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异!银行这项存款激增逾8000亿,有人在加杠杆套利?

资金空转套利的趋势值得警惕!

某资深交易员介绍,今年2、3月份风险资产的波动一直很大,导致衍生品的定价很高,侵蚀掉真结构性存款的基础收益。此外,利率下行等都不利于结构性存款的规模增长。

但实际情况却是,结构性存款规模的逆势飙涨——3月末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合计达11.67万亿元,较2019年2月最高点还高出超4000亿元。

“也就是说,大概率是银行靠假结构性存款高息揽储。”该人士称,“而且企业把结构性存款质押,还可以进一步套出资金,用于开立信用证等。这种加杠杆套利的行为目前也不少见。”

结构性存款大增

央行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全国大型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为42690.28亿元,较2月末增加3544.12亿元;中小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为73984.71亿元,较2月末增加4967.94亿元。3月末,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合计达11.67万亿元,较2019年2月最高点11.2万亿还高出超4000亿元,较上月增加了逾8500亿元。

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情况

诡异!银行这项存款激增逾8000亿,有人在加杠杆套利?

所谓结构性存款,本应为“存款+期权”的结构,可以挂钩利率、汇率、商品、股票、信用等衍生品,形成“低风险低收益+高风险高收益”资产组合。其收益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存款所产生的固定收益,另一方面是与标的资产的价格波动挂钩的收益。

但近期国际商品市场等剧烈波动,会使得来自期权的收益大幅减少,甚至亏损。

而假结构性存款,就是名为“结构”,但实际上刚性兑付的产品,例如在期权部分设置了不可执行的行权条件,是银行变相高息揽储的工具。

2019年10月18日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按照“新老划断”原则设置过渡期,确保平稳过渡。过渡期为通知施行之日起12个月。也就是说,在2020年10月17日前,“假结构性存款”必须整改完毕。

央行此前测算,结构性存款规模在2019年2月达到峰值11.23万亿元,随后逐渐下滑。但是今年3月末的结构性存款却出乎意料地飙升至11.67万亿元,与监管意图背道而驰。

资金空转套利

某资深资金交易员指出,结构性存款之所以在今年一季度大增,主要原因是市场上低成本资金大幅增加。不仅如此,资金空转套利迹象十分明显。

“比如说企业轻易地获得低成本资金后,买结构性存款获得高收益,再把结构性存款质押给银行获得融资额度,再用这个额度开立信用证等,这当中有套利空间,而且实际上放大了资金可用额度。”该人士透露。

有消息称,近期监管部门指导将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纳入自律管理范围,并根据银行执行情况纳入MPA考核。

申万宏源研报指出,这是期待已久的规范结构性存款乱象的有力措施,也是真正打破银行通过结构性存款高息揽储的唯一正确路径,预计将显著缓解银行负债成本,推动贷款定价下行,托底实体经济。

上述交易员指出,银行在接受结构性存款质押融资的时候,应当考察其真实的借款用途,尽可能杜绝资金空转套利的情况。

编辑:叶松

➤崩盘再上演!刚刚,美油主力合约跌逾4成破12美元,“黑天鹅”终于真相大白

➤专访张忆东:二季度A股、港股有望迎补涨高潮,海外或进入熊市下半场

➤见证历史却无法下手!中国银行“原油宝”暂停美油交易,抄底的正确姿势是什么?

➤A股这一“涉油”板块逆势大涨,两股涨停;北向资金连续5日净流入态势被打破

➤严查!经营贷、消费贷资金被挪用于购房,浙江两银行收罚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