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陈铭枢(1887——1965),字真如。合浦县曲樟乡人。1925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10师师长。192 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11军军长兼武汉卫戍司令。1929年任国民党广东省政府主席。1930年所部改编为第十九路军。“一•二八”事变时,在上海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后代理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后,曾任中央常务委员。建国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65年在北京病逝。
事迹
19世纪80年代初,中华民族陷入水深火热之中。1887年,陈铭枢出生于广东省合浦县(今广西合浦)六湖洞璋嘉村岐山背的一个清贫家庭。陈铭枢自小就十分聪明,又喜好读书,只因家境清贫,只得在外公(外祖父)家放牛。
后来,陈铭枢跟随父亲一起读书,依靠本宗族的资助,在公馆文治高等小学就读。由于接受到系统的学习,陈铭枢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广,1906年间,他接触到了孙中山提出的反清政府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宣传后,才刚16岁的他,在同族乡亲的资助下,只身一人离开家乡,奔向广州,通过自己的努力考进广东黄埔陆军小学。不久,便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开始走上了革命的征途。
陈铭枢在中华民族独立运动斗争中立下了卓越的功勋,他参加并指挥了著名的贺胜桥、汀泗桥战役,又与蔡廷锴等领导了震惊中外的“一•二八”淞沪抗战。1936年参加了由李济深等人在福建建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山反蒋抗日。他公正廉明、不徇私情、任人唯贤的美德,流传军中,传颂民间。
1930年,陈铭枢先生任广东省主席,他身居要职,不恋财色,生活俭朴,保持廉洁。他对儿子要求很严,常训传统家史:“由俭奢易,由奢入俭难”。早餐,他和家人只吃点咸黄榄、黄瓜皮送粥。他的钱用在发展家乡教育及福利事业上,至今合浦人民传颂着陈铭枢在家乡的许多动人小故事。
有一天,陈铭枢路过廉州西华路时,看见一个六七岁大的小孩站在小凳上凭台挥春,这小孩纵笔疾书,龙飞凤舞,围观群众赞不绝口。陈惊奇地上前围看,不禁叹说:“吾乡自有后来人!”他当即奖给小孩10银元,并跟他合影留念。小孩弄清情况后,高兴地接受陈将军的奖金和合影留念。从此以后,这小孩不辜负陈将军的期望,每天坚持写百字和画10个水草蟹,持之以恒,进步很快。至今,合浦人民传颂着陈将军爱护幼才的佳话。
廉州城二甲社有一老人已104岁高龄,精神健旺,行动如壮年人。陈铭枢知道此事,喜称她为“人瑞”,派乐队将他亲笔书“民国老人” 的泥金匾、贺礼20银元、鸡、鸭、猪蹄、酒、布等物赠送给这老人。合浦县长钟喜赓在陈铭枢敬重老人行动的影响下,也送银两和写有“古瑞凝闻”字样的寿帐。
陈铭枢趣事
陈铭枢当上军官后,也终于不用穿草鞋了,但他却更是不自在。人家穿高筒军靴是英姿飒爽,走路嘎吱嘎吱响得神气,他穿上不舍得脱下,没几天就捂出了香港脚。
1928年12月,陈铭枢当上广东省政府主席时,经常开会中途恰逢香港脚发作,奇痒无比,忍不住当众脱鞋褪袜抠脚丫子,熏得一屋子的人掩鼻疾走。他反诧异地问属下“有没那么夸张吧?为什么以前蔡廷锴他们没觉得臭?后来路过香港时顺便治疗香港脚,恰巧在医院碰上火烛,惶急之下跳楼逃生,把腿摔断,只好留在香港休养月余。结果是香港脚治好了,腿却瘸了。粤军里的兄弟“消遣”他,便给他起个绰号叫“阿跛”。未几,全省皆知省主席跌跛脚,全跟着起哄叫他“阿跛”。
事业有成,奉献珠乡
陈铭枢不但爱幼敬老,而且十分关心家乡的事业。
1926年陈捐资在廉州创建中山公园和图书馆一座(后改为民众教育馆),供群众游览和阅看书报。合浦中山公园,是陈铭枢将军1927年率军驻防合浦县城廉州时捐款开辟的。他不但拨款支持修建中山公园,还个人捐款在中山公园内建民众教育馆一座,供民众阅报读书,民众教育馆址即今合浦县图书馆。
翌年,陈铭枢又捐资在北海创办合浦县立第一中学,即现在的北海中学(北中)。后历经合浦县立第一中学、县立一中“北海分校”、北海市中学等时期。1966年9月起,正式名为北海市北海中学。
与合浦县立第一中学同时建成的还有合浦图书馆(现为北中图书馆)。也是由陈铭枢捐资建成的, 是学生博览群书,借阅书刊的地方, 是北海市最早的图书馆。
捐建了合浦县立第一中学和合浦图书馆后,陈铭枢又亲自撰写募捐启事,自己慷然带头捐助13万元,兴建合浦县立第五中学(今公馆中学),并亲自为该校题校名。接着又在樟嘉创办合浦县第七区第三小学(今址合浦县曲樟乡樟嘉)。
这样,有力地促进了当时的办学热潮和合浦县的教育事业的发展。1930年时任国民党行政院代院长兼交通部部长的陈铭枢和陈玉衡捐3万银元,创建合浦医院。医院于1935年5月开工建设,时称“合浦医院”,当地群众称之为“大医院”,1951年6月更名为“合浦县人民医院”。
除此之外,还在北海、石康建立菜市,方便群众集市赶圩,繁荣合浦经济,深受群众的赞扬。
一代名将陈铭枢,驰骋沙场,为国效力,一生戎马,仍不忘“挖井人”,一心奉献珠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