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配寧古塔的犯人有多慘?一聽到要被流放此地,官員:寧死也不去

引言

“發往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這句話是清朝電視劇中最為常見的一句話,官員們聽到這句話往往都會臉色大變,驚慌失措。令人不禁好奇,寧古塔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存在。

寧古塔一詞最早出現在《清太祖實錄》中:“上命巴圖魯額亦都率兵千人,往東海渥集部之那木都魯、綏芬、寧古塔……”它的地理位置,處於我國今天的牡丹江古城村。黑龍江的自然環境,很多人雖不曾親身感受過,但從地理課上也應該略知一二。而今天大家眼中美麗富饒的黑龍江,則是新中國成立之後一步步開發建設出來的。至於清朝的黑龍江省,氣候嚴寒,一年之中一大半的時間都處於冰雪覆蓋之中,生活在當地的人民苦不堪言。

發配寧古塔的犯人有多慘?一聽到要被流放此地,官員:寧死也不去

▲寧古塔舊照

01

在很多電視劇中都會提及到“滿清十大酷刑”,而“流刑”就屬於十大酷刑之一。這種刑罰雖然聽起來比死罪好很多,但事實卻是真正的生不如死。被判做“流刑”的人不管判刑之前的身份有多麼高貴,一旦被判刑就只有一個身份——“流人”,而在清朝的時候流人的歸屬地大多都是寧古塔。

寧古塔,雖然帶有塔字,但其實是一個古地名。寧古塔在清朝的時候還有一種特殊的含義。滿語中,寧古塔的意思就是6個。而努爾哈赤的曾祖父曾經有6個孩子,並且他們都生活在寧古塔地域,所以寧古塔的全稱叫做寧古塔貝勒,被視為發源之地。

發配寧古塔的犯人有多慘?一聽到要被流放此地,官員:寧死也不去

▲寧古塔現址

按理來說,寧古塔擁有這樣的寓意和地位。這裡應該常年駐有大量軍隊,並且是東北地區經濟軍事和政治中心。那麼為什麼滿清的官員對於寧古塔如此的懼怕呢?寧古塔又為何成為了流放流人的地方呢?

02

滿清官員之所以害怕寧古塔,主要還是因為寧古塔所在地自然環境非常惡劣。以前即使天氣再寒冷,屋子裡面也沒有暖氣,所以常年處於冰封之地是很多人無法想象的。寧古塔所在的地區,由於常年處於冰封狀態,農作物生長困難,糧食供應緊張,導致寧古塔所在地區人煙稀少。與之相對應的是,這裡的環境很適合毒蟲猛獸生存,自然環境危險重重。所以流放到這裡的犯人不僅懼怕惡劣的環境,更擔心這裡的野獸讓自己死於非命。

發配寧古塔的犯人有多慘?一聽到要被流放此地,官員:寧死也不去

▲寧古塔舊址

當然,滿清統治者將大量的官員流放至寧古塔,肯定不僅僅是為了懲罰犯人。寧古塔是滿清的發源地,但由於自然環境的影響,寧古塔地區越發荒涼,這是每一代滿清統治者都不願意看到的一個現象。所以他們在懲治犯人的時候,也希望通過流人的努力讓寧古塔重現太祖當年的輝煌。

那麼,前文和寧古塔聯繫在一起的“披甲人”又是什麼呢?甲就是鎧甲,所以披甲人就是軍人。而根據滿清的的制度,披甲人屬於中等人。他們和真正的軍人有一定的差別,他們的身份可以按照社會局勢隨意切換,即時戰時民。偶爾還會兼職獵人。

發配寧古塔的犯人有多慘?一聽到要被流放此地,官員:寧死也不去

▲披甲人畫像

03

所以,給披甲人為奴,就是給寧古塔地區的軍人為奴。披甲人的任務就是帶著這些流人去改造寧古塔當地的環境。人們常說:“由奢入儉難,由儉入奢易”,所以很多犯人到了寧古塔之後都受不了這裡的生存環境,選擇了逃跑,而披甲人大都是睜一隻眼閉隻眼,不上報官府,任其逃跑。逃跑之後被抓回來,披甲人一般也會為其求情,從而減輕其刑法。

雖然披甲人是為了解決自身溫飽,流人是為了勞動改造。但他們對寧古塔作出的貢獻卻不少。流放者中不乏身份高貴之人,這種人一般都曾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所以,他們的到來也給寧古塔創造了很多福利,讓這個地處偏僻的寧古塔有機會接觸到中原大地先進的耕種、經商、教育等知識。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這些流人和披甲人讓寧古塔地區的經濟得到了復甦。

發配寧古塔的犯人有多慘?一聽到要被流放此地,官員:寧死也不去

▲披甲人舊照

常言道:去了寧古塔,10個黃泉也不怕!可見寧古塔之“威力”何等驚人,所以相對於京城優渥的生活,寧古塔那艱苦的環境,才會令那些滿清官員如此懼怕。

結語

清朝的時候交通不發達,所以流放寧古塔之人一般都是步行前往。步行不僅時間久遠,而且環境惡劣,信息閉塞,很多人都是“出師未捷身先死”。所以久而久之的大家談起寧古塔就會為之色變。

參考資料:

《寧古塔紀略》

《蜀相》

《清太祖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