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會窮,怎樣才能不窮?

人為什麼會窮,怎樣才能不窮?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2019年剛剛公佈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由三名經濟學家獲得,這三位經濟學家裡,有兩位是一對夫妻。寫過一本書叫《貧窮的本質》,挺有名。


他們的觀點是:


人之所以窮,不是因為懶。也不是因為笨。


實際上,窮人和大多數普通人一樣。人性的差別,微乎其微。


窮人的困境是:


1)他所處的環境有重重限制,無法破局。


2)

以及,窮人身處這種環境中,接收信息有限,造成了認知錯誤。做了很多錯誤決定。


就這樣,形成了惡性循環。



舉個例子。


窮人甚至沒有錢去考一張駕照,獲得一個穩定的司機工作,拿一份穩定工資。


當他想去城裡打工賺錢時,甚至湊不齊去城裡的路費。


環境太糟糕了,像沼澤一樣難以掙脫。


沒有乾淨的水可以喝,這樣很容易得病;得了病沒有靠譜的治療,只能忍著或隨便買點藥,直到小病拖成大病。


這就是一種惡性循環。


在這種環境裡,最終,也容易造成信息閉塞。


比如,窮人對很多小貸真實利率不瞭解,利滾利背上大量債務。


又或者,對於很多危險器械和化學環境認知不足,導致身體損傷,無錢醫治。繼而損傷勞動能力。


額,我想到了——如果很多散戶,稍微對a股的定投有做了解,就能擺脫追漲殺跌,淪為韭菜的命運。



富人的優勢在於,很多東西,不知不覺就有了。


比如說上學這回事。

有錢人家的孩子也不愛上學,但是家長們,有條件找出海量的資源,去培養。


不愛理工科是吧,那學藝術?


不愛藝術是吧,那學足球?實在不行,學習電子競技?


多嘗試,多選擇,東方不亮西邊亮。


窮人呢的選擇面就相對窄許多,通常學不下去,就趕快進廠打工,貼補家用了。


另外,就拿理財來說,富人有足夠的現金流,能讓他有機會一擊不中,再來一擊。


有個段子說的是:


思聰拿了他爸10個億,賺了1個億,他的回報率10%。


我的父親給我100塊,我去買了個手套,去工地搬磚,一天掙了500塊。


我的回報率500%,完勝思聰。

...

但我依然很貧窮。


大概說的就是這件事。還真,挺扎心的。


我也見過真實的案例。前些天見了一位小哥,從家裡繼承了幾個億的資金,他十分穩健,從不盲目瞎投資。


他考慮的問題是,這個項目有10%年化收益就很好了。


所以他投的都是很穩的項目,比如私立醫院,比如核心區域的酒店。。。


幾個億的10%,大約是幾千萬。


很穩,不會有太大風險。

相比之下,窮人的資本實在太少了。就一個小本生意,掏空了所有積蓄,失敗一次,可能就是傾家蕩產了。


所以一個改變窮人命運的方式是:


努力地,減少生活裡的信息不對稱。


諾貝爾獲獎者認為:


窮人要擺脫貧窮,可能只要一點點援助。


比如一條有用的信息,一點兒資源推動,就可以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了。


說起來,中產階級也是為之努力呀:


當媽的拼命要買學區房、年輕人拼命的往一線城市擠、結識更高階層的人;


也是,為了獲得這些無形的助推資源。


有意思的來了,


窮人最希望做什麼,去改變自己的命運呢?

諾獎得主對全球窮人進行了長年調查,結果令人震驚。

窮人最常見的夢想是——他的孩子能成為公務員。


公務員意味著工作穩定,有穩定保障的現金流;社會地位高,有更好的資源。


諾獎得主在書中寫到:


“對公務員工作的特別嚮往,表明了窮人對於穩定的一種嚮往。實際上,工作穩定,似乎是窮人和中產之間的一個明顯界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