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健康險的立身之本

互聯網健康險的立身之本

【編者按】在線上渠道被逐步壟斷之後,互聯網健康險市場的發展趨勢將集中在通過價格和保障的平衡以提升產品結構。不過,隨著醫療市場的持續變革,尤其是醫保變革加速之後,產品結構也將隨之改革,這將推動互聯網健康險市場全面洗牌。

本文發於村夫日記Latitude Health ,作者為LatitudeHealth ;經億歐大健康編輯,供行業人士參考。

近年來,互聯網保險增長較快,但隨著監管趨嚴,互聯網人身險在2017和2018年出現了持續的負增長,但互聯網健康險一枝獨秀,從2015年以來一直持續快速增長。這一方面是健康險迴歸保障後滿足了市場需求的增長,另一方面也是類似百萬醫療險這樣的產品更容易在互聯網上吸引用戶完成交易。

根據中保協發佈的《2019年度互聯網人身保險市場運行情況分析報告》,2019年,健康險累計實現規模保費236億元,同比增長92%,在互聯網人身保險中的比重繼續提升,達到12.7%。其中,費用報銷型醫療保險依然是互聯網健康險市場的主力險種,2019年累計實現規模保費144.7億元,較2018年同比增長126%,佔互聯網健康險總規模保費的61.3%;重大疾病保險累計實現規模保費54.4億元,同比增長60.7%。雖然這在7066億元的健康險市場只佔據了3.3%的規模,但互聯網健康險增長迅猛,是整體健康險市場增速的將近3倍。

隨著互聯網健康險的快速增長,市場規模日趨向頭部集中,其中具備大流量的平臺佔據了主要的市場份額,也反過來控制了互聯網健康險市場的渠道。從互聯網人身險來看,87.2%是通過第三方平臺完成銷售的,這意味著互聯網健康險對第三方平臺已經形成依賴。在銷售為王的中國保險市場,第三方平臺對互聯網保險佔據了主導權。

不過,在健康險領域,互聯網的主要作用是銷售和售後服務(理賠、客服)的線上化。互聯網健康險究其本質還是健康險,離不開健康險的本質:規模化、強風控和優質醫療網絡。

健康險在不同市場的側重點會有不同,在商保佔據重要份額的美國市場,健康險已經高度集中於五大保險公司,競爭主要集中在優質醫療網絡和風控能力,只要能提供優質醫療資源的同時做好風控,即使是一家規模較小的保險公司也能獲得盈利並佔據穩定的市場份額。而對於盲目擴張的公司,即使獲得了較快的增速,卻因風控能力薄弱而持續虧損。

由於美國市場的工作人群全部納入商保範圍,商業健康險也成為企業的福利之一。因此,商業健康險的發展主要依賴於團險,個險市場極為狹窄。即使在平價法案通過之後創設了保險交易所,美國個險銷售的頂峰也不過1700多萬人,2019年已經萎縮到1380萬人。第三方線上銷售平臺對市場的價值並不大,並不會出現中國這樣互聯網巨頭銷售健康險的情況。

而在中國市場,由於醫保的全覆蓋,商保長期以來就是醫保的補充。雖然醫保覆蓋度已經達到95%,但醫保覆蓋的深度有限,用戶需要商保在重大疾病的風險上提供保障。但是,由於中國城鎮職工的數量有限,2019年只有2.4億的在職職工,但中國勞動力人口數量高達8.9億。另一方面,由於已經為職工繳納了醫保,只有一部分福利較好的企業為員工提供企業補充醫療保險,這也是賠付型醫療險原先的主力市場。由於企補無法為員工提供更為深度的保障,企業員工和其他有支付能力的個人仍然有購買健康險的需求,這導致賠付型健康險的發展主力逐漸轉向個險市場。

隨著中國賠付型醫療險向個險轉型,尤其是百萬醫療險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健康險獲得了快速的發展。2019年,賠付型醫療險在互聯網的銷售規模增速是2018年的126%,這也是互聯網保險增長最快的險種。

從中美兩國市場來看,互聯網健康險面臨三大挑戰,互聯網健康險需要揚長避短。。

首先,規模化不易。隨著互聯網巨頭對渠道的壟斷,線上健康險主要由渠道和中小型保險公司合作。由於渠道的壟斷性,大型保險公司為保證自身的利潤,不太願意支付高額佣金給渠道,大公司雖然再造線上渠道的能力較為薄弱,但線下銷售渠道較強,主要的場景仍將集中在線下。而中小型保險公司為了衝量則願意支付高昂的渠道費用。

因此,互聯網健康險主要以中小型公司為參與主體。由於渠道的強勢性,其與保險公司的合作具有主導權,這導致一旦合作破裂,小公司面臨較大的壓力。因此,互聯網健康險的規模化並不容易,和渠道合作需要支付高昂的銷售費用,盈利有一定難度。如果不和渠道合作,很難起量。另一方面,線上購買保險群體對價格的敏感性較強,只能推低價產品,但小額產品更容易達到目標客戶人數的天花板,很難推動規模持續增長。

其次,風控能力如何提升。由於中國商保是基於醫保之上的,用戶的需求並不急迫,自身的價格承受能力又不高。中國在將個稅上調之後,個稅繳納人數從原先的1.87億降到6400萬,這說明個人實際月收入並不高,大部分人群只願意接受低價產品。雖然百萬醫療險等低價產品推動了市場發展,但由於渠道費用佔據了很大的比例,嚴重壓縮了可理賠的費用,這導致風控有著一定的難度。

美國市場的商保是剛需,當出現理賠率過高的情況就上調保費,最終覆蓋了虧損而產生了利潤。中國市場只能依靠高達1萬元的免賠額來做風控,但由於醫療費用的高漲,如果持續以低價發展市場,未來風控將面臨很大的壓力。長期醫療險就是在這種壓力下出現的產物,希望通過拉長保障年限來吸引更多客群進入,從而將人群規模擴大以降低風險。不過,隨著市場環境的演變,風險將快速上升,風控將對市場形成長期制約。

最後,產品同質化之下的價格戰。由於中國優質的醫療機構大部分是公立的,健康險在醫療網絡的搭建上無需費力,只需將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都包括進去即可,賠付的主要焦點集中在保障的細節上。因為沒有醫療資源做區分,所有產品沒有本質區別,只是保障細節的疊加。所以,只能依靠價格戰來推動市場發展。這導致保險公司對渠道形成了過度的依賴,銷售而不是後端的服務是互聯網健康險的發展核心。

雖然大型保險機構在服務領域多有佈局,但由於公立醫院在醫療服務領域佔據絕對優勢,商保本身過於弱小,無法去和服務方談判,導致其佈局的服務更多隻能通過保險去導流做大,很難反哺主業併成為保險競爭的一個重要砝碼。

因此,互聯網健康險的立身之本是規模化與風控的匹配,中國的難點是價格戰與保障難以匹配,現階段以價格戰為主。雖然通過提高保障來吸引客戶,但由於個險逆選擇強勁,只能以高免賠額作為風控手段。

在線上渠道被逐步壟斷之後,互聯網健康險市場的發展趨勢將集中在通過價格和保障的平衡以提升產品結構。不過,隨著醫療市場的持續變革,尤其是醫保變革加速之後,產品結構也將隨之改革,這將推動互聯網健康險市場全面洗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