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时税收不到1200万两白银,清没统一全国就4000万说法准确吗?

明朝根本不存在所谓只收到1200万白银的说法,1200万那单纯指的是直接白银收入,但是明存在大量的非白银收入,其中很多非白银收入实际上也是折合成白银的,只是不在1200万左右的总盘子里面。

明亡时税收不到1200万两白银,清没统一全国就4000万说法准确吗?

图:明代张居正一条鞭法改革,就是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都折成银两,那么之前银两肯定只占总赋税的一部分。

比如说辽东镇的收入,就包括屯田粮食27.9万石,山东民运布匹320000两折15.9万两白银征收,京运白银41万两,只有这41万是计入的1200万两总盘子内。

明朝农民最大的压迫是三饷,但是三饷时间很短,更要命的是民运,河北、山西、陕西三省要为边界驻军提供几百万石粮食,而且还只能依靠成本高昂的陆运,还有从汉中一路牛车到酒泉的神奇路线,几百年下来苦不堪言,这一两银子的税都没有,但是压力比正常的现金税都高。

明亡时税收不到1200万两白银,清没统一全国就4000万说法准确吗?

图:汉中到酒泉单程2500里,往返路程要5000里,相当于半个长征。京杭大运河的漕运还比这稍微短一点,而且是水运,一个船夫可以运十倍于马夫的物资。

明朝总的财政收入是一千多万白银、两三千万粮食和千万左右的布匹,清朝接收以后整个财政体制大整理,取消了很多折变转运的税收,更多征收现金税,只保留了很小部分的直接粮食收入,所以显得收入高了。实际上清朝的税收,尤其是依附在税收基础上的民运等压力巨大的徭役大大缓解,四千万税收其实比明朝的负担更轻。

明亡时税收不到1200万两白银,清没统一全国就4000万说法准确吗?

图:历代税法不管怎么变,都没法直接变出粮食钱财来,所以改的核心不过是谁来提供国家运行所需要的物资。而这点也很明确,都是随着贵族官绅持续逃税,负担转嫁到最穷的贫农身上。历代中期财政改革都是想要向贵族官绅要钱,然后被他们反对推翻。清代的区别是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当差、火耗归公这些损害贵族官绅利益的措施坚持的比较久,而不是什么打击或不打击商人。不是有大贵族、大官僚支持者,当不上皇商、官商,商人他能做大吗?官府再打击也只打击没人支持的小商小贩,不会打击自家。

明亡时税收不到1200万两白银,清没统一全国就4000万说法准确吗?

图:清代能多坚持向贵族官绅要钱,不是靠官员的道德节操,而是因为清朝是靠满族自身武力建立统治,维护好八旗军的铁杆庄稼就能保住政权,所以对镇压地方官员反抗更敢下手。而其他朝代靠地方文官、乡绅建立统治,没法反抗自己的力量基础,于是政策荒废更快。


喜欢的的观众姥爷,顺手点个关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