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文化】一罐客家浸菜,是我鄉愁的味道

“ 這一罐浸菜,能讓我藉由口腹之慾,重回故鄉 ”

【美食文化】一罐客家浸菜,是我鄉愁的味道

作為一個贛南客家人,我最中意的還是以浸菜,浸菜,顧名思義,就是將各類蔬菜,如蘿蔔、辣椒、洋姜、豆角、菜頭、蕎頭等等,放進罈子裡,加入一定量的鹽,極少量的糖,然後倒入涼開水,再用放入一塊乾淨的石頭,將菜全部壓入水下,接著再封壇,置於陰涼處,浸泡十天半個月以上,等到菜都變酸了,撈起來吃。這個做法可能其他地方也叫泡菜,或者老壇酸菜,但我吃過許多不同地方的,似乎味道與贛南地區總是存在偏差,總覺得家鄉的才夠味。

浸菜的做法很多,可以撈起來直接生吃就飯,也可以把辣椒、豆角、蕎頭這些切碎後直接加點點醬油,蔥薑蒜,再倒入嗞啦啦的熱油一拌,這口感,什麼老乾媽啊,烏江榨菜啊, 都得靠邊站。我一個人就著這做飯,一餐能夠吃三碗飯。從小學四年級到初中畢業,我一直都是住校,這道也是我最喜歡帶的菜之一,星期天下午搞好一大盅,帶到學校,每餐兩勺子,能吃一個禮拜。

除次之外,浸菜幾乎是百搭的,炒牛肉豬肉羊肉雞肉兔子肉,臘腸臘鴨臘雞臘兔子,豬腸豬肚豬心,雞慶雞雜河魚乾,甚至芋頭芋頭絲,怎麼配都可以,而且基本上一配就是頂好的下飯菜。平時就不用說了,哪怕是在過年過節,農村婚喪嫁娶的肉山肉海,油膩異常的宴席上,它也是最受歡迎的,喝再多酒,這碗菜來了,也能有胃口扒拉幾口飯。

而對於常年在外,一年到頭難得回鄉的遊子來說,這道菜就是最典型最讓人難忘的家鄉味,就是鄉愁的滋味,就是一想起來就要肚子咕嚕流口水的美食。心心念念,忘不掉,處處尋覓,總是在他鄉遇不見真正想要的地道。

【美食文化】一罐客家浸菜,是我鄉愁的味道

記得,兩個孩子出生時,母親來幫忙照顧月子。我趕緊抓緊機會讓母親幫我浸了滿滿兩大罈子,後來整整吃了半年,幾乎每餐飯都要從罈子裡撈出一兩顆辣椒來提升自己的胃口。終於,因為我撈的太多,將浸菜的水給攪動了,又可能筷子裡沾了油,浸菜罈子裡的水壞了,加入新的菜都浸不好。這讓我傷心了好一陣。後來,給母親打了好多個電話,讓她一步步的教我操作,從起新水到放鹽放菜,信心滿滿的整了兩次,等了半個多月打開,想嚐嚐能不能吃,吃是能吃,可終究出來的不是那個味道,於是,又難過了一番。

今年過年,因為一些事情,我又無法回鄉,母親問我想要什麼吃的寄過來,我說什麼都可以不要,就想來一罐浸菜。於是,母親就用浸辣椒和浸洋姜,剁碎了,加入油鹽給我寄來了整整一大罐。這段時間,我胃口很差,幾乎全靠這一罐浸菜維持食慾。太喜歡吃,但不捨得多吃,每餐只是夾兩筷子,然後,就封好放進冰箱中。

在思鄉之時,在想父母之時,這一罐浸菜,能讓我找回好好吃飯快樂吃飯的感覺,更幫我化解很多的愁緒,藉由口腹之慾,重回夢中的故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