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被列為“高風險地區”再次敲響警鐘

北京朝陽區被列為“疫情高風險地區”這兩天備受關注。朝陽區為何被列為高風險地區?市民進出朝陽區是否需要隔離觀察?在4月20日的新聞發佈會上,這些問題都給出了答案。筆者倒是認為,在北京宣佈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之時,朝陽區列為全國唯一的高風險地區,恰恰是給鬆弛的神經敲響了警鐘,提醒公眾風險無處不在,疫情防控仍需持之以恆、慎終如始。

朝陽區不是憑空被列為疫情高風險地區的,原因其實大家都很清楚。國家對於疫情風險等級劃分有嚴格的等級標準,根據《關於依法科學精準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高風險地區的分級標準為累計確診病例超過50例,且14天內有聚集性疫情發生。朝陽區恰好在這個標準範圍內,疫情以來朝陽區累計報告確診病例75例,而且在4月14日確診一例輸入性病例並造成其家庭3人關聯性病例,因此成為一起聚集性疫情。標準就是標準,滿足條件就要升級,朝陽區符合所有條件,因此被定為高風險地區。最近上鏡率很高的哈爾濱南崗區、黑龍江綏芬河等地區則只能排在疫情中風險地區。

高風險地區意味著疫情防控需要更嚴格。北京疫情防控已經進入常態化,一切都在朝著向好的趨勢發展,京津冀健康碼實現互認,三地往來不再需要隔離觀察,復工復產取消所有前置審批,經濟社會發展都在全面恢復中。朝陽區被定為高風險地區的兩個要件中,累計病例並不是最主要的,關鍵還是出現了一起聚集性疫情,這是最可怕、最要命、最應當警醒的。聚集性疫情的出現,說明防控工作還有疏漏,防鬆動、防漏洞、防反彈的形勢和任務依然非常艱鉅。從這個意義上講,接下來不僅朝陽區要採取更加嚴格的防控措施,其他地區也應當吸取教訓,在復工復產、人員流動、社區防控、居家觀察等各環節查漏補缺,這樣才能遠離“高風險”這個標籤,鞏固疫情防控的積極成果。

疫情防控是一場持久戰,久久為功才能取得最終勝利。朝陽區提高疫情風險防控等級既有據可依,也在情理之中。隨著疫情防控措施收緊和擴散風險得到有效控制,朝陽區的高風險標籤有望被摘除。不過還是要提醒大家,五一小長假在即,很多人計劃外出遊玩,放飛自我不反對,希望大家做好自我防護,戴口罩、測體溫、勤洗手、少聚集等措施一項都不能少。聚集性疫情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此次朝陽聚集性疫情再次提醒,聚集風險不可小覷,疫情防控如逆水行舟,稍一鬆動就可能功虧一簣。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防鬆動、防漏洞、防反彈,須臾不可防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