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心靈的美德,奏響生命的和絃

踐行心靈的美德,奏響生命的和絃


人類的心有六種美德

讚賞/感激,慈悲,寬恕

謙卑,諒解,勇氣


心的六種美德

踐行心靈的美德,奏響生命的和絃


人類的心有六種美德:讚賞/感激慈悲寬恕,謙卑,諒解,勇氣

讚賞/感激:這個美德的基礎,是覺知到:“最初源頭作為一種意識場,包圍著我們與所有人,在這個意識的場域中我們彼此為一”。

如果我們是合一的,就意味著在某種更深的層面上,我們以一種集體性的意識來運作,我們共享著同一個“更高目的”。這種覺悟會把我們的焦點從個人生活的細枝末節,轉移到我們作為“人類”的共同意義上。

謙遜:靈魂表達著那來自最初源頭之“愛的頻率”,靈魂發現:相較於腦力(mind),心是一個更為合適的搭檔。而謙遜就是領悟到--心,腦力,和靈魂,在最初源頭的恩典裡相互融合,它們都是藉由來自最初源頭的“愛的施與”而維繫著,就像陽光之於一顆樹。

謙遜,就是了解到:你真正的身份不是頭腦中的思維,而是“愛的臨在”透過人類的形式而得到具體表達。這愛來自一個更高的次元,在這個次元裡,愛不是一種多愁善感和沉重的情緒。它是一種解放的力量:一切為一、一切皆平等、一切皆神聖、一切皆永恆。

勇氣:雖然勇氣通常是被用來形容戰爭中的英雄,但它其實是一種愛的元素——“無所畏懼地說出真理”

特別是在有不公義的事(injustice)發生時,許多人會選擇“自掃門前雪”,這種“冷漠”是損害勇氣表達的主要威脅,而“害怕後果”是另外一個。

勇氣是愛的一個面向,它在面對不公義時,保衛你的愛之臨在。如果你不保衛你的那些美德(或是那些太過弱小而無法保衛他們自己美德的人)你就是已經和美德脫離了。

慈悲:許多老師已經很有說服力地將慈悲詮釋為“對於他人苦難的深刻體認,以及想要去解除痛苦的慾望”。而在當下的時空背景裡,慈悲同時也是“要協助其它人與即將到來的新智能場相協調”的一種積極的慾望。因為許多人自發協調慾望的能力被整體社會意識扭曲了,無法準確地反映出自身的智能和靈性發展趨勢。

地球本身就是“智能”的——它既是物質性的,也像我們一樣有著非常高頻率的能量結構。慈悲因此也被延伸到“我們的同伴”和“行星本身”兩者。人與行星,在重生和更新的交替中互相合作,在最初源頭的上升能流中舞動著。

諒解:相的世界是由較為稠密的能量結構所組成的。複合宇宙裡的所有事物都是能量,而能量可以轉變成其它狀態。

在人類的核心結構上,我們都是由愛所組成的——這種愛的頻率就是我們的“不朽意識或靈魂”的基礎。而我們外在的結構,所有那些較低、較稠密的部分,都是這種光的一些“影子”。當靈魂在時間與空間裡運作,這些部分提供的是“稠密的護套”,達成了我們與核心的愛之間某種程度的分離。

這就是“生而為人”的基本矛盾:我們內在最深的結構是“神性的愛”,而最外面的結構則是我們內在最深的結構的“體驗工具”。但我們已經被外在的體驗工具帶入到了“認同載具勝於認同在裡面的乘用者(自性)”的地步。 我們所有人都感覺到這種與自性的分離感,只是程度上有不同。

當認知到了:“與愛的頻率分離,是這顆行星故事的更偉大藍圖的一個必要設計要素”。諒解作為“心的智能”的一個面向,就會發生。

寬恕:寬恕是出於這種領悟:“我們每個人,都在當下的生命經驗中盡了最大的努力”、“愛的頻率充滿我們”。當一個人出於“心之美德”而運作時,寬恕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呈現出的“接納”狀態。

