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令百家,繁盛千年!儒学到底是凭什么?

宣明使:在中国,儒学成为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核心,两千年封建王朝官方主流意识形态,人们的精神家园。它始于孔孟、兴于汉武、大成于唐宋。那么今天我们一同来看看,为什么会是儒学,而不是其他的学派占领中国文化大殿的宝座?


号令百家,繁盛千年!儒学到底是凭什么?


一是顺承的中国古文化的经脉。

一种学说的兴起,必然需要先贤古圣的理论和社会实践两根柱子作为支撑,才会具有权威性,并因此流传。儒学虽然被孔子创立,但却不是原初提出者。孔子因为向往西周繁盛之治,那时“大道通行”,他以一个学者严谨的态度观察研究周朝八百年历史,特别对周文、武、周公时代作了细致的研究,发现了周礼对一个社会繁荣和长治久安的的作用,更是提出“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

虽然处于“礼崩乐衰”的乱世,但是他仍然不忘初心,用一生去推行。从孔子毕生推行的思想看,基本都与恢复周礼有关。儒学的九个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的理论来源都是来自于周礼。因此他对周礼非常推崇。于是孔子梳理了周朝那些政治治理的实践,并将之理论化,从而形成了儒家学说,这就是儒学的开端。

二是宣扬了较高的道德性。

道德是一种学说生命力的根本,向往道德的至善是古今中外所有人的向往,理论流传能力等于其道德水准。特别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特别重视立德,所以人生三件事:立德、立功、立言,立言位在最后,著书立说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建立崇高的道德形象是每个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儒家所讲“仁,义、礼、智、信”,均是围绕着道德这一核心概念生发出来的具体内容和不同方面。孔子、孟子等儒家巨匠均认为道德修养应该成为每个人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大学》中“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切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就是道德的追求应当成为从天子到普通百姓人生的根本。强调了道德素质对于个人的极端重要性。儒学不仅提出道德修养的重要,更是为一个人自幼怎样去实行这样的修身提供路线图: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语出《大学》一文的“八目”。

三是顺应了政治的需要也被政治手段所推行。

儒学理论宣扬天人感应,提出大一统思想,“大一统”,提倡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为君权神授提供了理论依据,将社会治理公权力提升到神圣的位置,迎合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礼制为封建社会治理提供了一个架构,儒家学说中的“礼”学,更讲究的是秩序与等级,体系完整,这很大程度上利于统治者的统治,所以受到皇权的极力推行。并将其发扬光大,最终成了统治者有力的思想工具。

儒家学说既然在符合政治治理的需要,也理当受到政治家们的欢迎和推广。自汉武以来,儒学就成为官方正统的意识形态,并由封建王权负责全力推行,缔造了其二千年的兴盛局面。

总结中国几千的历史,在野党基本上都是批孔的,但他们一旦上台,便会义无反顾在拿起儒学这个武器,保卫自己的政权。

四是培养了一大批名家儒士。

一种学说要兴盛,一定要有人才的支撑。儒学是中国古代百家中人才最多的一个学派。孔夫子当时就许多弟子,号称“三千弟子,七十二贤士”,遍布全国各地,而且很多弟子身兼要职,那么对于他的学说传播,肯定有积极的作用。在孔子之后有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等等儒学大家。所以儒学经久不衰,受人尊崇是因为三观正确并且由后人发扬光大。

五是“入世”的社会理念。

从哲学上说,儒家是“入世”的哲学。一种理论指导一种人生,由此儒学推导出来的一系列与此相对应的较为积极的人生观。从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几千年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并创造出伟大的文明繁荣,与这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是分不开的。儒家提出了一系列“有为”的途径、方法、标准及规范,形成了一个“入世有为”主义体系。这一体系除基督新教以外其他宗教基本没有。故此,中国主导的古代文明,基督教举起了控文明。

六是完整的理论体系。

儒学不是一个只言片语的说法,不是残缺片面的学术,它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

儒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曾经论到孔子的学说对社会的影响,在他看来,《论语》是治学的起点和德行事业的标的,他在《论语训蒙大义》中明确指出:“圣人之言,大中至正之极,而后世之标准也。古之学者,其始即以此为学,其卒非离此以为道。穷理尽性,修身齐家,推己及人,内外一致,盖取诸此而无所不备,亦终吾身而已。”(《朱文公文集》卷七十五),儒学不但规范了政治,还调整了社会各阶层人群的伦理,指导了个人人生的成长。从而形成了一个涉及方方面面、林林总总的完整体系。

打个比方说,在中国,其余的学派都是专科学校,儒学则是一所综合性的名牌高等大学。专科学校也有所长,但不全面。儒学涉及面深广延伸并涵盖了社会和各方面关系。


号令百家,繁盛千年!儒学到底是凭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