提高”“客戶流失”“內部管理成本和經營成本增加”選擇比例相近,分別為12.2%、11.7%、11.6%,可視為第三階梯。

這3個階梯包含的6個選項基本反映了外貿企業如今遭遇的主要挑戰和風險(見圖3)。

報告丨外貿企業及外貿供應鏈受疫情影響調查

對於外貿企業來說,訂單減少、客戶流失、現金流緊張等都可謂致命的打擊,無法長期處於這種狀態之中。

根據參與調查的企業反饋,“其他”選項同樣需要重點關注,包括:客戶取消已下訂單,推遲應付款;工廠不合理的漲價;客戶取消正在生產的訂單;訂單有的延期,有的取消;無法參加商務活動等。

2020年4月10日,商務部外貿相關負責人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加工貿易受疫情的影響更為快速直接,面臨需求端和供給端“雙向擠壓”。一方面出口訂單在減少,我國貿易伙伴幾乎全部發生疫情,國際市場需求明顯萎縮;另一方面,全球供應鏈受阻,進口原材料、零配件存在困難,相關國家零配件的供應能力明顯下降。而我國大量外貿企業在加工貿易領域“謀生”,不可避免受到此番疫情的衝擊,希望儘快緩解“雙向擠壓”的局面。04

面對疫情,外貿企業採取了哪些應對措施?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

控制和壓縮成本成為外貿企業應對疫情的第一大措施,選擇比例為24.5%。

成本問題本就已經困擾外貿企業多年,以前常提到的是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融資成本。疫情之後,除了這三項常規成本更加突出,其他如內部管理成本、經營成本、物流通關成本等均明顯提高,將外貿企業全面暴露在了各項成本的重壓之下。在“能生存下去”成為最重要的事情之後,任何成本上升都可能是壓倒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於是,在壓力之下,外貿企業紛紛調整了2020年經營目標,選擇比例達到21.6%(見圖4)。

報告丨外貿企業及外貿供應鏈受疫情影響調查

值得一提的是,有部分企業積極尋找客戶的危情需求,與客戶共渡難關,這一比例為19.1%。事實上,在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外貿企業的國內外客戶同樣艱難,比如缺少口罩、防護服等醫療品,以及生產中斷、成本增加等,一些企業在這時候反而鞏固了客戶關係。

與此同時,13.7%的參與調查的企業表示將開拓新的業務領域,甚至開發更大的市場;9.9%的企業計劃改變傳統貿易模式,加大線上銷售渠道;另有9.5%的企業選擇了裁員減薪。

從調查結果顯示的比例結構看,外貿企業並不是選擇單一的應對措施,而是多措並舉,希望儘快走出困境。

05 企業所在供應鏈受破壞程度如何?

關於企業所在供應鏈受破壞程度,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選擇“破壞力度較小”和“破壞力較大”的企業呈現兩個極端,合計佔到85.4%。

45.6%的企業表示,自身所在的供應鏈所受破壞程度較小,短期內便能修復;39.8%的企業則表示,自身所在的供應鏈受到較大程度的破壞,短期內難以修復。另有10.7%的企業選擇了供應鏈沒有受到明顯的破壞,3.9%的企業表示供應鏈受破壞嚴重,修復非常困難(見圖5)。

報告丨外貿企業及外貿供應鏈受疫情影響調查

總體來看,四成以上的企業因供應鏈中斷而受到了明顯衝擊,這一問題確實需要引起我們的關注。截至2020年4月中旬,歐盟、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疫情依然嚴重,我國依靠進口這些市場的零配件進行生產的工廠面臨的斷供風險不減。06

企業所在產業鏈是否因疫情出現了產業轉移?

自疫情發生以來,是否會發生產業轉移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之一。此次參與調查的企業選擇產業“未出現轉移”的比例高達85.4%,選擇“出現轉移”的企業只有14.6%(見圖6)。

報告丨外貿企業及外貿供應鏈受疫情影響調查

應該看到,目前我國擁有全球最完備的製造業體系。在當前條件下,產業大規模從我國轉移出去並不現實,也沒有必要。成熟和完善的產業鏈體系本身就意味著低成本優勢,跨國企業不會因為暫時的疫情衝擊就放棄中國市場為其帶去的長期紅利。

當然,小規模的產業轉移近些年一直都在進行,但它是全球產業鏈分工演化的結果,並不是這次疫情導致的結果,不必過度擔心。據本次參與調查的企業反饋,產業主要向東南亞轉移。

07 外貿企業所在供應鏈生產配套層面是否已經暢通?