寬恕是卸下了沉重的“二元性情感“(好壞、對錯)後的自然表達,它會把你從時間的消耗和能量的糾纏裡釋放出來。

踐行心靈的美德,奏響生命的和絃


奏響心的神聖和絃

踐行心靈的美德,奏響生命的和絃


在六種心之美德的表達裡,隱含著一種“藝術性”。但在這種藝術性能夠被你表達出來之前,這些心之美德必須錨定在真誠裡——不能光憑腦筋構想,也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

表達心之美德的藝術性,就意味著懂得“一個人在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創造性地運用這六種美德(或之一),來面對生命的各種境遇”。

如果把這六種美德看作是音樂的一些單音。那麼,如果你同時敲響這些單音,就會有一個和音出現,這和音就是神聖之愛——一個人可以接收和傳送之最高頻率的振動(或感受)

如同演奏一曲動聽的音樂,如果一個人能夠從

高度協調的層面,並保持一種中性(或空性)的感覺來“彈奏”這六種美德,那麼他就可以真正引領自己的生活,奏響生命的美妙和絃——在每一個新的挑戰裡尋找智慧,在世俗裡尋找創造的火花,在每一個角落尋找直覺的感受,以及在表面看起來是災難的日常事件中,找尋那些更深的律動。

那麼,一個人要如何到達並保持這種協調的狀態?

踐行心靈的美德,奏響生命的和絃


踐行心之美德

踐行心靈的美德,奏響生命的和絃


練習心之美德,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

首先,一個人必須牢固地把自己建立在真實的架構之上(真摯、誠實、自然流露)。

其次,你可以不斷實踐六種心之美德,並且學著加深對它們的瞭解——並不是在一種智識的瞭解上,而是在一種實際應用的層面上。

換句話說,你如何把謙卑,諒解,和寬恕的美德,用來對待那個硬生生地開車切入,把你擠出商場停車位的人?

在生活的實際層面上,我們必須練習表達六種美德,這樣才能避免喪失我們的“自我賦能”(selfempower)能力。就是在這種“自我賦能”裡,我們才得以上升,成為靈性的存在體(spiritual beings),以面對物質世界的挑戰。

這種形式的“自我賦能”意味著——“以心的智慧之光為基礎,並知道何時何地連接這智慧,以化解日常生活中已經根深蒂固的各種情緒性錯亂“

在持續地熟練這些美德,並把它們表達在我們生活裡的過程中,我們會不斷精煉對它們的瞭解。這種瞭解,不是突如其來的”天啟“,而是對於“我們是一”這一事實的紮紮實實的洞悉。

踐行心靈的美德,奏響生命的和絃


追蹤、處理、改變

踐行心靈的美德,奏響生命的和絃


上文所展示的旅程,核心是聚焦於“與更高嚮導(心)連結,並且把這種智慧表達到你生活,行動,和存在之中“。這個旅程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部分——追蹤,處理,和改變:

追蹤

隨著時間流逝,一個人自己就可以看明他在六種心之美德上的進展。進展也許會有波動,但保持持續關注,我們就能看到自己逐漸熟練併成長。

處理

當一個人在追蹤自身進展的過程中。可能會碰到讓自己”偏離正軌“的情況。這可能是意外的障礙,或者是煩人的難題。然後他就需要耐心地處理這個問題,如同是醫生在處理傷口。在這種情況下,處理並不是一種報應或懲罰,而是對問題或情感上過失的積極解決或補救。

改變

隨著追蹤和處理產生結果,一個人會看到自己如何蛻變成了一個”自我賦能“且生機勃勃的人。

踐行心靈的美德,奏響生命的和絃


這個世界上,大量的人會教導別人說:你應該相信什麼、該怎麼做、怎麼想、怎麼感覺、看什麼書籍、該怎麼自我救助...

某些偉大的教導、書籍、行為規範的確是從一些偉大的思想家與靈性存有的內心世界裡被轉譯出來的。但其實,我們並不需要太多告誡人們該如何去行為、如何去信仰的信息。

我們僅需要:在自身生活方面有更多的修養,和達到這種修養的方法與技巧。換句話說,我們需要實踐——在日常生活裡,對於六種心之美德進行持續不斷的練習

在此過程中,那圍繞著你的實相將會聚合併為你顯化出路徑,你也將獲得最適合你自身的“更高的領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