此次疫情造成的供應鏈損傷多發生在生產配套層面,原材料、零配件等斷供致使工廠無法正常生產。因此,生產配套層面恢復正常是企業全面復產的前提條件。根據本次調查結果,參與調查的企業已有59.2%在生產配套層面實現了暢通,另有40.8%的企業生產配套仍未打通(見圖7)。

報告丨外貿企業及外貿供應鏈受疫情影響調查

本次供應鏈中間環節斷裂確實引發了不少人的思考:全球供應鏈鋪得過長、涵蓋範圍過大是否是其在突發事件面前不堪一擊的原因?比如,汽車產業和紡織服裝行業在疫情中遭受的損失尤其大。期待未來在供應鏈和產業鏈方面出現更多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幫助相關企業防患於未然。

08 預計2020年外貿企業出口規模將如何變化?

不出意外,本次參與調查的企業普遍反映2020年自身出口規模將下降,選擇比例高達85.4%;選擇出口規模將“上升”的企業佔7.8%;另有6.8%的企業選擇出口規模將“持平”(見圖8)。

報告丨外貿企業及外貿供應鏈受疫情影響調查

本次疫情沉重打擊了企業的自信。目前,美國加徵關稅的滯後效應威力不減,加之疫情在全球蔓延帶來的重疊效應,2020年外貿企業不可避免要過苦日子,能儘快實現正常生產和出口或是當下最重要的事。

09 預計何時能完全實現經營和貿易正常化?

作為“2020年外貿企業出口規模將如何變化”調查項的延續,本調查項結果顯示,僅有10.7%的企業表示2020年上半年就能實現經營和貿易正常化;一半以上的企業選擇2020年下半年將實現經營和貿易正常化,具體比例為53.4%;選擇2021年才能實現正常化的企業佔比也不小,達到24.3%;另有11.6%的企業表示將需要更長的時間(2021年以後)才能完全恢復元氣(見圖9)。

報告丨外貿企業及外貿供應鏈受疫情影響調查

由此可見,雖然參與調查的企業絕大多數在2020年上半年已經復工,但是只有一小部分企業實現了經營和貿易正常化,這其中多是口罩、防護服等醫療物資出口企業;不少企業做好了受疫情影響1—2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準備。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開始,外貿企業就踏上了歷練和考驗之旅,如今這場旅程變得更加驚險和充滿變數。10

外貿企業希望從政府那裡得到哪些支持?

在突發事件面前,在外貿企業這場更加驚險的旅程中,需要國家的大力扶持和幫助。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外貿企業最希望從政府那裡得到的支持是“減稅降費”,選擇比例達30.1%(見圖10)。

報告丨外貿企業及外貿供應鏈受疫情影響調查

減稅降費是多年來企業始終關注的問題,此次疫情更是將其擺在了突出的位置。就如前文所述,本次疫情導致企業各項成本全面上升,企業亟須通過減稅降費緩解壓力。降低融資成本、提供融資便利選擇比例為19.2%,也是企業急需的支持措施。另外,加大正面宣傳、消除疫情的不良國際影響,選擇比例為16.8%;提供出口信用保險支持,選擇比例為15.6%;協調解決進出口產品滯港問題,選擇比例為14.8%。

事實上,疫情發生後不久,國家就出臺了一系列“穩外貿”措施,包括簡化對外經貿管理程序、強化法律服務幫助企業降低風險、加強出口信用保險支持、完善出口退稅、增加外貿信貸投放、第127屆廣交會將於6月下旬在網上舉辦等。最近,國家又出臺了四項支持加工貿易發展的重要舉措:暫停徵收內銷緩稅利息,暫免徵收至2020年年底;擴大內銷選擇性徵稅試點,範圍擴大至所有的綜合保稅區;優化加工貿易結構,加快修訂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調減禁止類商品目錄,將已不屬於“兩高一資”的產品從目錄中剔除。這些措施回應了外貿企業的訴求,期待更具體、更細緻的減稅降費優惠措施。雖然眼下外貿企業比較艱難,但慶幸外貿基本盤是穩健的

。2020年,讓我們並肩而行,衝破迷霧障掩,遇見昊日清光。

報告丨外貿企業及外貿供應鏈受疫情影響調查

聚焦丨後疫情時代,“一帶一路”是外貿企業的出路嗎?

聚焦丨歐美的訂單取消了,外貿企業怎麼辦?

來源/進出口經理人微信公眾號

責編/曹家寧 審校/趙銀平 監製/李雨思

投稿/糾錯:[email protected]

加入我們:[email protected]

報告丨外貿企業及外貿供應鏈受疫情影響調查報告丨外貿企業及外貿供應鏈受疫情影響調查
報告丨外貿企業及外貿供應鏈受疫情影響調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